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保避险: “相互宝”没了

事物的发生发展就是如此的玄幻不可捉摸,也许昨天还是红红火火,今天就彻底凉凉,这就是奇妙的人生,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朝着规律发展,无出其右。

一、事件的影响

上一篇文章是解读“江苏医惠保1号”,本来是想着有保底的全民普惠型住院医疗险,再加上国民互助“相互宝”,整个家庭可以用极低的成本覆盖重疾、医疗风险。

这还没过两天,支付宝平台“相互宝”产品宣布下架停止运营,这可不是一个小新闻,要知道整个“相互宝”可是有8000万人参加的全国最大的互助平台,这可比什么流量明星的瓜大了去了,直接影响大家的切身保障利益。

各大保险公司可是好好的利用这个契机宣传了自己的产品,一大堆自媒体也纷纷发言,甚至有一些人叫嚣着要维权要退钱啥的,不过依我说,这是可以预料到的,也是必然的事件,只不过来得比较突然而已。

8000万的参保量何其恐怖,停止运营是否违法违规?参保人是否可以追回参保费用?参保人的接续保障如何实现?这些都需要回答。

二、“相互宝”究竟是什么

我记得《聊保避险(十):网络互助保险是是什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不过文章被锁定了,还是再简单说一说吧。

“互助”起源于“海上保险”,就是大航海时代将海难事故风险转嫁为商人共同承担,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商人集体为海难事故买单,也就是强制性的众筹,参与的人共同承担风险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商人。

“相互宝”就是这样的互助,参与的人是自愿进入到这样的一个风险共担的集体中,其中任何一个人罹患条款约定中的疾病,所有参保的人就集体为其买单,所以说我们每一期分摊的钱除去平台运营费用,全部都用于赔付罹患疾病的参加人手中。

你可以理解为几年时间内,参加人用很少的钱买了30万(老年人10万)的重疾险,罹患条款约定疾病的完成了赔付,而健康的你献出了爱心,转嫁了可能的风险。

再一次强调——“相互宝”不是保险,从其“相互保”改名“相互宝”你就应该明白。

三、“相互宝”为什么没了

我不是专业人士,真正的原因不太清楚,但分析来看无非以下几点?

1、监管的收紧。互助是保险的初级形态,并不受银保监会的监管,其偿付能力是不确定的,运营能力是存疑的,8000万的不受监管的体量是不允许出现的,这可是系统性风险,关停是迟早的事。

2、过多的人为干预。保险是有非常明确的赔付标准和赔付流程的,虽然现实中保险公司在诉讼中往往处于“弱势群体”,但条款的约束性极强。相比较而言,互助就松散了很多,共情的情况也更为普遍,“相互宝”设立了赔审团制度,也就是有些并不满足条款的罹患病人可以通过赔审团来审议是否获得赔付,而参保者往往都是同情与共情居多,一些不符合条款的参保人往往会获得赔付,而赔付的成本最终都是有参与人共担。

3、分摊费用膨胀。以我个人为例,2019年参与时每一期大概分摊几毛钱,到2021年每一期7、8块,赔付人数几何倍数增加。很多人觉得性价比低了,自然就会退出。

4、本身管理的松散。作为一个互助参与者,自然是希望获得足够的保障,同时必然是希望约束性要小。但从平台运营管理来看,其管理必然也要有一定的规则性,这样才能保障足够多的利益。“相互宝”总参与人从1亿降到了8000万,这说明了很严重的问题,大量的人退出分摊费用大量上涨根本原因在于参与人的标准,只要是愿意参与的人都可以参保,并不看既往病史的,所以出险的概率极大的提升。“相互宝”平台本身可不是慈善机构,参与者分摊经费中是包含运营管理费的,这可是平台本身的不负责任行为,花的可是参与者的钱,他们去做慈善,这是不可容忍的。

四、参与者后续怎么办?

很久以前我就说过,参加了就当是去慈善,同时又能够作为商业保险的补充,是鼓励与提倡大家参与的,但是也明确指出其不可持续性,希望大家去配置正规的商业保险。

“相互宝”也给参与者提供了了后续的保障计划,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商业保险了,这可是要你“最大诚信原则”填写你的身体状况的,任何隐瞒疾病或者风险的行为都是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要么不陪要么减额,这可不是互助,而且价格也会高1倍以上。

我现在的态度和以前是一样的。

如果你还是希望花很少的钱参与类似“相互宝”的互助,“水滴互助”也是一个选择。但是我并不建议你这么做,“相互宝”作为全国最大的网络互助平台,其管理相对还是正规的、透明的,这都停止运营了其他小平台存续也是问题。

无论是支付宝提供的商业保险,亦或是其他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保险,我还是建议大家在身体健康时,去投保定期消费型重疾险。

但最最最重要的是,请你一定要参投社保,然后江苏的居民去投保“江苏医惠保1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保避险: “相互宝”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