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问题,检验你是不是合格的投资者

00 怎样才算合格的投资者

2015年牛市高点,韭菜们蜂拥而至。等上证指数从5100下到3300点,大家又坚定地宣称自己是为国接盘,价值投资。

可是,买股票套住,放着不动就能算是价值投资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这些人甚至算不上合格的投资者。

按邱国鹭在《投资最简单的事》中所说,合格的投资者,至少要能回答这三个问题:

  • 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

  • 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

  • 为什么要现在买?

接下来我们就逐一剖析。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邱国鹭

01 3种估值方法,了解公司“贵贱”

以前带奶奶出去吃饭,她总喜欢问价钱。要是价格比较高,奶奶就会一脸嫌弃,”这种菜家里都可以烧的,卖这么贵,我看这家饭店早晚要关门。“

每每此时,众亲朋好友总是哄堂大笑。更有甚者还在那儿说道,“现在小年轻谈朋友,要是饭店不贵,他们还不去呢!”

奶奶听了,一想也就释然了。

这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便宜和贵。当我们觉得这样东西值这个价,那么就是便宜或者合理;如果觉得不值,那就是贵了。一切都看各人的衡量标准。

可照这样说,股票岂不是无法估值?不是的。因为股票价格是由千千万万的股民共同定价,所以股票的估值取决于大多数人认为是便宜还是贵。

这里简单介绍3种股票估值方法,以供参考。

a.用市盈率(PE)对弱周期稳经营公司估值

市盈率(PE)代表账面价值和实际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是:
市盈率=股价(Price)/每股年度盈余(EPS)。

举个例子,如果公司去年赚了20亿(净利润),现在市值100亿,那么股价=100/股本数,EPS=20/股本数,PE=股价/EPS=(100/股本数)/(20/股本数)=100/20=5。

上面例子中的5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公司未来可以维持净利润不变,那么5年之后,积累的净利润可以再造一个公司。换句话说,5年翻倍。(当然,前提假设是其他条件都不变)

PE估值往往适用于弱周期、低负债的行业,比如消费行业、金融行业等。这些行业经营稳定,EPS相对稳定,且不需要将太多的利润冲抵负债,所以简单使用PE就能对其进行较好的评估。

那么,对于强周期、高负债的行业怎么办呢?

答案是使用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对公司现金流进行评估。

b.用EBITDA对强周期公司估值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现金流,其计算公式是:
EBITDA = 营业利润 + 财务费用 + 折旧 + 摊销

举个例子。不景气年份,某钢铁企业销售额500万元,营业费用1000万元,财务费用忽略不计,折旧+摊销80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EBITDA= 500-1000+800=300万元。

上面的300万元,就是企业(息税前)到手的现金,原因是折旧和摊销是前期支出,虽然计入本年度的费用中,但是实际上不需要现金支出。

对周期性行业,相比净利润,EBITDA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真实情况。同时,借助行业的EBITDA估值,就能大致算出某公司的估值。

假设一个周期持续4年,A公司在某个周期中EBITDA分别是30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可以得到大致的中枢是300万元。再假设行业EBITDA在历史上这个周期的估值是5倍EBITDA,那么A公司的合理估值就是300*5=1500万元。

然而,EBITDA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存货等因素,所以对成长股并不适用。

对成长股较好的估值方法是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

c.用PEG对成长股估值

成长股的估值,用PE和现金流都不太合适,一个更好的方法是使用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

PEG = PE / (企业年盈利增长率 * 100)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的PE=30,如果使用PE法估值会觉得很高,因为30年才能翻倍,相当于每年2.x%的利润。可是呢,以上都是建立在它利润稳定的前提下,如果接下去连续几年利润增长率都能保持50%呢?

