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项目,到底有没有前景?

前天,一个朋友跟我说起他创业的焦虑,不知道自己的电动车智能化的前路在哪里。

“小米有自己一整套的物联网生态,能实现的智能家电,可我又不懂互联网,怎么样才能让电动车智能化呢?”

1

中国前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催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制造业企业家,互联网浪潮席卷来,很多企业转型面临这样的镇痛与焦虑。

 

在这个浪潮下,不仅仅是想转型活下去的焦虑,其实更也有无数互联网圈内的存活焦虑。

许多创业者在项目发展初期,一门心思扎入一个项目,做到后面发现,选了一个极为艰难的路,自身的实力、后备资本的支撑都远远不足以支撑这个一开始就画了很大的创业蓝图。

 

细数当下国内互联网的行业环境,我们大致可以将它分为:S,A,B,C不同级的互联网创业项目。


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去划分不同级别

1.互联网领域的创新程度;

2.市场体量大小;

3.以及资本依赖程度。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S级,为何说创新程度是全新或者说是颠覆式?


这一类项目通常是一种以前从未出现过的一个平台,基于互联网,开创出了全新生活方式。

比如现在估值接近9600亿的蚂蚁金服,隶属阿里,他旗下的支付宝我们再熟悉不过。

经过漫长市场培育,线上用户的增长,与线下各商户的运用,大家都开始基本都习惯了放到了支付宝里。像杭州上海北京的一线城市,基本实现了无现金化。一部手机,一个支付工具足以完成所有交易。并且由此延伸出了各类金融产品,货币基金,指数基金,保险,短期理财产品等等,人们对于理财的观念也在悄然变化。


当然微信也一样。只不过后面微信从红包功能到转账功能,本质上是社交属性,由此延伸出了其他用户需求性功能。支付宝,微信这两个是最典型的S级产品里的巨无霸。


S级,它们通常带来了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用户量规模在3亿以上,也是一种被高度依赖的生活工具;但同时此类项目的资本依赖程度也十分极高,前期的筹备,市场培育工作量极大,需要不断融资,几乎没有可参考的竞品,因此未知性高,成功概率也极低。

我们时常看到许多融资厮杀,为了抢占市场,拼命补贴,价格战,最后到两败俱伤的情形。这种资本依赖度高的项目,做到后面,团队核心竞争力以及项目本身已经退居次位,项目背后的资源与靠山,才是最后成败的关键核心。滴滴是一个,共享单车,外卖平台如今也正如火如荼的上演着。

 

那些A类,或者行业的黑马项目,到后来都会变成BAT资本间的博弈。

2

许多互联网创业者,最开始做自己想做的项目,往往没有对此有清晰的认知。


一来就像往大了做,要做全民级,大用户量,人人都依赖的项目。本身只是想做一个与自身行业相关的应用,做着做着,看着人家淘宝赚钱,我刚好也有几个资源人,我就也要做线上商城,还要做积分兑换,还要做社交…


这也想做,那也要做,到最后,做出来的产品自己也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商业模式不清晰往往是因为诱惑太多,忘了初心;再者就是市场敏感度低,做了一个本身注定没有前景的项目。


开始没有将自身项目分级评估,对互联网背后需要的资源支撑毫无概念,又做了与自身实力与资源远远不能匹配的项目,失败便成了很大概率的结局。


我们可以稍微对现在的不同级别的项目做一个列举,再回头去看看他们各自经历怎样艰难的发展道路,再对自身项目做一个客观的评估。


S:如微信,支付宝,淘宝,百度,外卖平台,今日头条…

A:如腾讯视频,京东物流,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瓜子二手车,微医…

B:某一行业的深挖,如千图网,美图秀秀,货拉拉,途牛,短租网,百果园,沪江网校…

C:某一行业的特定领域,剧角映画,蔚捷科技,遥控餐厅,孩子学啥,墨迹天气…


当下数百万计的互联网项目,B类以上都是绝少数。有很大一部分甚至都做不到C类。


C类项目创业者,大多基于所做行业的一些经验以及想要改变旧行业当中的一些状况而开始的一些项目。有一定的行业资源的积淀,并且用户群相对精准,资本依赖程度相对低,能力资源以及需求三方面的匹配,使得其项目成功率相对于去涉足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项目要高许多。


但事实上,在中国,这些年有相当大一部分企业还处在的D级企业里,水深火热,如热锅上蚂蚁,知道自己不得不转型,却相当的无措。


什么是D级企业?


