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和唐婷约定一同去练习瑜伽。一个星期后秦雪报名学习游泳,三个星期后又去学习油画。而唐婷一直都在练习瑜伽,三年后唐婷取得了各种资格证书并开始代课,如今的她不仅拥有一副好身材还开启了副业。
在唐婷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的力量!日本作家古川武士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说到只要坚持行动就会通过“复利”而产生惊人的结果,就算是小小的行动,一旦重复累积,成果就会以“等比级数”倍增利。如果你从小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就随我一起来打开这本书吧。
古川武士,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现为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有多年培训指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场人士的经验,其所开创的个人成长课程深受日本上班族欢迎。
想要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养成习惯的诀窍和方法!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而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三分钟热度,培养习惯过程中又是那么的痛苦,如何才能把习惯像刷牙般轻松养成呢?
一、你对习惯可能没那么了解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你对习惯都不是特的别了解,怎么可能养成习惯呢?因此培养习惯前我们还需对习惯进行深入了解。
很多人会把养成习惯的失败归因为“三分钟热度”。真是这样吗?其实“三分钟热度”是一种正常状态,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特点。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身体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平衡被打破身体就会为了维护平衡拼命抵抗,所以培养习惯过程中的“三分钟热度”是一种正常现象,作者称这种现象为“习惯引力”。
还有很多人听信21天习惯养成这一说法,21天养成法,怕是被断章取义了。因为养成习惯没有固定时间只有相对时间且养成不同的习惯所需的时间也不同,乃至养成的过程也各不相同。
习惯有三大类型:
1.行为习惯,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
2.身体习惯,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三个月。
3.思考习惯,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六个月。
因身体有抵抗能力,难度越大的习惯,抵抗能力就越强,培养习惯所需要的时间也就各不相同。
古川武士说:培养习惯的过程也需要缜密的设计。如果随随便便开始行动,极有可能会因为“习惯引力”的作用而遭到挫败。那么培养习惯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他在书中把“培养习惯的过程”比喻成类似发射火箭的过程,习惯养成之前就如同火箭穿过大气层一样,会有三大难关。
这三大难关分别为:
1. 阶段一 反抗期:马上就想放弃。反抗期(第1天—第7天),失败率高达42%。
2.阶段二 不稳定期:被预定事项或他人影响。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失败率也很高为40%。
3.阶段三 倦怠期:逐渐感到厌烦。倦怠期(第22—第30天),失败率为18%。
从以上三阶段可以看出反抗期的失败率最高,我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就出现在这一阶段,如果我们能更进一步突破不稳定期,离成功就不远了。
二、培养习惯前的注意事项
了解了这么多,你准备好开始培养习惯了吗?别急,在正式培养习惯前,你还需将两件事深植于脑海。
每天持续行动
每天行动,持续30天。每天坚持行动就会把习惯的节奏渗透到身体内部,这样能降低失败率。
2.一定要坚持到底
采取各项对策来应对培养习惯过程中的三大难关且都一定要持续30天。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两件事,开启“培养习惯之旅”吧!
三、顺利度过培养习惯的三大难关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培养习惯的三大难关。阶段一,反抗期的失败率高达42%,面对这一阶段我们有两个对策。
对策一:以婴儿学步开始
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者,常常把起点定的太高。而习惯引力在受到威胁时就会发起抵抗,为了使抵抗变弱,我们就需要从小处做起。像婴儿学步一样一点一点慢慢来。
在以往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不难看出,无论我们学习什么都是从最简单开始的,如学习数学,从阿拉伯数字开始;学习语文从汉语拼音开始;学习英文,从26个字母开始。而学习这些我们也是一点一点慢慢学,等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才会越学越多,越学越深。
以婴儿学步的方式会使我们感受不到什么压力,轻轻松松就踏出第一步,很容易让我们付诸行动。
对策二:简单记录
设定完适合自己的“婴儿学步”计划之后,还需做一些“简单记录”。
我们大都会因觉得做记录没什么用还比较麻烦而不予采取,这真是一大损失。做记录不仅能够消除“随意”的感觉还能启到督促作用,不仅如此,在我们困惑时还能有激励作用。如培养阅读习惯,不做记录我们就会想读几页就读几页,做记录可以控制每天的阅读量,可以对进度快慢做适度的调整,在看不到成效时看一看记录,就能发现我们取得的成果,更有利于将阅读进行下去。
记录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持续记录动力就会逐渐提高,行动才能持续下去。
阶段二,不稳定期,进入这一阶段后就要把难度提高到自己本来要求的程度。由于门槛提高,难度变大,执行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面对这一阶段我们的对策有三个:
对策一:行为模式化
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并认真执行。例如每天早晨5:30晨跑的人,一到时间就会去晨跑,如果不固定晨跑时间,就会因“不小心忘记”而导致行动中断。
把习惯化为固定模式,身体就能适应“不做不行”的状态,有利于我们度过不稳定期。
对策二:设定例外开关
计划的再好也会因特殊情况而中断,如突然加班、心情不好、天气原因等。这时我们需要偶尔放自己一马,让计划具有弹性。
这样能够减轻不必要的压力,让原先设定的计划能够持续进行。
对策三:设定持续开关
本书把持续开关分为“糖果型”与“处罚型”,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开关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设定持续开关能够使我们获得动力,持续行动。
阶段三 倦怠期,习惯培养过程中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会因长期重复同一动作而感到厌烦,也可能因无法感受到持续行动的意义而产生不满足感,这一阶段我们有两个对策。
对策一:添加变化
在一成不变中注入新元素,来打破单调的氛围使消失的动力再度涌现。如跑步时,可以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一边跑步一边听电子书。
对策二:计划下一项习惯
持续播下“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丰富的收获。在习惯即将养成时思考并拟定好下一项要挑战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现阶段动力,还能够以新的心情投入新的行动。
罗素说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让自己赢得更多人的喜欢和尊重,可是我们拿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好呢?答案就是坚持。
坚持行动,可能刚开始不能让你看到成效,但是一旦到达某个时间点就会以让你难以想象的效果向你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