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共情而受伤?不,你没学会看透共情的阴暗面


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好看到知乎的一个讨论,“共情能力太强是怎样一种体验?”。

高赞回答是这样写的,“共情能力太强让我极度敏感、讨好型人格、容易过度付出,错误牺牲、太在乎别人看法,容易丢失自己的性格,更容易为人际关系和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折磨得焦虑抑郁”。

然而,在亚瑟·乔拉米卡利的《共情的力量》一书中,却指出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共情能力过强造成的。相反,这是因为自己的共情能力不够强,没有看透他人内心的想法,而对方共情能力强,利用共情进行操纵,这也就是共情的阴暗面。

作者在书中这样说,

共情既是个向导,也是个卫兵,指引我们建立亲密持久的关系,同时,也教导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蒙骗和伤害。

《共情的力量》一书,探究了共情的生物学根源,共情在我们理解自己、他人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8种行为中体验共情。书中重点介绍了如何倾听式共情、如何表达共情、如何摒弃共情的阴暗面,读完后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是一位心理医生,如封面所言,他过去一直自责,认为自己在弟弟发出自杀信号时没能做到共情,导致弟弟自杀而亡。多年之后,也是因为共情,才让他走出自责悔恨的深渊,宽恕了自己。

亚瑟·乔拉米卡利认为自己对共情的关注来源于父亲的身体力行,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来源于多年临床心理咨询的应用。在《共情的力量》之前,作者还出版了《你的感觉,我懂!与对方感同身受的能力和技巧》《共情力》等书籍,一直专注在共情的研究。


何为共情?

虽然我们平常也会说,“你应该多一点共情”,但对于共情的概念却不甚清晰。共情是同情吗?共情是安慰他人吗?共情是善心吗?

亚瑟·乔拉米卡利首先对共情作了准确的定义,

共情--就是那种能看透别人的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们想法、感受他们的情绪的能力。

共情的实质是站在他人的内心,去聆听那里最深处的声音。而是否去安慰他人,是否去给予帮助,都要在认清他人内心后,自己选择是否进行配合。

共情与同情不同。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而共情则是理解他人。譬如说,一个很胖的女孩正在减肥,努力把自己塞进一条尺码显然过小的裙子时,当你说出“它很合身,你好美啊”,这就是同情和安慰,当你说“现在还有点小,但你一直在坚持减肥,很快就能合身了,会很美的”,这就是共情,你明白她人渴望的不是虚无的赞美,而是认真的肯定。

共情是一种能力,它源于童年时和父母互动时被理解的经验,也有赖于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

但共情并不是一种学会就不会失去的能力。共情需要基于每个人过往所有的经历,也需要关注当下对方的情绪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动态成长的,每一天都会有变化,因此,每一次新的互动开始,共情也需要重启,以此来获得最准确最真实的理解。

拥有这种能力只是理解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解释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

真正做到共情要比有共情重要得多,因为我们带着共情所做出的行为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共情式倾听、表达共情、摒弃共情的阴暗面。

共情式倾听:为了理解他人而倾听

生活中不乏各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听。譬如许多女性朋友,因为感觉男朋友不在意自己的感受而难过,当她认真地告诉自己的男朋友时,对方却只是说着数不清的情话,企图以自己的方式安慰女友,而忽视了女友内心真正的情感需求。

共情式倾听则截然不同。

共情式倾听总是以对方为中心,目的是要让他感觉到这个人被理解了。

在共情式倾听时,首先要给对方足够的机会表达、解释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全然投入对方的体验中,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倾听对方的语言,去观察对方的表情、姿势,去连接对方内心的情绪,再抽离出来。

倾听的过程,许多的信息会浮现,综合这些信息,我们需要通过评估达到对他人准确的理解。

评估就是以共情为导向,找出某个特定的人或情境的真实情况的能力。

共情式倾听中的评估既包括对对方的评估,也包括对自己的评估。对他人的评估,需要综合他人对对方的见解、过往史、品性特征和动机等信息,走进对方的成长经历,走进对方的内心,最终达成对对方的理解。

