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奇奇漫老师的写作讲解,她自我介绍是怀揣梦想的已婚少女。文学硕士,大学老师,山东省作协成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主营故事,写过多篇100000+故事,也写过多篇100000+鸡汤。“故事会专栏作家”,“每天读点故事”签约作者(前十名上榜作者)。特别耀眼的是老师那一串串闪闪发亮的文学成绩——
参加“万物增长”首届新媒体写作大赛获得第一名(得奖金10000元),“万物增长”第二界新媒体写作大赛获得第二名(得奖金6000元)。有一篇故事被拍成微电影。在多篇文章被《故事会》《意林》转载。已出版图书两部,新书《横跨整个青春去追你》正在销售中。
最后,留了完整的联系方式,包括个人微信号和个人微信公众号。我此次跟随齐帆齐老师一起学习,这是她两年前共同签约作者的好朋友,因为文字结识一起成长。关于齐帆齐老师,这里先不过多介绍,一是我了解不多,看她的新书《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更准确;二是来日方长,好作品会说话。
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自媒体作者,还是自由职业者吧,齐齐老师的形象和定位就是清新、治愈、真实,特别强调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我选择的理由。未来的路还长,未来的陆更好。我有信心,更有决心!
要相信,比你优秀的人就在身边,抓住机会去请教,去学习,才会更有突破性进步。于每个人而言,注意力在哪,你的现实就在哪。读书 、写作 、分享 、多利他, 就是最好的利己。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
1、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尤其是阅读,多读书。
2、贴近生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多去经历,多去采访。
3、剖析优秀的文章,敢于亮出自己写的文章,接受名师指点。
我现在写文章,完全谈不上文学创作,更多的只能称之为新闻工作。因为文学是以艺术为本质,新闻是以信息为本质。另外,新闻报道强调客观陈述,文学作品强调刻画塑造等。
记得罗兰说过:“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怎么写文章呢?最简单的,看图写话,模仿去写,着眼细节,坚持日更。然后去输出,为此就要了解平台的运营技巧和原创机制。
为防止写作内容丢失,还有那些喜欢我的读者朋友找不到我,和公众号一样,我个人的头条号、号、知乎号,统统都起了一个名——【纷智沓来】
为什么是这个名字呢?最初的灵感得益于“纷至沓来”这个成语,纷至沓来多好啊,我觉得它代表一种希望,更蕴含一份哲思。
每每看着这个词,我就能提醒自己不着急,不害怕,而为了达到“至”的远方,我还需要修炼不要脸,就是把自己最赤诚、最真实的内心挖掘出来。这里我又把“至”换成“智”,也是对自己的鞭策,需要更多的人生智慧,还有工作是非传统化,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奋进。
人生即是成长,不成长即死亡。就像我的至理名言就是:多面的明了及尝味所见、所听、所遇,种种不同的情景,理会到人在生活上互相的关系与牵连,有自己特殊的思想。我希望在我身边的每一个你,都能感受到这种力量,好吗?答应我,一起成长进步,不退后!
只有写自己真正熟悉、相信、感兴趣的东西,也才有足够的热情和底气去剖析自己、探索世界、面对一切质疑。我想也对,我们在工作中,只有用心、专业、不卑不亢、平和,才能够赢得职业尊严。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还必须承认自己的天赋和缺陷,仍然可以认清社会的结构性机会、产业的结构性机会、人口的结构性机会、政策的结构性机会,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写作就是在头脑清晰、思想诚实的时候,写出肺腑之言。然后经受检验、点评反馈的,被更多的人认可和传播。什么作品最持久动人?真心实意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关键一点,如果不写出来,也不敢发出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写的有多差劲,连被比较和吐槽的机会都没有。
老师的分享和讲解是对典型文章的点评和指导如何去写故事两大主题,外加书籍推荐。
第一个小伙伴分小节来写,从中国文化的泛泛而谈,讲到外国人学中文很快,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再到亲子教育,中国孩子学英语不要怕晚,写方法只用到一句“学习英语没有捷径,最好的方式是积累,量变引起质变。”最后,“学兼中外,知行合一”这样的主题升华,完全凸显不出来。
问题点评:谈到的东西很多,但是正面、快乐的学英语没有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让人看着满头雾水。带给我的思考就是,内容充实,缺乏逻辑性,是不行的。写作中有了相当充足的素材,要考虑如何选择,不能只罗列、不组织。
写作建议:这样的科普类干货,明确要带给读者读者希望获得学英语的好的方法,老师梳理的四个点和写作思路——1、当今学习英语的误区,一些常见的错误方法2讲自身经历,3、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4、对大家的鼓励。
针对她写道的一些内容,我觉得完全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选题下面的素材来利用,特别摘抄下来以下的五个小段落。
[家长的烦恼:1、孩子英语单词记了忘,忘了记该怎么办?2、每次考试数学成绩比英语分数高二十多分?3、不喜欢现在的英语老师,上课听不懂如何破解?
