40多次余震的一星期

但凡到日本留学的人,多少都做好了遭遇地震的觉悟。也同样相信,这个多灾多难的岛国一定是世界上对地震应急处置最完善的国家。而我,更是选择了京都这个历史记载中地震不那么频发的千年古都平安京,作为我完成学业甚至开展未来人生计划的落脚点。

然而,6月18日早上7点58分大阪北部发生的那场地震以来,我感受着新闻报道里40多次余震中的至少30次晃动,如同第一次登上甲板的实习水手,一边按捺住恶心与恐惧的生理反应,一边要照常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京都生协地震应援车

有那么几晚,困到沉睡也会在半夜被摇醒,然后陷入比余震更绝望的失眠……甚至,在地震姑且被认为平复下来的一星期后的今天,我发现自己只要静止不动,躺着坐着或者站立,还会突然不由自主地抖动,我的手臂、腿上的肌肉,就连内脏都感到毫无征兆地震颤,像极了名为地震的大地母亲的脉动。

我跟朋友说我可能是得了地震后遗症。大家嘴上安慰我,心里也一定嘲笑我小题大作。虽说住在五楼,确实晃动相对明显一些,但停电断水尚未发生,就连家里的陈设都毫发无损,这次不过是习以为常中的小插曲,就像寒冬腊月里打了一个喷嚏。

可我还是怕得发抖,尽管难为情尽管努力克制,依然在发抖。

我性格内向也不够勇敢,但从不认为自己是个胆小鬼。相反地,我喜欢看恐怖片甚至可以当作研究生论文来研究,最爱坐过山车和跳楼机,也经常一个人旅行、走夜路,对刺激和冒险的情节有着天然的憧憬。而地震体验,也并非首次。

那是大三的寒假,跟家人去台湾环岛游,住在高雄的高层宾馆里,也是一大早结结实实地被地震摇醒。当时的地震有6级,震中在台东附近的海域,高雄震感5级,跟这次大阪北6级,京都南5级很像。

尽管如此,我还是怕得发抖,现在打着字也能感觉自己在颤抖。

我到底在怕什么呢?这一个星期我都在不停地问自己。地震的次声波,余震的摇晃,确实能造成身体不适,进而形成心理压力,而对恐惧本身的恐惧才是逼近我心理防线的利刃。

恐惧恐惧。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认清了一直以来的自己。

我不开朗也不活泼,我向往也期待别人能看到一个冷静睿智的自己。我喜欢自嘲,也不愿表现出多么努力,是希望展现出一个游刃有余的自己。我憧憬刺激和冒险,无非想摆脱在柴米油盐中日复一日的平庸的自己。这样的我,是想成为说出“唯一值得恐惧的是人心”这句台词的酷girl的我。

然而在大地母亲抖腿的一星期,抗震常识欠缺的恐惧,因为独居担心自己受伤没人发现的恐惧,东西摔坏要损失一笔钱的恐惧,地震前的作业还没写完搞不好要被老师发现的恐惧……各种旁枝末节的算不上恐惧的恐惧一股脑地向我袭来,来不及思索生命的意义,来不及回顾人生的走马灯,我就已经被自己编织的恐惧吓成了一头扎进沙堆的鸵鸟,想到自己撅着屁股的蠢样又好笑又好气,理想中的酷girl形象的倒塌,比看着恐怖片的时候发生余震还恐怖,能以此作比,因为两者我都体验过了。

我不知道自己的地震后遗症什么时候能好,不知道用身体记住的大地母亲的脉搏何时可以遗忘,唯一确信的是,这段不想再来一次的体验中也有值得汲取的向上的能量。当我能战胜对恐惧的恐惧,才是成为酷girl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40多次余震的一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