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易上手的写作变现学习四:储备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今天这节课分享如何搜集写作素材,从而搭建一个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接下来,这节课分为3个部分:一是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搜集素材,快速写出一篇文章。二是在平时,如何搜集和积累素材;三是如何整理素材,搭建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第一,    写作过程中,如何搜集素材,快速写出一篇文章?

选题确定后,接下来就需要收集文章的素材。一篇完整的文章,需要有丰富的素材来支撑。写作过程中的搜集素材,要围绕写作的主题展开。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根据主题,利用发散的思维联想写作素材。

可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尽可能多地联想与主题相关的素材。你可以拿出一张A4纸,把所有能够想到的素材都写下来。在做头脑风暴收集素材时,不要去审视或者评判自己的想法,不要去思考是否可行,让自己的大脑处于完全开放和兴奋的状态,把头脑中想到的素材,都写下来。这个方法也类似于前面我们讲到的自由书写。

二是去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库里寻找相关主题的素材。

我们平时会积累一些素材,写文章时,在进行头脑风暴之后,下一步就可以去自己的素材库里寻找素材。如果是电子化的素材库,你可以采用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去寻找。或者去素材库相关主题下,一边阅读一边筛选。如果是纸质的素材库,就需要根据关键词,去翻阅相关的资料。如果素材是在某本书里,可以找出这本书,一边回想一边快速翻阅,找到你需要的素材。

三是去微博,知乎,百度等收集相关的素材。

去网络搜索素材,一定要先思考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素材,可以用哪几个关键词来搜索。比如说,你要写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可以用关键词“时间管理”去知乎上搜索,能搜到高赞的回答,比如“时间管理类APP推荐”, “扎克伯格的26个时间管理方法”等,可以从中去选择合适的素材。

四是筛选素材。

搜集到的素材要筛选,选择能表现主题的素材。筛选素材有四个要点。一是选择与主题相关的素材、二是尽量选择新鲜生动的素材,三是选择典型素材。典型的素材是指在最富有鲜明个性和典型特征,最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够深刻揭示文章主题的素材。四是选择真实的素材。

用以上四步,就能确定文章所需要的素材了。我们还是以“时间管理”这个话题为例来说明,搜索到的素材如何选择?首先要明确你的写作主题,如果是写时间管理的工具,那就选择跟工具相关的素材。如果主题是时间管理的方法,“扎克伯格的26个时间管理方法”是跟主题相关的,新鲜生动的,典型的,也是真实的素材,是比较好的写作素材。

第二,平时如何积累素材?

对于职业的写作者来说,不能临时抱佛脚,要在平时就去积累素材,扩充自己的素材库内容。素材的来源主要分为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直接素材,比如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素材,你的人生经历,你的职场经历等。第二类是间接的素材,比如,书籍,电影,电视剧或者是网络搜索得来的素材。

首先,如何从人生经历中筛选出写作素材?

严歌苓说:“写得最好的一定是亲身经历的。”每个人的写作都离不开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文字中出现过往的人生经历。

一是我们的人生经历也是最宝贵的写作素材。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的生活枯燥单调乏味,没什么可写的素材。其实,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如果你有一颗善于观察的眼睛,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也能够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

以我写的文章,《爱不爱自己,只看三点》为例。这篇文章的素材非常简单,丈夫外出参加聚会,我一个人在家,随便煮了面条作为午餐。这么一件小事,我却写出了一篇爆款文章,有50多个公众号转载。

如果不是一名写作者,这样平常的事情,不会放在心上。作为一位作者,会比普通人更敏感。我忍不住问了自己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丈夫不在家,我就懒得做饭呢?然后我发现很多女性都有类似的经历:老公孩子在家时,总是会做一桌子菜,自己一个人在家,就随便应付。我们为家庭做了一辈子的饭,却不愿意为自己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然后就想到了《爱不爱自己,只看三点》这个主题。

写生活中的事情,要挖掘小事背后的道理。不仅仅是描述一件事,而是这件事引发了自己什么思考,或者引发了自己什么情感。

二是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灵感。

平时做一个有心人,日常生活也能找到很多写作素材。可以把观察到的,听到的,有感触的,随时记下来。就像老师在第一节课中讲过了,她就是一直用印象笔记随时随地进行记录,至今写了3000多条笔记。

