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语言文化,只有中国才有

        作为九零后,在我小的时候,基本没有像现在这样多的娱乐方式,网络也不像现在这样发达,读书回来最多也就是看看电视,电视也不是天天能看,家里管的比较严格,所以看课外书成了我童年的主要娱乐方式,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可以说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大多都是启蒙读物,像什么《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订阅读物也有很多像《少年时代》、《连环画》等等,而其中一本《歇后语词典》更是让我爱不释手,主要是趣味性很足还能增加知识。

歇后语词典

        歇后语属于熟语的一种,是广大民众在生活工作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具有很强烈的民族色彩,且生活气息浓郁,像“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老鼠上街—人人喊打,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等等,很诙谐很帖近生活。

    在以前是很少有文字记载的,大多都是在民间流传,其实早在先秦就有歇后语了,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里面有就“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这可能是最早的歇后语了。当然只是说的语言形式是歇后语,真正“歇后”这词是的出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qi三声)列传》就记载这种“郑五歇后体”,是一种诗体,郑五也就是郑綮的别名。这是最早歇后二字的出现时间。

亡羊补牢

        后世一些语言学家,专著中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不难看出,歇后语已经发展很成熟了。

        而之所以说歇后语是是民间精粹,民间文化结晶,当然是因为歇后语都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精炼语言。而且也因为地域不同,文化的不同,所以流传的歇后语也有所不同,很多歇后语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大大的丰富了歇后语这门语言,因为我是四川人所以我就列举一些川渝地区的歇后语直接附在文章末尾。

地图

        现在随便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都能随口说上几个歇后语,因为它已经真正的融入到了生活之中。很多人都喜欢说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不能忘。其实不用刻意强调这些东西,因为它就在我们生活之中。我们凝聚了它,它也融入了我们,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

ps:


四川地区歇后语

癞蛤宝吃豇豆儿——悬吊吊的

坟园里头撒花椒——麻鬼

乌龟骂王八----彼此彼此

龙灯的脑壳——随你耍

老婆子打呵欠——一望无牙(涯)

重庆地区歇后语

丰都城拉二胡——鬼扯

解放碑的钟——不摆了

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细娃儿穿西装——大套

肚鸡眼打屁——(腰)妖里(腰)妖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种语言文化,只有中国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