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老李的小资生活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大家都很熟悉,出自《笠翁对韵》,这是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李渔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因他是戏剧家,还著有戏曲论著《闲情偶寄》,这部著作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闲情偶寄》除戏曲理论外,还有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全书8部,前3部是戏曲理论,后5部写丝竹歌舞、房舍园林、家具古玩、饮馔调治等生活情趣,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

《闲情偶寄》恐怕没几个人喜欢读,因为这书中谈的都是些生活中的琐事,衣食住行,花草庭院,喝酒吃螃,捣鼓卧室,画工程图,无所不谈...琐碎得不能再琐碎。 大家都觉得人生难免有许多大事可做,然而我们的人生总是那般无味,跟嚼蜡一样。于是这本书在很多人看来便成了奇书,一些常见的不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东西,在他眼里却愣是充满了浓浓的乐趣。确切的说,到现在我还没有真正看完它,一直觉得,这一类的书,并不是一般的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而是就放在那儿,在无事可做的时候,随手翻翻,细细品读那些文言语句,让时间慢下来,去体会古代人的生活,一切都是细致,缓慢。但是时间久了,就越觉得这是一本颇有趣味的书,李渔,也是一个颇有趣味的人,他的生活充满了情趣,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生羡慕。

我们走进他的生活看一看。李渔讨厌用油漆刷墙,觉得俗气,他用酱紫色的纸糊在墙上当底色,然后把豆绿色的云母笺,随手撕裂成不规则的大小块,每块拼接以来,露点紫色的底儿,满墙铺出来是冰裂纹的效果,颇有哥窑瓷器的效果。他还曾经在墙上找名画家绘出松树,在枝桠的地方嵌进木楔子,让鹦鹉站在上面,仿佛是在密林中生活一般,把画眉的笼子悄悄藏在松树枝叶繁茂的地方,来宾望着画卷,突然发现鸟儿是活的,还婉转啼鸣,十分有趣。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床周围都摆上了花草,一觉醒来,“忽嗅腊梅之香,咽喉齿颊尽带幽芬,似从肺腑中出,不觉身轻欲举”,便一脸小资情调的对妻子说:“哎呀,我们有何德何能啊,能想到如此快乐,这得是我们多大的福分哇?”而他媳妇是个现实主义者,回道:“是啊,我们这么穷,也是因为这个。”李渔立刻恍然大悟,深以为然,一副痛心疾首,悔不当初的样子。就在他媳妇以为他浪子回头的时候,他居然又买回来一些绫罗绸缎,将床围了起来,说是给床加了裙子,冬暖夏凉,美哉美哉,顺便大加赞美自己。除了生活中能制造乐趣,他本身也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他写兰花,“兰生幽谷,无人自芳——如果真的没人知道,那这话是怎么流传出来的?”;他还在芭蕉上题诗,写到没地方了,一股雨水泼下来,帮他擦拭得干干净净,他认为有天助也;他在家里专门设置两个房间,一个摆着兰花,一个不摆,在兰花的房间里呆久了,感觉不到香气了,就跑到没兰花的房间里“换气”,然后再跑进去,于是又觉盈香满室……间或还傲娇一下:“真是的,这可是我酝酿好久才得出来的方子,居然就这样透露给你们了,这下大家都知道啦。”看得人实在忍俊不禁。

现实生活中像李渔那样有趣的人,少之又少,现代人生活节奏那样快,细细想来,除去上班,吃饭,睡觉,也未曾做过几件像样的事来。我们也须有几许闲情,几份可浪费的时间,静坐品茗,阅读冥想,散步赏花,与故友家人交谈,感受生活情趣。

据说李渔《闲情偶寄》刚出,一位友人借去看,此人对戏剧理论不感兴趣,翻了十来页都是这些东西,便觉乏味,把书退回。李渔得知写了一首诗回赠:"读书不得法,开卷意先阑。此物同甘蔗,如何不倒餐?"甘蔗根部最甜,《闲情偶寄》对一般读者来说,也是最后面六部更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这位友人如果跳过前两部去阅读,就不会感到乏味了。李渔,他的生活真的不需要太富足,因为生活的乐趣就藏在他心底,闲时拿出来点缀,我知道真正能做的李渔这种境界的没有几人,但还是愿意学着他,让平淡无味的多一份乐趣多一份甘蔗的甜。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情偶寄》,老李的小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