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悖论》读书笔记

      《黑猩猩悖论》曾是英国亚马逊排名第一的书籍。作者史蒂芬•彼得斯博士,是一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也是许多世界冠军和奥林匹克金牌得主们的精神顾问。

        在这本书中,他建立了一组自我意识提高的模型,把三个精神大脑层次称作“人类”(前额的),“黑猩猩”(边缘的)和“计算机”(腔壁的)。史蒂夫•彼得斯博士向我们解释,出现我们大脑中的冲突和挣扎来源于哪里,让我们意识到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就能了解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思想,管理自己并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种人。   

        我们内心的“黑猩猩”,基于本能的情感和观感来行动,常常占上风来帮我们思考,有些时候这是必需的,但有些时候它会凌驾于经过思考后的反应,毁了我们美好的一天。 


      如果你的“黑猩猩”对某事很焦虑、很失落,它首先要做的就是释放这种情绪,向人倒苦水。这被称为“释放黑猩猩“。如果想要它听话的话,你就得允许它这么做。

      与其尝试改变你的“黑猩猩”,还不如去了解它需要什么、它的运转模式,然后来管理它的情绪和冲动。你可能不太喜欢“黑猩猩”的想法和感觉。但经过你对他的了解、理解、接纳,你的“黑猩猩”应该会慢慢变成熟,也将学会一些基本的行为。不过,在此我们必须明白,它的欲望是不会被改变的。

        这让我想到了《非暴力沟通》里讲到的“觉察”。内观我们自己的“黑猩猩”,看到我们情绪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就能去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黑猩猩”,才能不被情绪控制。

      书中还说:“如果你想要一幅画,那么就去找个艺术家。”对他人要有现实的期望,需要考虑下他们的局限性。想要他人给你画一幅肖像画,那就去找个艺术家,一般人很容易低于你的预期。对于自己,可能很多人可以喜欢你,也有一些人可以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

      “黑猩猩”的动机建立在情感基础上,它通常有“非输即赢”的心态。这个涉及之前所说的丛林原则,即非黑即白,没有折中的一面。本人认为,如果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了“非黑即白”的状态之中,可以试着让自己抽离出来,看到“第三选择”,甚至可能还会有第四、第五...

      《黑猩猩悖论》中提到,我们要:对自己大笑,乐观面对自己的处境,是消除黑猩猩的压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开心的时候不是让自己想明白了再笑,而是让自己先微笑,身心就能立马舒缓下来。我们不妨可以花个几秒钟试试。 


      从别人身上找安全感也是不明智的。试着从你自己身上获得安全感,平和的心态和坚定的信仰是获得安全感的基础,让你的“人”来引导你。

      前几天参加正面管教工作坊,分享老师的一句话:孩子在家里获得安全感,到学校和社会是去学习的;孩子在家里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到学校和社会上是去找安全感的。如果自己没有充足的安全感,一味向他人索取,就会发现越来越外求,把幸福的权力都交了出去。大人和孩子都一样。

      总之,“黑猩猩”代表的是人的非理性思维。“黑猩猩”是个情感机器,如果你默许的话,它就会掌控你。它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个“黑猩猩”。它可能是你的死敌,也可能是你的好朋友,怎么了解ta、理解ta并管理好ta,全看你自己。这就是“黑猩猩”悖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猩猩悖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