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996还是体制内?

近日,PPD买菜团队23岁员工下班猝死的新闻冲上热搜。今天在群里又看到说PDD楼下出现救护车。

互联网加班严重,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司空见惯的常态。一部分人可能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妥,为了上线,为了抢市场,7/8点下班属于正常。11点之后才属于加班。而且,是看不到尽头没有加班费的加班。

“互联网工资高,你加班也是应该的”,“你还年轻,年轻更要努力奋斗”。网上太多类似的声音。但是高薪工作就意味着有资格要侵蚀一个正当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的人,全部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要拿命来换钱吗?

念书的时候,我是很拼搏的那种,疯狂向往互联网的快节奏,高效率。我甚至内心是对一心想做老师,做公务员的同学是怀着一丝丝鄙视。“还那么年轻,就要去找一份一眼就望到尽头没有意义的打杂工作吗?”  研究生毕业时,我一头扎进了互联网的行业,成为了一个菜鸟运营。

如今工作也一年有余。我的心态在不断的跟同事和同学交流中,被社会毒打后,产生变化。

在刚兴冲冲的步入职场时,我跟很多研发前辈聊过,问他们未来几年的规划打算。其中一个后端研发说:不知道,也许被裁员后回老家农村种田吧。 另外两位从华为、阿里这种大厂出来的能力也很厉害的研发,也普遍存在30岁/35岁焦虑。

向上晋升成为管理层的通道太窄了,一心做好技术成为技术专家,公司又没这样的评级通道。

领着高工资固然是好,但问题是,这个岗位和工资能拿一辈子吗?能冲抵通货膨胀吗?

再说到室友。

研究生室友A通过选调生的路径,回到了二线小城市,做了一个公务员,工资总共加起来是我们三个中最高。并且从来没有加班,也没有KPI,很轻松。买了房,养了狗,还有空烹饪、看书和游泳。

研究生室友B是成绩最优秀的,她进入房地产行业,每天加班,8点下班属于正常,没有双休,请假很难批。除了睡觉就是工作。工资却是我们三个中最低的。

而我进入了一家强度并不是很大的互联网公司,忙的时候连续三个月995。我本以为还好,但是我的身体却比我的精神更先发出警报。到了晚上,整个人开始冒虚汗,而且腰特别痛。所幸这样的日子在三个月的盼望中,结束了。后面只是偶尔加班。

我当时只是觉得体制内性价比好高。但真正让我觉得体制内要比互联网行业好的导火索是这次疫情。

2月-4月疫情严重期间,房地产行业的B同学早早就被要求返工。我是在家办公。公务员室友A也是在家办公。我们的五险一金被公司停缴了,并且一复工后要求全员单休。更恐怖的是,回到公司,我发现好多熟悉的面孔消失了——公司大裁员。这其中包括跟我在一个团队的产品经理,一起入职的运营同事,刚为了小孩读书换房的开发老大哥,还有刚休完产假兴致高昂准备回到岗位的测试……我不知道这次裁员规模具体有多大,但是光身边认识的就已经有8位了。

这件事让我突然觉得,打工人永远是打工人。上一秒,公司需要你干活,可以开出高薪,让你感动涕零,为之抛弃家里的晚餐和家人的等待,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奋斗逼。但是下一秒,也有可能出现在裁员名单上,不管你仍在对这份工作无比热爱和不舍,还是面临着下个月要筹钱交房贷养家的拮据。

明年,我的计划是给家里添上一员小将。这让我在工作的选择上更犹豫了。现在的工作是温水煮青蛙,业务发展一般,我不知道明年这个业务部是否还在以及具体的发展方向?如果跳槽去工作强度更大,业务发展更好的大公司,那么身体?时间?生娃养娃的精力? 如果去体制内,工资也许会大幅降低,但是不用加班,工作轻松且稳定。我觉得这么一比体制内反而更香。

话说回来,大公司不一定面的进,谁不想招一个未婚未育刚毕业有冲劲的青春灵魂呢?公务员更难考,千军万马,每年的报录比摆在那儿呢。我还是继续好好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发挥我的一丝丝光热吧。

996 还是体制内,奋斗派V.S养生党, 你是怎么看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 | 996还是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