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6《小王子的领悟》书评

周保松教授的《小王子的领悟》,自是从热门著作《小王子》写开去的。但相较于去研讨读书技巧或文学成就,作者却从人人熟知的内容展开,写成了这么一本通俗易懂又充满思考的哲学札记。

全书的十五个章节(也可以算是十五篇独立的文章),是作者的哲学思考,从《小王子》中探讨哲学问题、去分析一些基本的概念(例如驯服、责任、自主、尊重),去论证人生的价值以及探讨也反思生命的意义。而全部看完,会发现所有文章隐隐指向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时代,人该怎样活,才能活好自己的人生?

这无疑是一个大哉问,而每个人对此的领悟也不同,领悟亦无止境。作者则是借小王子的领悟,也即是他自身的领悟,试图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去解答这个问题。书外,作者周保松教授主持的Brew Note文化沙龙,至今的十几期沙龙也同样是在探讨着这个当下的时代,人该怎样活,民主与社运又该是如何等问题。节目与书,都能给予我不少启发。

作者先从「梦想」谈起:人在孩童时期的梦想往往无疾而终,成长也像是一个去梦化的痛苦过程。大人回首梦想时,所找到的理由更多是幼时 梦想太天真 / 梦想因制度、现实、压力而被无奈扼杀;固然,梦想不一定需要被实现,又或者到某一天,你不再想做这个梦,那都没关系,将它放下,顺着你的心去追寻另一个便好。而对于梦想本身的顾虑,例如有没有前途,有固然好,没有也没啥大不了。如此坦然些更好。对梦想的追求,往往是我们快乐生活的泉源、健康成长的动力,以及自我肯定的基石。

《小王子》中,令不少人都记住了这一句:“只有用心看才看得清楚。最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而这其中的“心”,作者将其理解为「童心」。天真烂漫的孩童生而具有这美好品质,而大人,是否就失去了童心呢?常言说“长大后我就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种大人”,在明白大人世界的各种游戏后,甚至在跌过痛过后,仍能保有童心却是一件难事。

人的成长,是个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过程。人是社会动物。我们的伦理规范,意义世界,对自我的认识,以至语言,都从社会而来、很难彻底遗世而独立,很难“虽千万人吾往矣”,因为我们需要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遂见到,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被深深锁在主流社会界定的“社会认可网络”,并在其中浮浮沉沉。也只有那些深刻感受到与这个认可网络格格不入的人,才会实实在在体会到不自由。这种不自由,社会大环境对你构成的无形约束。这些约束,会限制我们生命的地平线,窒碍我们对生活可能性的想象,还会阻挡我们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是人的存在根本的两难。你一旦活在社会,就得受社会化所限;你的自由意识愈强,往往便愈痛苦。

如此说来,童心的失去看似是必然的。但若能用心珍惜童年时曾经有过的梦想和价值,那其实也是保有童心。梦想和价值与年纪无关,而与我们的生活态度相关。童心也绝非唾手可得之物,而是人生一场不懈的领悟和修行,既需要我们对社会、对自我有深刻的认识,对什么是生命重要之事有认真的思索,也需要我们有践行信念的勇气。我们想要走出孤独疏离之境,就要学会放下过度的欲求,觅回失落已久的童心。用狐狸的话说,只有用心,我们才能见到生命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好好生活。

本书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当是「驯服」。驯服的基本意思就是建立联系,即将本来不相识的人联结起来。在概念上,驯服是孤独的对立面。 只有用心建立各种驯服关系,并在这些关系中找到爱和责任,人类才有机会走出孤独的泥淖。 现今社会,每个人都必须的存在之问:我们有能力突破现代社会的困局,去培养出驯服的能力和情感吗?如果我们意识到问题所在,我们又该如何改革目前的制度和文化,从而令每个个体能够在一个良好而公正的环境中,恢复人的“社会性”(sociability),活出一种彼此联结的社群生活?

这样一个存在之问背后,又能让人勾起千丝万缕的思考,关于民主、关于个人与公共环境等议题。这些类似的概念、议题,看似离平淡无奇的生活十分遥远,但其实都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曝光在社会大环境之下,如何更好地活出自己的人生,又能为整个大环境带来什么,都是十分有意思的问题,留待自己去一点点探索、去解答。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26《小王子的领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