PEG就是衡量增长与当前估值的一种方法,上述例子中,PEG = 30 / (50%*100)=0.6。

一般情况下, 如果PEG<1,那么就可以认为该成长股当前估值不高,可以进行观察或买入。

然而,实际操作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第二,PEG<1只是大家公认的低估标准,未来对成长股的PEG要求会不会更严格?

d.其他估值方法

上面介绍了3种比较简单易操作的估值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有的更复杂些,有的更精确些,有的更难操作些。

不过,虽然估值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有两条原则是不变的:

(1)不同场景适用不同估值方法,不能刻舟求剑;

(2)估值估值,要知道预估是无法完全准确的,所以只需要模糊的正确即可,不必钻牛角尖。

02 5个核心问题,弄清公司品质

估值是一门硬技术,只需要挑种合适的方法,比比算算,大致能知道公司是否便宜。

而对于公司品质的判定,却不这么简单。一家公司的好坏取决于很多方面,既有天生的“行业因素”,又有后续发展出的“品牌因素”等。

这里,通过3个核心问题,一起来考量怎样才算一个好公司。

a.拥有定价权

如果只能选一个问题来展现公司品质是否优秀,那邱国鹭会选择“是否有定价权”。

什么样的公司会有定价权呢?通过竞争,获取垄断地位的公司会有定价权。

这里强调竞争,原因是很多公司虽然占据垄断地位,但没有定价权。比如公用事业(水电煤高速),比如通信行业(总理要求提速降费),比如……

只有通过竞争,获取垄断地位,才能拥有真正的定价权。想想茅台、格力、可口可乐吧。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需在整个市场获取垄断地位,只需要在某个细分市场做到就行。比如东阿阿胶仅仅依靠占据医药行业中的阿胶一类,就成为了伟大的公司。而水泥行业,由于运输限制,所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龙头。

b.行业“月明星稀”

所谓“月明星稀”,是指行业中已经形成了寡头(月亮),小公司(星星)逐渐退出。

行业在高速发展期,很多人都挤破头想进入这个领域,形成百舸争流的场面。由于竞争场面非常混乱,不知道哪家会是最后胜者,所以此时判断谁的品质高,更像是赌博。

等到行业竞争形势明朗,只剩下两三家头部公司时,才能确定公司品质,决定是否进入。

比如两年前共享单车百家争鸣,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只剩下摩拜和小黄车,这才能确定他们两家值得投资。

也许你会担心,等到决出胜负,岂不是错过了最高速的发展?确实是这样,但这时候确定性更高,成长性也不赖——原本小公司的市场份额会被寡头逐渐吞噬。

c.技术革新是否够慢

是的,技术革新要慢,而不是快。

想想看历史上最容易出大牛股的3个行业,消费、医药、能源,哪个是技术革新快的行业?

也许21世纪会有所不同,计算机科学和生命科学引领的时代,会出现一大批诸如苹果、谷歌、各类基因公司的牛股,但是它们的风险远大于传统的消费行业。

原因很简单,只有技术革新慢,才不容易被颠覆。牛奶总是要喝的吧?可苹果手机说不定五年后就被替代了——也许那时候根本不需要手机了。

那为什么巴菲特会买苹果的股票呢?因为巴菲特认为苹果是电子消费股。也许某天手机不行了,但他家的品牌在那儿,设计出的新产品会一样好卖,所以巴菲特看中的是苹果的品牌,而非行业。

不过,归根结底,最好还是回到日常生活中来,衣食住行,这往往是最普通也最好的行业。

03 买便宜的普通公司,还是买贵的优质公司?

巴菲特说,在认识芒格之前,他遵循格雷厄姆的教导,坚持以便宜的价格买入普通的公司。芒格教会了他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这是从猿向人进步的过程。

所以,是要买贵的优质公司吗?

是的,买贵的优质公司。但是,前提是你能判别真正的优质公司。而99%的人做不到。

A股上市3000多家公司,20年后依然能够稳定增长的有几家?回看过去20年,只有茅台、格力等少数公司做到,所以我想未来也不超过30家,也就是不超过1%。

你有信心买中这1%吗?

如果有的话,可以忽略暂时的高估值;如果买不到的话,那么现在的高估值可能带来戴维斯双杀。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以便宜的价格买公司远远比买到好公司重要。即使公司随后被确认质地不怎么样,也不会跌到哪里去不是?

04 投资是门艺术

尽管已经对“公司便不便宜”(估值)、“公司好不好”(品质)、“什么时候买”(时机)有了一定了解,但我们依然没法保证每笔交易都赚钱,这是因为投资更像是艺术而非科学

赚不赚钱,不但取决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还取决于二级市场上的情绪,变量太多,所以几乎无法预测。

我们能做的,是保持“模糊的正确”,也许一笔投资不一定赚钱,但许许多多笔投资加起来就能赚钱。

所以说,投资,是门艺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3个问题,检验你是不是合格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