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人格转盘——“负债几千万”

写作/编辑/排版  |  二毛


01.千人千面,他强任他强


我发现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熟悉我的朋友都一致觉得我有社牛症。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每一个时期的同学、同事、朋友对我的评价都千差万别。

就拿最近的来说,进入前公司上班几个月后,同事们对我的评价大多都是:单纯、内向、涉世未深或者胆小自卑。

即便是这样,我也不会不服气地去跟别人强调事实是怎样的,人有千面,这只是我其中一面而已,他强任他强,与我无大碍。

前公司是有出差的,今年夏天的时候被派到陕西去出差,那边是一个新基地和新团队,同事间之前也都互相不认识。

这更加为我测试这件有意思的事做好了铺垫。

方便起见,我先把这件好玩的事情当成个游戏来看待,同时给这个游戏取名“人格转盘”。

记得2015年从螺丝厂辞职后年底就去省会的一个教学机构学习彩妆并入行美业,那是学生时代过后进入的第二个集体,第一个集体是螺丝厂,那个时候还很稚嫩,17岁的年纪。

光是跨过高中和大学直接进入社会,这个跨度之大之难就已经够我喝一壶,整天接触的同事们都是一些比我年纪大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

回想起来那段人生经历,底色都是以灰黑为基调。

在第一个集体螺丝厂里,我大大咧咧疯疯癫癫、口无遮拦,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同事。

当时的心性也简单纯粹,看山是山,从来不会过多地揣摩更深的东西。

只是这样的事情经历得多了后,我也自然而然走上了职场的必经之路——被非议、穿小鞋。

纯粹的性格让我从不去主动避讳什么,好的坏的都是当场说出口,不比那些人的圆滑世故,表面曲意逢迎,所有不满都藏在心里秋后算账。

我是二毛,专注个人成长

那之后没多久,慢慢吃够了亏,便也知道了收敛,原来社会真的不好混。

身在江湖,不比在家,不是所有人都围着你转的,该逢迎的地方太直率是会被别人当傻子看,还会转过头来在背后踩你一脚。

经过无数次内心破碎重组和成长后我开始学会换一种性格生活,在人前刻意又不经意。

我不再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我笑着听别人讲,不说批判的话,不做逾越之举。

人都是群居动物,天生就会带着一些或多或少的社会性。

我塑造了一个个特别真实的“假我”用来社交展示。

只是我当时在本该上高中的年纪,本该考虑和讨论的话题,除了学业无非就是班里哪个男生长得帅、你喜欢哪个明星我讨厌哪个老师。

突然辍学工作后,完完全全换了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题,好多人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

那我就是从少年时期直接略过那个具有过渡色彩的小社会,跳级般的进入了保温杯里泡枸杞的频道。

那段时间我好像才慢慢明白多学多做多听多看、慎言的重要之处。

而不同时期同事对我的不同评价,也让我渐渐发现了这个有意思的现象,换一个集体就像是换了一个新剧本一样。

这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个自己。



02.放弃无谓社交、完成进化


今年中旬出差陕西时,新团队的成员除了男士其他人都住公司宿舍。

每天下班回去其他人都在嬉笑玩闹,我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写当天的业绩报表,或是看书,哪怕有时候并看不进去,偶尔也会去周边夜跑锻炼。

她们之间的热情在我看来有些虚假,本就来自五湖四海,以后也大概率无任何交集,咫尺陌路人彼此之间聊自己老公孩子,实在没有维系的必要。

上班时跟同事之间除了必要的沟通我也不会再多说话,只是在努力做好自己职责以内的工作。

大概在那个特别适合生活的城市待了有两个月左右,那天下午接到领导通知,第二天就可以调回原城市,还有其他几个同事也要调回。

于是有人起意下班找个地方聚餐,唱歌喝酒吃烧烤。

门店前面就有一条夜市街,于是选在楼下烧烤,我们人多,拼了好几张桌子。

难得放松。

我很自然地在同事们面前抽起烟,之前他们都不知道我有这个习惯,不怕他们取笑我,没想那么多,就做了跟吃饭喝水一样的稀松平常而已。

离别的前夜,她们好像都很亢奋,我还是不想说太多话,我只是安静的抽烟喝酒大口吃肉。

我想我的大脑就着眼前的热闹总算是可以歇息一下了,好好享受这夏日夜晚的凉风和啤酒烧烤的惬意,不失为一桩美事。

杨老师是我们团队里唯一的男士,正好在方桌的另一边跟我相对而坐。

他像是打量了我许久才慢悠悠地开口:二毛老师这气质,啧啧……小烟一叼忧郁得不行,没有负债个几千万根本就装不出来。

小领导也在一旁若有所思地附和:是呢是呢,我一直觉得我们二毛总带着一些沧桑,就是那种历经磨难的故事感,小小年纪,挺好挺好……

二毛的公众号:风雪北归人

我听到了什么就是什么,懒得去揣摩什么弦外之音。

我礼貌地微笑以示回应。

他们说的“负债几千万”的沧桑感,大概也是平日里我常常苦苦思索带给他们的固有印象吧。

何炅曾说过一句话:“人一旦变得沉默,并不是因为失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而是失去了与人逢场作戏的兴趣。”

我虽然越来越习惯将自己隐匿在人群中,但我也在好好努力,也在好好过自己的人生。

宁可孤独,也不违心。

普希金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是以内心的宁静作为基本特征。”

我有太多问题要思考,有太多事想要跟这个世界请教,所以我必须要静下来学会与自己相处,沉思也是在那过程中成为了我的招牌形象吧。

一生太短暂,我要多花时间在自己身上。

年轻的时候想尽可能多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若一个人想做的事被身边的人严重干预甚至扭曲,是会让人抑郁的,严重还会丧失很多动力到无。

其实很多人的平庸都是被扭曲出来的。

我只想深度整理和收拾自己的内心,不必曲意逢迎、失了自我。

想不起来大概从什么时候起,我的人生开始着重于向内求。

我常常想,如果将不同时期的我在同一时间展现给我的朋友、父母,他们会不会觉得眼前那些不同的我除了一张熟悉的脸以外其他都陌生至极?

诚然,我们每个人在离开父母后,都会因为不同的境遇而进化成不同的千万种生物。

十七到二十七岁这十年,我早已独自完成了一轮又一轮进化,而父母虽然给了我这副身体,可他们并不了解我。

换做以前我会觉得连父母都不懂自己,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现在我不会这么认为。

每一个人自出生那一刻起,从身体、思想、灵魂到人格,就已经是完完全全独立的个体。

这种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本身就导致了个体与母体的距离,而这种距离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剧增。

我发现了一个浩瀚无垠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里有无数颗跟我一样努力发着光的小行星,我们彼此惺惺相惜,没有言传,只需意会。

也不会有谁强硬的把不属于这个宇宙的星星扯进来扰乱秩序。

抛却杂念,安稳而美好。

文 | 二毛         

封面 | 网图侵删

【公众号:风雪北归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感悟】:人格转盘——“负债几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