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与价值

我在通讯营业厅办事,取号排队。A0007号。等了半小时,终于到了A0005号,眼看胜利就在眼前。突然发现,有一个V0001号被叫了,然后A0005就一直停留在那里。半小时过去了,就一直有V开头的号码排进去,叫到了V0006了都。去找店面经理投诉。经理解释了,V开头是vip用户,确实他们为成为vip付费了,所以会优先办理,A开头的是普通用户,只能先委屈A用户先等等了。再等了半小时,终于轮到我了。办事人员,直接告诉我,我的套餐是8元保号套餐,我想办的业务办不了,除非升级到19元套餐。我不打算升级到19元套餐,于是,我离开了通讯营业厅。回头一看,我已经在营业厅耗了2小时了。

复盘以上经历,让我想起了几个在书上看到的概念,“价格歧视”、“价格区隔”、“价值萃取”。我的理解未必全。只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胡诌一番,贻笑大方。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有三级。一级,指的是,经营者充分掌握了消费者的信息,了解了买方支付意愿的上限,并且以此来定价。通过这样的方法,经营者最大限度赚取了利润。可谓是榨无可榨。二级,指的是,同样的服务和产品,通过组合,提供不同的版本,并据此定价。例如量大的,价格有优惠,提前下定金的可以享受早鸟价。三级是,基于消费者的分类,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来确定价格。弹性大的,收低价,刚性大的,收高价。例如景点对本地游客可以免费,但是对外地游客就必须收取门票。还有的例子是,电影院里的儿童票也是三级价格歧视的例子。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价格歧视中的“歧视”二字,是个中性的词语,没有贬义。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做单》里,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价格。提到,影响价格的因素有三。一,竞争对手的需求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例如商品搞促销,送矿泉水,那么周围小卖部的矿泉水就卖不出去。有个关键数字是10%,这是一个价格差距比,有经验显示,如果又要击垮对手,又要保护利润,价格比竞争对手低10%是一个有效做法。二,相对垄断。例如把小卖部搬到沙漠去,形成垄断,自然矿泉水也能卖出暴利。三,目标客户群对此产品的最高消费忍受度。多年前,英超联赛被天盛集团垄断了在国内的电视直播,但是,定价太高。超出了忍受度,自然也就无人购买。英超联赛也失去了不少在国内的热度。

-价格区隔

由在读《做单》一书中提到的最高消费忍受度引起的联想到价格区隔。严格来说,应该是市场区隔,由高德拉特博士提出的概念。即,区隔市场,而不是改变资源或者增加资源,利用相同的资源去服务不同的市场。用两个因素来区隔市场。横轴是认知价值,竖轴是客户数。把客户分成三块。一,认为你的产品提供不了他们要的价值,后者认为你的产品的价格是高于你的产品带给他们的价值的,所以他们不愿意购买。还有一种可能性,这时候,可能竞争对手的价格是低于你的,所以他去竞争对手那里购买了;二,还是认为你的产品的价格是高于给他们带来的价值的,但是,竞争对手的价格比你高,所以他们不得不向你购买;三,认为你的产品的价格,是低于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的。或者,对高价格不敏感,只在意产品价值的的。

在实践中,二是企业的主战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降本增效。而如果要寻求突破,可以从一、三下手,加强营销做起(营销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高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认知价值)。一走量和周转,三走质和价值。

-价值萃取

聊营销,就聊到了价值。我则进一步联想到玛丽安娜 马祖卡在《增长的悖论》中提到的价值萃取,印象深刻。

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出来的。然而是否是由劳动者去占有呢?未必。某些集团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了价值萃取。几个常见的方式包括:

金融:金融的增长很大程度是在系统内空转,对其他行业的促进效果很小。依赖于各种不同的金融产品,而不是提供产品和服务赚钱。

垄断: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先跑马圈地,形成垄断地位后,收租抽成。互联网的一些企业就是如此,免费、低价、补贴,让羔羊们都进了栏,再慢慢杀熟。

专利:其实可以算是垄断的一种。打着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号,延长保护期,就形成了一种受保护的垄断,同样的就有了寻租的空间。

风投:其实可以算是金融的一种。金融行业通过服务创造价值。而实际上,风投则是常常在接近商业应用的时候才大量投入,有着严格的项目评估流程,而不是像宣传说的在风险高、低回报的前期就大量投入。在高风险被人承担了之后,在进入,巧妙地萃取了别人的价值。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价格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