情感上的被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

另一方面,需要学会评估自己,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自己的脆弱、需求、渴望、倾向、利益等。只有在坦率地看清并承认自己的想法的前提下,才能将这些搁置一旁,努力地倾听和了解情况。

只有这样,才不会陷入“倾向式聆听",即在倾听时因为装满了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倾听只是在自己内心合意的想法上打勾,而非真正尝试去理解他人。

共情式的倾听是为了理解他人,表达共情则能帮助他人了解自己。

表达共情

表达共情绝不是天赋,而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表达共情是基于我们的洞察去帮助他人。

表达共情的步骤

1. 使用开放问题。封闭的问题总是自带答案,内含情绪,开放的问题则显示愿意进行沟通的心态,表达对对方看法的关注。

2. 放缓节奏。炽热的情绪会干扰人的判断,深思后的情绪缓和有助于走向共情。

3. 不要匆忙做出判断。共情总是会尊重人会转变的天性,并关注当下此时此刻的状态,而不能依靠对对方过去经历的经验,将对方的情绪标签化,匆忙给出结论。

4. 关注你的身体感受。情绪和身体之间是紧密关联的。通过观察对方的生理反应有助于理解对方,同时我们的生理动作也会影响到对方的情绪。在表达时,我们的一个皱眉都可能让对方以为被否定而十分沮丧。相反,微笑的好情绪也能传染给对方。

5. 向过去学习。一个人当下的情绪绝不只是当下的原因,当下只是一个触发机关,有时时候并不相关,答案永远潜藏在过去不安难堪甚至屈辱的经历里。

6. 让故事充分展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并且有自己故事发展的速度。共情会提醒我们,我们只是参与,而非故事的改写者,我们只能跟随而非引领,决定权永远在对方手上。

7. 设定边界。一个人深深的不安全感不会因为他人境遇的糟糕而消除,这只能让两个人同时坠入深渊。设定明确的边界,提醒自己什么时候可以介入,什么时候应当离开。

学会了共情式倾听和表达共情,有助于加深我们同自己、同他人、同世界的连接,于身心都有益。同时也不能忽视的是共情的阴暗面。

避免共情的阴暗面

共情的阴暗面并不是指共情本身有负面的作用,而是指每个人都有或强或弱的共情能力,而使用共情的目的却不尽相同,有些人利用共情来操纵他人,达成自己的目的。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凯莉搬入新家时,一个男士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凯莉首先严辞拒绝了,那个男人对他说,“有的人总是太过傲慢了”,于是凯莉接受了帮忙,结果在屋内遭受了强奸。

显然,那个男人洞悉了凯莉刚搬家,不想在邻居面前表现得傲慢,而想留下易于相处的印象的心理,而说出了那句话。对他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共情,并且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回到文章开头,实际上并不存在共情能力过强,存在的是如何避免走入他人共情的圈套。唯一的方法恰恰是加强自己的共情能力,识别理解他人的真正目的和需求,作出正确的选择。如果凯莉共情能力强,应该能理解真正想要帮助自己的人绝不会强迫自己,指责自己。

抵御共情阴暗面

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抵御共情阴暗面的10个步骤。他人可能使用共情的能力洞悉我们内心的不安、恐惧、欲望等,加上言语的伪装、恫吓,来操纵我们的情绪甚至行为,达成符合他们利益的行动。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根据言语、动作、过往历史、突如其来的变化善加甄别他人内心的渴求、真正目的,辨别清楚后再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也在不断地映射、反思,对自己的了解逐渐加深。

共情教会我们如何通过避免一言一行中的欺骗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只有通过共情的力量,才能发现我们是谁,我们想成为谁,以及我们如何在他人寻求自我的路上帮助他们

书的最后部分,详细写了如何通过8种行为--诚实、谦逊、接纳、宽容、感恩、信念、希望、宽恕来达成共情。

看书的时候,经历过的一些片段如电影画面般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缺少共情的倾听造成朋友的失望和沮丧,也有无法得到共情时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亦有因为被他人共情洞悉内心而掉入的圈套。

诚如作者所言,我们既要用共情去帮助他人,也要用共情保护自己 。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度共情而受伤?不,你没学会看透共情的阴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