关于学习英语,三岁是个黄金敏感时期。英语单词的记忆,学习启蒙最好的时期来自于启蒙阶段。让宝宝在学习语言初期养成英语母语思维习惯,为将来学习语言打下语言基础。
从兴趣到应试等综合能力,是一个积累的过程。4-6岁,兴趣培养应该重视。7-10岁,通过多媒体互动式的完美结合,让孩子敢于表达自我,提升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等多元智能,真正做到语言辅助早期潜能开发,让孩子领先同龄人。11-15岁,训练强化加强积累、归纳、练习并且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化,从而大大提升孩子的应试能力。15岁以上,专业精通,中国孩子应试等综合能力提升,从小就和美国本土学生同步英语语言能力。
如何和孩子相处?心理学家说过几个鼓励家长和孩子的合作的技巧:1、描述你所看见的行为2、提示你要他做的具体事情3、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4、温和且坚定地说出你的要求5、给予她解决的办法
现实中,家长的咨询让我们可以看出分类大致是这样:家长管理类型:包办型放任型自由型表扬型批评惩罚型最后就是我们提倡的家长正面教育方式:民主型。家长的态度应该是:温柔而坚定,严肃而不严厉,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第二个学员写了一篇【无法离开的文字】,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但是纯抒情,感觉没有提供给读者有用的信息或者价值。为此要注意话题一定要新颖,凸显选题的重要性。眼光和技巧需要向优秀的新媒体作者学习,比如六神磊磊,这是我比较熟悉的,还有更多的。
问题点评:过于宽泛,不能称之为选题,“人类用文字传递自己的所得所想,用文字记载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有“”爱读书,爱文字,让我们一起尊重文字和文化,一起传承!”这些就是正确的废话,而且还是杂乱无序的方式给出,很少愿意继续阅读下去。
关于写作建议,我想到了著名的英国作家威廉·巴克莱的一篇文章《幸福》作为例子给大家阐释。他的文章的开篇,一上来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写到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3个观点,15个字,简单而清晰地表达,让所有人都能秒懂作者想表达的观点。
第三篇是【散文】投入感情,情感细腻真挚,但是态度过于随意随性,形散而神不散,需要主题的凝聚。自己欣赏和朋友阅读可以,投稿很难被发表。要去考虑读者感受,不能只顾自己的宣泄情绪。
第四篇【给儿子买了手电筒】仔细修改之后,可以投稿纸媒。对话互动,借给自己的孩子买手电筒,追忆自己小时候玩手电筒的美好时光。老师建议不投新媒体,而是找当地报业、作协期刊,这些传统媒体比较好的投稿渠道。
新媒体文,简单区分就是故事文和非故事文。故事文很难,会写故事其他文体就不在话下,需要开头抓人、中间矛盾冲突、剧情反转、文章架构,情节跌宕起伏。从传统角度来说,小说重在塑造人物形象。新媒体环境下,不用去区分两者,纠结于故事和小说。一切都在变化发展,语言简练、通俗、直白,短到几百字的微小说、闪小说,过两万字的中篇、长篇。
无论是纯文学,还是严肃文字。最终目的是让读者读完,并有所回味。立意需要高雅、有深度的,反应社会现实,发人深省。首先定下这个立意,反映什么样的主题,反映一个现实或某一个热点现象,将这个故事作为一个装酒的瓶子去承载一定的思想,然后,再去架构里面的人物和故事的反转,构思好再下笔写,这样写才不容易卡壳。
新媒体故事,情节吸引人,主题深刻,语言表达直白。有了独特的人设和写作领域,哪怕就是每天的日记,读者朋友也会很喜欢的。文无第一,每一种文章都有自己的读者,有的人一篇文章5000,也有人一篇文章50元,但无论哪一层级,都有人买单,没有人可以一家独大,从商业结构来说,文化市场是分散市场。
现在写文章,更多的还可以参考我偶像写过的写作方法论:
第一,要学会分段。
段是什么?就是音乐里的节拍,你要通过段落来控制阅读节奏、思考节奏。不是按照传统教学里的那种段落分,将思想分的观念转变为根据阅读节奏分,就像唱歌一样,有高、有低、有RAP,有停顿,甚至有副歌,随心所欲。
第二,只描述,不判断。
