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与打工妹:文艺中不可或缺的对象(一)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此篇一写,极大地影响了文艺意识形态,中国的文艺迎来了一个崭新繁荣的时期,颇有百花争艳之势。

最能代表文艺繁荣的,当属流行乐坛。那时形成了南方派和北方派,有趣的是,南方派大本营里面的许多流行歌手,大多是北方人,比如毛宁,金学峰,陈明等。那时歌曲的主题是什么呢?乡愁,情愁占了大部分。为什么?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打工时代。刚开始,城里人瞧不起农村人进城打工;后来,城里人也逐渐下海打工了,有钱人也开始打工了,打工成为全社会普遍的现象。于是乎,一批反映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因为进入了全民打工的社会。确实,家人天天相聚在一起的日子变少了,多的是一群一群的人背着行囊,含着热泪,进入了他们并不熟悉的行业打工。能干的,脑子活络的,赚钱快;笨一些的,就在工厂当一线工人,赚辛苦钱。

那时流行的歌曲,有许多都是描写打工生活的。比如金学峰的《老乡》,李进的《你在他乡还好嘛》,陈星的《流浪歌》,这些歌一听就是唱给外来务工人员听的,当时火得不行。而且当年还举办过“最受打工者喜爱的十大歌星”全国评选,杨钰莹就曾入选其中。她当年的那首《我不想说》是电视剧《外来妹》的片头歌,有别于前面提到的那些打工歌曲的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通俗歌曲中的雅歌。《外来妹》的片尾曲《等你在老地方》是毛宁演唱的一首代表作,歌词就非常直朴了:年复一年,想着故乡,天边的你,在心上……

确实,当年最好看的电视剧当属《外来妹》和《情满珠江》等剧,都是广东出品的,都离不开打工生活。《外来妹》虽然只有十集,但是火得不行。主演陈小艺和汤镇宗借此剧火了一把 。少年的我们,则通过这部电视剧,第一次了解到了广东,了解到了什么叫作外面的世界,什么叫作打工。

记得当年的我是站在小卖部门口看完的。那时民风淳朴,你想看电视的话,站在小卖部门口可以看一天,老板娘也不会赶你走。这部电视剧对于蠢蠢欲动外出揾食的我来说,恰逢其时,向我展开了外面的世界。印象最深的,是有个词叫“拉长”,注意,不是把面条拉长了的意思,而是生产线的负责人,拉,就是英文line的意译。还有,赵小云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特意去剪头发。理发师向她推荐某某牌洗发水,说要加十块钱;赵小云愣了一下,说,十块就十块。最后,付钱的时候,理发师说,一共三十块。当时,如我一般傻傻的土鳖们惊叫起来:三十块!要知道,那个年代,俺们这些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一个正劳力干一天才十块钱!

女一号赵小云原本是北方穷山沟的妹子,最终成为了厂长。她爱上了港商江生,江生也爱着她,但是,因为观念不同,两人还是分手。比如说,感情投资,江生认为是需要的,而赵小云认为不需要,如果你投资了,那就是有所意图,或者说是“图谋不轨”。江生的扮演者汤镇宗接受采访说,可能观众都把江生当成反面角色,我是把他当成好人来演的。

该剧除了陈小艺和汤镇宗以外,主要的演员还有常戎、李婷和杨青。没有记错的话,李婷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反面”角色,因为她为了快速摆脱繁杂的一线劳动,不惜献出自己的肉体。这个角色其实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直到今天,很多外来妹为了赚快钱而如法炮制,至于道德法律,早就抛在脑后。杨青演的角色叫靓妹,其实是个丑角,形象不好,受到的欺侮也多,但她坚持一个最底层百姓的朴实观念,宁愿辛苦,也要一分一分地赚钱。

记得当年有个文艺晚会,主题是真实创作。陈小艺、常戎和杨青三人演了一个小品,大意是三人接到《外来妹》剧本以后,陈小艺和常戎就在家里揣摩角色的心理,想着,打工仔和打工妹到了广州,第一感觉就是,哇噻,广州好大啊,好繁华啊。这时,杨青以一身打工妹的装扮上场了,她其实已经体验生活去了。陈小艺和常戎听说她是从广东回来的打工妹,就把自己对于角色的揣摩演了一遍。杨青却说都不对。陈小艺和常戎说,怎么不对啊,那一下火车,肯定想到的是这个城市有多么繁华啊?杨青说,错了,首先想到的是:厕所在哪儿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工仔与打工妹:文艺中不可或缺的对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