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孤独读书术》叔本华

阅读时间:原定1小时,实际3-4小时(用了1周的碎片时间)

        发现书太多,想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适合的。人生太短,不可浪费!原以为此书是教世人如何阅读的,或者,是伟人的读书方法。本是想找一捷径,却发现作者避开方法而不谈,去讲读书的宗旨。如果把目前琳琅满目的读书方法和此书做比较,那本书就是阅读的主干,而其他的关于阅读的书籍只是旁枝末节。

        书中大半章节是讲卓越的作者与平庸的作者的区别,以及诗歌的作用。依然是语言平和,却是字字如刺,直刺世人目前的读书风潮。多读书有时不如不读书。不加思考的阅读,如同一个捡垃圾的,最终也只是将自己变作那些平庸思想的仓库或者叫垃圾场更合适一些。

        读书是用别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只有当思想枯竭或停滞时才适合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经典。

        读书要思考,不能融会贯通,读再多的书也不过是个书虫。

        如何区分好书与不好的书呢?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看当下流行畅销的书籍,尤其一年内多次印刷的,都可以略去不看。

        接下来,要看书的内容和形式。对于经验性的东西,则内容是什么才是主要的,谁写的无关紧要。就不存在作者优劣的问题,比如物理之类的。

        值得看的作品是作者处理书中内容的形式以及构造这些内容的方式。如果是内容一样的,要看作者是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安排这些内容的。

        有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作者,总是在写作之前已经思考良久。而一般的作者只是在动笔时才思考,平庸或者恶劣的作者,则是连思考都没有,只知道罗列堆积他人的词语、观点。最终不知所云。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复制品。我们常说读好书就是和伟人对话。却极少说读心灵鸡汤是在和别人对话。

        好的书籍是作者通过书籍与读者对话。作者不仅仅是通过书籍来表达传递自己的思想、理念,而且会与读者产生互动,会用简单的方式传递深奥的哲理。真理都是赤裸裸的!越简单明了,也就越深刻!任何多余的东西都是有害的!不好的书籍,则是只在描述自己的思想,而不去考虑读者是否接受,能否接受。作者讲了一个例子:关于爱的表达。优秀的作者如此写:男:我爱你!女:我不爱女!而拙劣的作者如此写:男:我爱你!就像……(省却文字无数)。女:我不爱你!

留白的艺术,即精简文章,又增加读者融入的空间。

      想到一本书只有20%值得阅读的时候,那些平庸甚至恶劣的为写而写的作者真是属于偷时间的人了。

        思想的生命只延续到用语言表达时为止。说出即僵化。这倒是和佛偕搭上了关系: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错。

      读书,最终的目的,是要思考,促进自己更深刻的思考。哪怕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所得不过是前人已知的经验、真理也是值得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叔本华出生的600多年前,宋代诗人陆游便已知晓个中真谛。

        思考力和判断力正是平庸之人最缺乏的两种基本能力。

        作者特别推崇读古书,读诗。诗歌的意义不仅在于描绘绘画、雕塑、歌剧、话剧、小说、史书等所不能传达的内涵,更在于诗歌是对人的创作。

      而古书能够流传下来的,都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被一代代的人实践证明强化了的。与其读别人的注释评论,不如直接读古书,更能直指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孤独读书术》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