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审美看招牌|近年来中国式审美输在哪?为什么在中国本土找不到美学的影子了?

还记得四月份的时候,在上海常德路的店铺,有网友拍到这样的画面

图片发自App

清一色的黑色门面,简陋乏味的电脑打印字体,空洞而没有生机,再搭配路边的白色小花,俨然变成了“灵堂style”。更有网友调侃,只要审美独特,天天都是清明节。

被太多市民吐槽后,这条街已被勒令整改,但我们不敢抱有太大期待,毕竟中国随处可见的招牌,常常丑的整整齐齐。

图片发自App

不是瘆人的黑底白字,就是饱和度极高的辣眼配色,要么就是乏善可陈的五彩斑斓

相比之下,世界范围内其他城市的街头美学就很值得欣赏了

图片发自App

比如蕴含着浓浓烟火气的香港街头,霓虹闪耀的招牌成了最好的取景地。

图片发自App

比如繁华张扬的东京街头,乱中有序的招牌中暗藏着经典的朋克美学

图片发自App

比如大阪道顿掘的奔跑人广告牌,成了大阪最出名的打卡景点之一

图片发自App

再比如纽约时代广场的灯红酒绿,无论白天黑夜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可现在,对美的麻木,对实用性的追求,美学教育的缺失,我们渐渐失去了审美能力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只会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

中国式审美,曾经真的美过。我们的祖先焚香饮茶,插花制香既美丽又浪漫。恐海棠睡去便烧红柱,懂得体会画船听雨眠,懂得欣赏微雨燕双飞。人面含鱼的彩陶盆,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玲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说不尽到不完的宋元山水。

图片发自App

就连民国时期的广告拍版水平,也令人忍不住惊叹。

图片发自App

而现如今,人们不再为培养美学意识话费金钱和时间,带孩子去诸如这种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主题公园,审美环境得不到改善,下一代当然也就不会营造更好的美学环境

图片发自App

同一时期,与上海灵堂式街道审美相对的,是一组由清华美院高材生设计的《中国日报》封面。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美,是上层建筑,是对生活的敬意,是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得着的东西。美也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是让我们享受生活而不是整日受生活所迫。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审美看招牌|近年来中国式审美输在哪?为什么在中国本土找不到美学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