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街头

在伦敦,饭要是长期一直在外面解决,那绝对是高消费,要解决温饱问题,自给自足就成了必然选择。因为一些居家必备品在周围的便利店里没有。所以必须去趟宜家,虽然离住地很遥远。这个时代出门靠鼻子下面有嘴问,已经不合时宜,事实上也不可能碰到个明白的闲人让你问。

时势造发明,你会发现,街上到处是一手拿手机边看边走的年轻的游人。人家不是在玩游戏,是在追踪导航,看到有人走走又返回来,也不要惊奇,那是手中的导航仪也有范迷糊的时候,尤其在红绿信号灯多的路口,导航仪也会蒙圈。离开路口走动走动它就又清醒了。跟车载导航仪在高速路上多点交叉时范迷糊一样。

我们就是跟着手机导航仪上移动的小点,一路坐公交车转地铁向目的地出发!地铁下很多时候会没有信号,有些偏僻的地方信号很弱导航仪没反应,这时就只能靠自己,看路边指示牌提示加上自己的直觉判断,我们居然就远远看到了宜家的醒目的标志性牌子!

因为我不懂英语,嘴就被闲置,只要我保证在视线内跟到妮不把自己走丢了,我就可以充分发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功能去仔细打量我眼前的一切。

宜家,就是一个人世间的缩影。

购物时的选择,比较,取舍,决定,脸上的表情随心路历程的变化,与国内市场上演的并无二别,不同的是这里少了份焦躁的争抢拥挤和声音的聒骚。

我的眼睛被一家(白人)六口人吸引。穿戴合身举止文雅,四个身高次第排列的孩子,大女儿有七八岁的样子,行动自由自己背个包,然后两个儿子3岁,5岁的样子,一个有时会缠着妈妈问问题,另一个帮爸爸照看搬运的大件家具的部分组件,小女儿两岁的样子到处乱窜,居然要爬到旁边一个很乱的架子的底下,我看到孩子的妈妈轻声阻止了下无效,小家伙已经半个身子爬到架子下,妈妈迅速用手握住了孩子的左脚,但并未用力向外拽,而是手随孩子又往里爬了一些,孩子爬不动了开始哭,才顺势把她轻轻拖了出来并抱在怀里,亲着哭着的孩子的脸,小声地说着什么并看着屋顶上,孩子看着屋顶停止了哭并笑着说起了什么与妈妈交流起来,我看了下屋顶,有各式的灯亮着,也许就有孩子喜欢的东西被妈妈提醒引起了注意而忘记了刚才哭的事情,我迅速脑补了一场国内孩子豪哭大人豪叫的场景好把我的思路从唯美的画面里提溜出来。值得一提的是那孩子的爸爸很绅士的样子,来来回回地自己用市场内专用推车搬运大件到付款处,留一个孩子在那里看着,然后,每次经过妻儿身边,都会开心微笑着和妻子交流一下。没有急躁没有抱怨。那位妻子温柔贤淑。我们心中苛求的温暖的家的画面,也不过如此吧。

我们离开付款台时,妮去卫生间让我守着物品,然后听到孩子哇哇大哭的声音由远及近,一个年轻妈妈(白人)单独用儿童车推着一个一岁样的孩子,孩子在童车上大哭,妈妈在卫生间门附近停下,解开绑在孩子身上的安全带,想把孩子抱在怀里,可是孩子可能正在哭劲上,拧着身子滑溜到地上,鞋子也搓掉到地上,妈妈为了照顾到孩子,自己双膝跪在地上,象那种瑜伽式的跪的很正,给地上打滚的孩子穿上鞋,再去抱她,鞋又被孩子搓掉,再去穿再抱,几次三番,要知道脑补啊~大商场的卫生间门外,那可是人来人往啊,她就那么跪着忙活,终于有些崩溃站起来摸着脑门又甩了甩手,又跪下把扭的象泥鳅的孩子抱起来,晃悠了半天止住哭,又放到童车里绑好安全带,推着童车走了。

我又脑补了一段国内调皮孩子被暴揍的画面。我心中很想说,宝贝们,如果来世再投胎的话,就投到这里来吧~那待遇真的是有天壤之别。

在街上会看到很多男士独自推着儿童车上的孩子再背个双肩包(孩子的用品)穿街过巷,车上的孩子啃着手指或者奶嘴自得其乐,你从童车旁边走过,孩子会眼睛友好地非常好奇地盯着你看。我又脑补一下国内高高在上的大爷级别的爸爸们的状态。

我不断脑补是为了保证等我回国后,不要因反差错位的太厉害。街上也有许多带娃的(白人)爷爷奶奶辈的人们,没有刻意的做作,神态很自然很亲切,谁说外国的老人不哄孙辈的?是不是想逃避责任的人们给自己编的借口啊?

路上,也有当地老师带学生们游玩的,前面后面都有老师,学生们井然有序,没有吵闹也没有大声的提醒,有的学生表情兴奋,有的学生也是一脸的不以为然。排队等吃饭,老师们也没有紧张焦虑的大声的指挥,一切处之泰然。

路边也碰到独自喝醉酒的白人,对路过的我们大喊大叫,听不懂说的什么。近距离走过依然让人胆寒。也看到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白人)佝偻着身躯,孤单的上下公交车。也有许多的壮年人,背着大包小包拖着行李箱独自奔波在路上。世界大同小异,享乐与责任都在,义务与担当并行,衰老与困苦没有因国界与肤色而有不同。

闹市区的地上有肥肥的鸽子摇摆着从你的脚前走过,也偶尔有个会被驶过的汽车碾压。离市区远一些的路边,也会有大量丢弃的垃圾没人管。我们居住的有点偏远的小旅馆,屋后的街道,在凌晨固定的时间,会准时看到那台小小的清洗车认真地工作着走过。

地铁入口处,也经常看到流浪的乞讨的人,脸上没有苦大仇深的卑微,看到的只是一种生存状态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伦敦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