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铁写手培训作业-书评|小学问,帮你读懂焦虑

图片发自App


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代病。

写焦虑的书非常多。如克里斯多夫柯特曼等三位心理学家联合创作的《如何才能不焦虑》,阿尔伯特埃利斯写的《控制焦虑》, 阿兰德波顿所著的《身份的焦虑》。影视剧方面也不乏此类故事。较出名的有最近大热的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中产阶级对下一代教育的焦虑。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是由马薇薇,邱晨,黄执中等人联合编写的《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很多人通过《奇葩说》这个节目认识并喜爱上这群辩手,书中即有让你熟悉的语气,也有让你耳目一新的观点。喜欢看他们辩论的人,很容易接受这样的语言风格,读起来非常亲切自然。

传统学习提倡从基础开始搭建框架,进行系统持久的钻研。最好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追求该学科的极致。近两年开始流行“碎片化学习”,通过对大块学习内容进行分解,让人们可以利用零星时间一点一点掌握知识。由此还引发了大量争论,大家各执一词,对于这种方法褒贬不一。

传统学习要求完整的时间,且周期很长,现代人最缺的就是时间,尤其是已经步入社会的职场人显然不适合再用这种方法。批判碎片化的人则认为,碎片化知识不完整,或者说残缺,不成体系的知识只会加重学习者的负担,使其更加焦虑。

本书提出了一个有别于以上两者的学习方式,“知识积木化”。一块积木,首先它是完整的个体,其次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搭房子时可以用,拼火车时也可以用。最终拼出什么形状,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认知及需求。这种可独立、可组合、可迁移的灵活的知识就是小学问。

全书的谋篇布局同样基于积木的概念。每章为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再分几个小节,既有体系又能相互独立。对于读者来说,一口气读完,或利用碎片时间按章节阅读都非常适宜。你甚至不必读完全书,只需根据目录,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阅读即可。

作为社会人,大部分时候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研究,而是要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书中的七个方面,总有一个戳中你的痛点,触发你的思考。

由于每一节都有独立的理论支撑点,当你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随时用真实场景去验证它的有效性。例如:人为什么死不认错?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错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人在选择归因方式时,总会采取双重标准,坏事向外归因,好事向内归因。看完这一部分,你会明白为什么人们明明做错了,仍然拼命找理由解释。

书名虽然叫做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但你可别指望通过这本书就改变你的现状。人人都知道一句话: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健康的焦虑会影响我们享受美好,它们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被人们制造出来的。所有的焦虑归根结底要向内求,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对过去的悔恨,对现在的不满,对未来的担忧。

这本书与其说讲的是方法论,不如说提供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很多问题之所以长期困扰你,是因为你习惯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去考虑,从而陷在自己建造的围墙里走不出来。这本书就是要打破一些僵化的思维模式,用理论联系实际来拓宽你的认知边界。当你的认知水平逐步提高,很多曾经的问题将自然消失,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也会迎刃而解。

正如马东在序言中所述,它不是从某个理论框架、某个学科系统,甚至不是从某个特定的要求出发,而是从“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关注、最常感到焦虑的七件事情”出发。读这本书,不需要一本正经拿出纸笔随时记录要点,不需要懂得心理学、逻辑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作者们打破了专业的边界及壁垒,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随手可取用的积木式的知识。作为一本干货类书籍,这本书并不严肃,在轻松阅读中收获新知,值得一读。

每件事背后都有它存在的底层逻辑,明白这个逻辑,未必不会焦虑,至少你可以在焦虑摧垮你之前,先将其控制住。生活中没有那么大道理,鸡汤虽补也不宜常喝,好好生活需要的是小学问这样的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寸铁写手培训作业-书评|小学问,帮你读懂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