三是带着记者的好奇心,挖掘身边朋友的故事。

我们自己过往人生的经历,毕竟是有限的,写一段时间就会被掏空。除了写自己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带着记者的好奇心,去挖掘身边朋友的故事。

《时间的格局》这本书里,有不少故事写的是作者身边朋友的故事。比如《人生跌入谷底,该怎么办》写的是一位来自台湾的朋友人生低谷的故事。每个人身上都是有故事的,只是你有没有这份好奇心去探索。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安装升降架的师傅,4S店的保安,中专毕业的农村妇女的故事,里面的素材都是她闲聊收集到的。生活中,你也会遇到这样的人,也许你根本就没想着与他们沟通。平时主动与生活中遇到的人交流攀谈,主动去挖掘身边人的故事,这些都是第一手的素材,是非常珍贵的。

其次,积累来源于书籍电影等的间接素材。

我们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看过的文章,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比如,书籍里的观点,故事,案例,金句,名人名言等,可以摘录出来,放到素材库里,下次可以使用。电影里的经典桥段,金句等,也可以摘录出来,放到素材库里。平时看过的一些微信文章,浏览网页时读到的文章,用印象笔记收藏全文,然后在周末整理这些素材。

第三,如何用搜索获得素材?

现在的写作者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武器,那就是搜索引擎。如果把收集的素材都电子化,你想要找某些案例或故事时,只需要用关键词搜索,就能找到相应的案例。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如果有比较强的搜索能力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整个互联网都是你的素材库。

举个例子,在写《时间的格局》这本书时,想要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但又想不起来。我就用关键词“低估自己”进行搜索,在结果中看到俞敏洪的一句名言:“人一生有两件事不能做,一是低估自己,二是低估别人。”与主题非常契合,就用这句话来结尾。

我们平时在网上浏览信息,或者阅读文章时,要有意识地收集素材。互联网上的素材收集起来也很快,复制、粘贴,分类,这三个步骤就可以了。

最后说说怎么整理素材。

我们收集的素材,如果不加整理的话,很快就会被我们遗忘。我想每个人的微信收藏夹里都收藏了无数文章吧,这些文章你还记得多少?并不是说收藏了文章,这些文章就会成为你的写作素材。所以,每周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来整理素材,将素材分门别类。

第一步,裁剪,截取有用的素材。

我们收藏在微信里的文章,不需要把整篇文章都放到素材库里,而是要去裁剪文章里的故事,案例,金句等等。

以十点读书会的一篇文章为例来说明,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上帝只垂青主动的人”这篇文章里讲了一个跟上帝有关的故事,还讲了美国签证排队的故事,我们可以把这些故事都复制下来,放到自己的素材库里。

除了收集案例,还可以收集你喜欢的金句,比如:“任何人,不论起点高低,都完全有可能通过后天培养提升自己的格局”,这个金句你就可以放到自己的素材库里,这就是裁剪的过程。

第二步,精准分类。

裁剪的素材要精准分类,才更容易记忆。分类的方式可以参考图书馆的分类方式,比如,哲学类,文学类等。文学类下面还可以再细分。图书馆的分类方式确实是比较复杂,个人觉得,你可以列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把素材分类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

第三步,记住标题。

不要以为电子化时代,就不需要记忆。如果你不记忆,连自己的素材库里放了什么素材都不清楚,写文章的时候自然也想不起来。即使是电子化的素材库,可以检索,依然是需要记忆的。写作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如果不记忆,素材之间是很难产生关联的,也就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等写文章时,比如你需要某个素材,打开素材库,搜索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素材。写一些时评文章,热点事件和素材库里的例子,两者一结合,一篇文章就写好了。但是收集和整理素材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项,你收集的素材越丰富,相当于你拥有更多的写作宝藏,写文章时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也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你可以用印象笔记,有道云,石墨等知识管理工具来搭建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轻松易上手的写作变现学习四:储备取之不尽的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