这里所说的D类企业不以市场规模为划分,而是以互联网化程度及关联性为核心的。


哪怕你是一个小小的汽车零件制造商,电动车制造企,世界级巨型企业像诺基亚柯达,如果完全不利用互联网的时代格局去未雨绸缪,那么可以预知的,能够持续向未来展望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甚至极有可能不知哪天突然被杀出的黑马项目或者科技发展浪潮吞没。

3

为什么说未来创业,不得不基于互联网的时代马达呢?

 

回顾整个人类数个经济时代的发展进程,也许会找到一些思路。


在前数万年,还在原始人类状态,我们的生产方式是“狩采”。因此发展出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当狩猎的工具越发达,人类获得的食物也越多。


于是,就把吃不完的猎物圈养起来,逐渐的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开始种植,发展畜牧业。人们的生产力主要依靠土地。土地越多,获得的食物也越多,资产越多。


解决了吃的问题,人有了富余的时间,不仅开启了精神的文明,也开启了工业与商业的文明。后来人们逐渐觉得应该做一些什么解放人的劳动,扩大生产,于是电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报电话电器诞生,再到后来电脑随之应运而生,开启了互联网的时代……


社会发展的无数先例告诉我们,我们的经济社会几乎围绕着“时代的工具”在生产与创造物质财富的。


那么现在呢,互联网可以说就是我们现代社会的超级武器。如果你不用,难不成还非要对着“猎物”扔石头,抡大刀?

 

我们这里把互联网比喻成土壤,比喻成马达,武器。无论是什么,这事实上也涉及到了关于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时代的划分。


关于这个问题,曾有人说过一段精辟的论述:

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


这个人就是咱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老马——马克思先森。

 

意思就是说,时代变化,生产方式变化,企业发展的方式也是要跟着升级的以不断适应的。如果一个产品制造企业,还是用传统的模式在做,他的生命周期是可想而知的。

4

最典型的应该会想到沃尔玛。


前两年我们觉得沃尔玛营业额持续低迷,以为在电商巨头亚马逊持续冲击下,可能难有活路。就在前不久有人说,沃尔玛这六十多年的世界巨企,连才发展十多年的阿里和亚马逊市值一半不到,都是因为跟不上互联网的下场,再不转型,恐怕又是下一个诺基亚。

是不是下一个诺基亚一切皆未可知,但我们看到沉睡的巨狮正在苏醒。

去年第四季度财年出现扭转:“我们发现沃尔玛在积极发展电商之后,沃尔玛四季报电商收入增40%,股价创三个月新高。”(数据来自华尔街见闻)


其实早在2016年,沃尔玛就开始在布局。


2016年8月,沃尔玛收购美国综合电商平台Jet.com,之后又陆续收购了鞋类、男装、家具、时尚女装品牌等等各类电商平台。跟亚马逊对头合作,跟Google投资的配送公司合作,跟微软签订五年协议,筹备打造与亚马逊对标的线下无人便利店等;此外海外市场也在布局,入股京东,在印度收购大型电商公司等等。


更不为人知的是,沃尔玛的背后强大的供应链。


早在1978年,沃尔玛就在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卫星通讯系统,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巨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能够在一小时内,将全球一万多家门店里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等全部盘点一遍;同时,只要在沃尔玛的卫星通信室里看上一两分钟,就可以了解全天的销售情况,查到当天信用卡入账的总金额以及任何区域、任何商店、任何商品的销售数量,并实现了配送中心的同步分拣包装。(虎嗅网)


若还把沃尔玛简单当做线下商超的传统企业就错了,互联网的到来,使沃尔玛的全息化更加成熟,大众所知晓的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科技革新,这只巨兽已经悄然前行。


果然还是应了那句,穷则思变变则通的古训。


美国社会走在中国前面许多年,当下急需转型的中国传统企业看到沃尔玛运筹帷幄的励志案例,应该也对自身有了更多思考与信心。


而,眼下5G时代开启,你的创业项目前景如何,还能活多久呢?




将才邦:让小企业也能用上大人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做的项目,到底有没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