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了留学也是拼了,让我改成绩。居然我答应了.....

给我的读者:趁你们还活着,我要多写些东西给你们看。

         一天,久未联系的一个大四学生微信我,说有重要的事面谈。在图书馆一碰头,她亮出底牌:因想出国读研,托福考试也过了,但因GPA(平均学分绩点)偏低了点,梦想可能泡汤。因为觉得我“好说话”,加之我的两门课她得分低,所以想请我改分。

        要分这种事,在大学里早就司空见惯了。有好几年,都有学生在期末开考前当面请我高抬贵手,说毕业后准备出国什么的,能否把分打高点。我都会黑脸拒绝。一来还没考试,就允诺个别人多给点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非常不公平;二来现在的学生都很诡,可能以出国为由要分,实则是为了拿奖学金。要知道,国家奖学金有8000大洋啊。

       不过,请(或要求)我为她改分的这个同学,情况确实与上述两种不一样:改成绩不影响同班的他人,也不是为了拿奖学金。她甚至说,这主意是教务处老师支的招儿。可见走这条路的人不少。

        虽然我同意改一门的分数,但坚持原来的试卷不改动,只在另附申请表上把平时成绩占比加大,从而提高她的总成绩。为人师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所出息,所以乐意违反部分原则。这样的案例并不少:如果因为钱钟书的数学是15分,清华大学就不录取他,或许中国就会少一个大家;罗家伦、张充和、吴晗当年数学为零分,照样上了大学;1978年,张艺谋28岁,超过22岁的高考报名年龄上限。如果不是得到时任文化部部长黄镇的批示,哪有后来的“国师”……

      这些美谈总会激励师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帮助亟需帮助的年轻人。只不过,我没料到的是,当我改了她某科平时成绩占比,令其成绩增长十分左右时,她还不满足,觉得没有达到预期。末了,她说:“我去找XXX老师,她是直接在试卷上改的分”。

       那一刻,我有些后悔答应她的改分计划了。因为我之前以为她只找了我这个老师改分,且只改一门。改一门,跟改几门,当然意义大不同。这实则是暗含质变的量变。我又联想起她的成绩单上,大一时的一门《军事理论》课,仅61分。一问,居然是开卷考试!

        好吧,但愿这个同学半年后能成功到美国读研。只是,希望她把中国的坏行为远远抛掉,重启新的征程。某一天若“海归”中国,所学对得起今日的违规之举。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生为了留学也是拼了,让我改成绩。居然我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