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1.15之[切磋琢磨]——成功的关键10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白话】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这样的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以。但是比不上贫穷而乐于行道,富有而崇尚礼仪的人。”子贡说:“《诗》上说:‘就像修整骨角与玉石,要不断切磋琢磨,精益求精。’这就是您说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啊,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可以自行发挥领悟另一件事了。”

贫富差异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在贫富处境中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你是不是幸福的。

此篇是子路与孔子,探讨人们对待贫富的人生态度。

子路对待贫富的人生态度:

贫穷时不谄媚,不巴结;富有时不骄傲、平易近人。

孔子对待贫富的人生态度:

贫穷时,不攀比,知足常乐,不过分追求外在的物质满足,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富有时,对人谦虚好礼,不需要急于表现自己,不需要刻意提醒自己,开心就好,有钱没钱都无妨。

两者的境界是有区别的。

子路说的无谄是自己忍着,我知道你有钱,我就不理你,我就有我的骨气,虽然我吃不起,但我可以选择不看你吃。这是一种压抑、较劲的状态,其中有痛苦,有愤怒。

而孔子对人在贫富时的人生态度,注重德行方面的内修,不要被外在物质影响内在的德行修养。贫穷时,如果一个人精神层面富足,他喝粥也是开心的,也不会去酸富有的人,说风凉话。

人人都渴望成功,你所见到的成功人士远远比你想像得要更加努力,他们不安于现状,不会一直停留在舒适区。因为世界瞬息万变,一旦停止不前就会落后。他们都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再更上一层楼。

告诸往而知来者,是孔子对子贡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作出的极大肯定。

现实生活中我们学习,不单单学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懂得举一反三,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上去,在从生活实践中来印证所学的知识。

记得小宝看了书上讲的一个知识点,内容是同长度的一条直线,在一条直线两头画上朝外的箭头,另一线直线画上朝内的箭头,从视觉效果看第一条直线要长过第二次直线。小宝看完不太相信,于是自己动手画了起来,没想到确实如书上所说的一样。

从这一章我们学到,做任何事要从消极的转成积极的、有正面的作为。像孔子说:见不贤要内自省。省察自己是不有相同的缺失,但这样不够;还要见贤思齐,要积极地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古今中外都通用的。一个像孔子这样伟大的老师,很清楚的表示,让人从消极到积极,从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到主动去作为。

一个人贫穷时有可能无依无靠,怎么能够快乐呢?一定是有道才会快乐。要了解人生应该何去何从,有时候再怎么努力也不见得会有外在的成就。这个时候,只有转而走向人生的康庄大道,也就是向善的人性。择善固执,就是完成人性最根本的要求;也就是作为一个人,可以日趋完美。如果人性日趋完美,外在的一些得失,相形之下,就算不上什么了。

从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教导学生,不单纯教授弟子们文学课,而是从多方面角度进行剖析。善于通过启发提升学生的境界与修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而篇1.15之[切磋琢磨]——成功的关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