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夏夜

在农村,儿时的夏夜大同小异,很多人写过。

这里也凑个热闹,写一写我们的夏夜。

鲁迅的《风波》里写道:

临河的场地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场地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

好一幅夏日晚景图的再现。

在我们儿时,夏天的傍晚,也是这样的场景。

烟囱不冒烟了,粥已经在锅里稠了,咸菜也已经夹好在碗里,或在锅里放上红辣椒跳了几下就出锅了;泼水是为了沉淀地面的浮灰,免得吃饭时会扬起;矮凳是有的,鲁迅的小桌子替换成了木制或竹制的凉床,一切就绪,晚饭就要开始了。

花脚蚊子也开始在人们的耳边嗡嗡叫了,偶尔这个时候大人会在微风的上游点上一些枯叶,燃着后再压上青的草根,让它冒烟不至很快烧完,烟也会帮人驱走一些蚊子。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烟不久后就自己消失了。

吃完晚饭后,凉床被收拾干净,变成了谈天说地的场所,顽皮的小孩子可以随性地卧在上面。体积小,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无伤大雅。

二叔坐在木制凉床上,他的身边总有微弱的火光在黑暗里一亮一亮的跳着,那是黄烟筒里的黄烟丝燃烧发出的光。光亮熄灭了,二叔把烟筒在凉床的腿上敲了几下收了起来,我就知道二叔心情很好,说不定马上要开始说书讲故事了。

我喜欢跑到他的凉床边,或蹲或坐在小板凳上听他讲的故事。二叔的古代民间传说故事真多,只是我现在已经大都不记得了。

二婶有时兴起也会说上一些她知道的民间故事,比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传说,说得活灵活现。

二叔家的大姐和大伯家的二姐会给我讲她们知道的童话故事,更是适合儿童的口味。

听故事我是最忠实的听众,可惜现在能记下来的不多。

一段故事讲完了,说故事的人也要休息一会,去喝口水。我们也离开了凉床边,去追逐那飘在空中的点点荧光,那是飞舞的萤火虫自身发出的光亮。

有时拿个小玻璃瓶,抓到的萤火虫就放在里面,盖上盖子,拿在手上就是一个小灯笼,却全然忘记了瓶子里的萤火虫没有了空气会怎样。

蝙蝠时不时的在暗夜里从身边扇着翅膀飞过,它们是夜行的动物,传说老鼠吃了盐就会变成蝙蝠,我们叫它“盐老鼠”。其实蝙蝠并不是食盐的,它们只是在夜晚出来觅食而已。

标志着夏日炎热的知了一直不知疲倦,还在不停地鸣叫,也不知道它们吃晚饭了没有。

玩儿累了,小孩的倦意也上来了,回屋睡觉去了。

大人们也该歇息了,明早还得清早起来去拔秧苗呢,明天把那块小田给栽完秧,“双抢”也算是差不多了。就只剩下“秧田巴子”了,不着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