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前的反省

      我承认我有囤东西的习惯,喜欢买很多东西都囤在家里,潜意识似乎希望东西越多越好,这样才有安全感。

      我总是会买家庭装洗发水、沐浴露。觉得大包装比较值,还会买很多种,滋润的、清爽的、果香型、花香型。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浴室已经被大瓶子大罐占满……藏污纳垢,擦洗的时候每次都要挪开,十分不便。

        买衣服更是。我根本不假思索,在网上挑最流行的、性价比最高的一股搬回家。逛街看到打折就两眼放光,不买简直对不起自己。在外贸小店买小衫,同款一口气买五个颜色!便宜嘛!

        毫无悬念:我的衣柜爆了。与此同时,我没有一件好衣服。

        每件衣服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件打折买的,颜色不喜欢;那件买大了一号;这身儿哪儿都好,就是穿着扎;说是羊绒衫,其实只有10%的羊绒,并不保暖……

      我的衣柜塞满了衣服,满得要把门关上都需要技巧。可是,我依然没衣服穿。我的每件衣服,都露怯。

        但对我们而言,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期。有无数的渠道买买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考虑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仅仅只是占有欲。想花同样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仿佛只有这样才值。

        就像48元的自助火锅。牛肉海鲜蔬菜水果,啥啥都有,但啥啥都不好。扶墙进,吃到扶墙出。胃被撑的很满,心却没有满足感。还在暗自懊恼这轮减肥又无望了……

        铺天盖地的低价促销攻略简直让人防不胜防……在超市买很多不需要的日用品,只为换满赠的烧水壶,每次烧水噪音震天;穿着某某同款的爆款衣服,看图一样,但价格连明星身上那件的零头都不到,一次买五件没问题~皮鞋也有五六双,但每双都不舒服,更惨的是新的时候没问题,穿两次鞋面竟然破皮?高级的真丝羊绒也有不少,每件不超三百块,你隐约觉得好像哪里不对,但也说不出来……

        你并没有少花钱,但生活品质毫无提升,也没有培养出品位。

      这样造成的唯一后果是:有太多太多的东西,乱糟糟堆在家里——一平米好几万块钱的家。好几万块一平的房子啊,摆着五颜六色的塑料拖鞋;没餐垫没桌布,吃饭铺旧报纸,吃完一卷扔掉;阳台没地儿养花,堆着纸箱子,纸箱子里装的都是自己不需要,又不舍得扔的东西……

      你也觉得自己是不是要断舍离了。可是,一味提断舍离,是反人性的呀!

      都不知道好东西是什么样,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怎么断?拿什么断?

      要改变这种现状,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凑合。

      哪怕一根皮筋儿一只杯子,都一定要买自己喜欢的。

      搬到新家,也不着急用家具填满空间。慢慢的,一点点挑选。如果预算不够,宁可攒一攒,也不会退而求其次。

      哪怕空着,都比胡乱填满要好。空,起码还意味着可能性。

      生活这件事,就是一处凑合,处处凑合。

      不凑合的一个重点是:不贪便宜。不是说贵的一定好,而是在买贵的之前,起码会思考,不会饥不择食。

      慢慢长大以后,会发现再没有什么比吃不好吃的吃到撑、一堆衣服没得穿更惨的事了。

      年纪越大,越觉得时间、精力可贵。看7分以下的电影,等心仪的东西打折,参加没什么兴趣的聚会,谈一场他说“我真的好爱你,但没法和你在一起”的恋爱……所有这些,都是浪费。

        从衣橱开始,明确自己的需求。T恤这种东西是易耗品,可以多买几件。真丝衬衫四季可穿,多备几件无妨。得有几件战衣,夏天的连衣裙、冬天的大衣,必须有几件镇场子的。

      鞋子和包包一定不能乱买,决不能贪便宜。要买预算之内,最好的选择。

      在有了一个基础成型的衣橱之后,就可以逐步实现对同类物品的更新换代了。毕竟个人消费水平,眼界、乃至成衣技术都在进步。

      隔一两年,用品质更好的,代替品质次好的;用特别舒服的,代替次舒服的;用经典款或心仪的时髦款,代替过时的,不合时宜的……

        从衣橱到家居,终有一天,会接近松浦弥太郎所说的这种状态: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生活周遭的所有物品和我之间都具有故事性。身边只留下相处一辈子,一旦缺少,就会感到难过的物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搬家前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