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清脆自然的课堂

           

      上周四的区教研现场很火爆,八百人会场座无虚席。或许是因为李星、齐胜男两位老牌名师,或许是因为《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搭船的鸟》这两篇新文章。看两位百花奖一等奖得主如何解读新教材新设主题单元之首的这两篇新文章,确实让人期待。两节课听来,我们赞她们环环相连、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叹她们春风拂面、温润如玉的语言,夸课中守正出新,大气精致的种种。今天朋友圈涮屏的是儿童阅读推进大会上的名师名课,赞叹之声也是浩浩荡荡。

      看着今日朋友圈,遥想当年,自己也是热衷奔跑于各市听于永正老师树上开花的“简单语文”,听孙双金老师的点石成金“情智语文”,听王崧舟老师曲径通幽的“诗意语文”,听薛法根老师步步为营的“组块教学”等等,也曾经历一段:从澎湃激昂到头晕目眩,再到心悸乏力,而后一片荒芜......“学者之患,在于好谈高妙,而自己脚跟却不点地。”朱熹所言,真如是!终于我穿过入幻入境的课堂价值信仰,勇敢寻觅清脆自然的殿堂。

      清清爽爽的教学设计,我能学。不管是李星老师的五部曲:初识预测、学习预测、验证预测、判断预测、运用预测。还是齐老师直指主题的三组蕴藏看、听、问的巧拼。均是删繁就简,清清爽爽。

      清丽俊逸的语言,我想学。她们以出色的语言示范,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感的敏锐几乎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正因为她们自己有这种功底,所以课堂感觉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这才是真正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尤其喜欢这一处,齐老师清丽俊逸的评价语:一读“沙啦”,师接“我听到了声音”;二读“沙啦、沙啦”,师接“我听到声音密集了”;三读“沙啦、沙啦地响”,师接“我听到了声音密集而连续地响”; 四读“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师接“我听到了雨声在船篷上密集而连续地响”。现场生成出一首清秀隽丽的小诗

      清亮自然教学路径,我巧学。两位将基础知识融于方法论、 融于价值体系,甚至融于哲学的深意。一则,有凭借课后练习开发练笔资源提高表达的巧计;二则,齐老师将翠鸟动态美的一段,先分解螺旋梯队,层层推进后再合体。李老师开篇“老屋”、“老树”、“老桥”、“老人”,一组词多意境,让孩子联系生活去想象,师再总结点拨生活的真谛,颇有点哲学的深意。

      清新活泼的神态,我乐学。厚重的文化积淀、全面的人文关怀、扎实的基础训练,在她们的温柔灵动的语调中,在她们清新活泼的神态鼓励下缓缓流淌.....这与老师的年龄无关。

  教学活动永无止境,熟生巧,巧生华!

  此刻,心理学教授正在台上滔滔不绝.....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觅清脆自然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