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随笔集3|书读得越多,越是挑剔。很多书不足以为书,大部分是……

《岁月神偷》剧照

writer | 小明

Date | 2021.12.02

Weather | cold

随笔1:

道德浅见

大多数宗教徒的道德观是感性的,粗糙的。他们迷恋行善时候的“快感”,却忽视了事情发展的客观规律,常常陷入一种道德式的自我感动。无论是宗教还是政府都是希望世界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人心沦丧,并非主观上不注重道德,而是文化和制度所致。宗教的理想世界只能在小部分人群里得以实现,要真正广泛地净化人心,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文化和制度下手。

随笔2:

灵魂拷问

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过早知道人生的无意义只不过是悲哀罢了,所面对的精神困境早已超乎肉体的欲望。到底要赋予生活什么一样?如何重估价值?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到底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做些什么的事?灵魂拷问!

随笔3:

痛苦予人的启示

一再强调生活的苦痛是无谓的,因为不公平的现象很常见,它是作用于每一个人,绝大部分人对痛苦的感受是相同的,知道生活的真相是迟早的事情。抱怨和过多的感慨往往没有什么实质作用。对待这些问题,不妨换另外一种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如何理解这种痛苦?如何解决这种痛苦?将以往的思路颠覆,往往会见到不一样的世界。

随笔4:

相信教育的美好

一直到现在,我们都会去假设一种让人恐慌的未来,进而去逼迫孩子学习 ,这是一只带有贫穷,堕落,品性败坏标签的怪兽,不断驱赶孩子,让其在求学之路上疲惫奔跑。他们只知道自己要跑,却不知道自己要跑去哪里?所以他们大多数只知教育的恐怖,却从不知教育的美好。

如果我们不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知道接受教育可以让你有知识和力量去守护那些令我们自豪而骄傲的东西,才可以去帮助困苦的人,共同改变这个社会。

那么他们将在短暂的爆发之后,立马堕入无底深渊,陷入消极的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中。

随笔5:

读好书

书读得越多,越是挑剔。很多书不足以为书,大部分是一些东拼西凑的观点,或是旧瓶装新酒的理论,或是一些无病呻吟的故事。能称之为书,必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纵深性,有浅入深,由表入里,符合客观规律。读完一本好书,相当于完成一次思想的升级。

随笔6:

读尼采

尼采反对宗教道德,反对理性主义。宗教的终极目的是美好的,然而人却很容意被其教条所奴役,掌权者利用教条压制别人的欲望,借上帝之名至上而下愚弄他人。而当信众有了此中信仰,大部分会变得愚昧,疯狂,全身心并入,自甘于成为此种秩序的助推者,臣服于此,求怜悯,求来世,等待那遥远的救世主,偏离了人本位。理性主义便是将人视为一种机器,即是机器,那认知世界的方式便只是一堆有逻辑的代码。人的感官,人的意志也失去了意义,无奈成为数据,成为没有生命的行尸走肉。

尼采将这一切一举否定,他否定宗教,将其视为一种奴隶道德的体现,应当摈弃。他否定理性主义,认为理性主义是让人类丧失美好生命体验的作俑者,认知世界的方式不能靠逻辑,应该从感官体验,在一种本能的催动下,达到生命的最高潮,从而与本源合为一体。

他将所有思想寄于一种理想人格——超人,“超人”是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思想独立且自由,他的精神与酒神精神同源,肯定感官,肯定此岸,不为任何标准所束缚,借生之本能,不断超越征服。

随笔7

体悟“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残存下的记忆都是虚妄;

对未来的想象也是幻象;

当下的认知也只是思维造成的一种障碍。

唯有抱元守一,守住中心,不跟不随,看着所有想法和杂念流过,明白一切如同电影般,只是幻象。我非我,又是我。

进而身心消融,意识自显,犹如太阳升起,让黑暗无所遁形。

一切只需要放松,等待,真我自然显现,如如不动才是真静。

教朋友静坐,差不多一星期就取得很好的效果。

大脑思维变清晰了;杂念变少;精力提升了。

古人诚不欺我,华夏文化精髓只有在实修中才能感受。

(更多内容请到公众号:侠隐bat

作者简介:庄小明,一个坚持每日6点早起,专注分享成长干货与读书心得,文武双修的苦行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周随笔集3|书读得越多,越是挑剔。很多书不足以为书,大部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