如果写文章,一些就进入讲道的模式,给出一大堆理论,那没人喜欢听这些。其实,你只要讲故事就可以了。佛说家常事,仿佛坐在对面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子子孙孙,你就如同回忆人生一般,讲讲自己的一些经历,听到的,看到的......
第三,忘记身份。
身份是一个人的写作壁垒,当你以局长的身份去写文章时,让下面的人读出了居高临下,让上面的人读出了肤浅。那怎么写?真心实意、毫无保留又毫无芥蒂地去写,放低视角,只有趴下的时候才是最无敌的,因为没有人能够打倒你。
第四,没有对错,没有是非。
一方面,坏角色,全让自己演。另一方面,不装清高,不装优秀。有自私、有好色、有贪婪、有嫉妒,这才是一个真人。多真呢?就是内心真实的最底层的想法。写作需要的是洞穿人心,而且身在现代,我们不一定非要去钻研四大名著,阅读与生活应该具有“现代性”。
文学才是语言传承的工具和源泉。经典文学作品看似古旧,实际蕴含着无穷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但之前的惨痛经历告诉我,梦想再好,仍需认真规划,方能扎实落地。
我最爱的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还有小说《九十九度中》。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带动下的市场经济下,影视作品改编是一个很大的宝藏,为什么会被更多人任何,其作品背后的价值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哪怕是好奇地去瞅一瞅也好。
比如,池莉,武汉特色的作家代表,作品有很多,多部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还有毕飞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等等。另外,和池莉,毕淑敏,张洁等女作家齐名的女作家还有哪些?我去查了一下部分人和作品我们也都不陌生,像庐隐的《海滨故人》,冰心的《寄小读者》,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张爱玲的《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真的是家喻户晓了。
还有同时期王安忆的《小鲍庄》《平凡的世界》《长恨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舒婷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杨绛的《干校六记》,茹志娟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
我对网络作家知之甚少,网络小说几乎从未接触过。我尝试着去了解被拍摄成影视剧的书籍,很多电影编剧就是大作家。大家将自己的书搬到银屏,真的是一件傲人的事情。像浙江海盐县本土作家,包括熟悉余华的就知道,他也是那里的人,他的《活着》、《卖血记》都已经拍成电影了。
这些名人作家,无一类外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就想当年孙正义,在医院卧床2年,阅读了3000本书,写了30份互联网创业方案。有阅读,有思考,有产出。才能让人进步。我相信,没有天分这回事,每一种技能背后都有训练在做支撑。成长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内心得有改变的动力,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
简单来说,就像我现在在做的:看查字典核对文字的准确性,确保每一个很小的标点符号用法,最基本的“的、地、得”的使用。查找资料,就先知乎后头条,再淘宝,实在不行再百度。无法确定选题时,到知乎热榜和微博热搜去找找灵感。我自己每天持续做的事情,是以一个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文章(观点-案例-总结),积累5-20个小纸条。
——齐帆齐微课(第10期)初次报名学习第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