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纪事‖供销社岁月

1976年,随着知青大回城的浪潮。结束了我长达八年的知青岁月。但我的非农业户籍及粮油供给关系也仅是在公安、粮食部门备案后,又连同工作关系一块迁到一偏远的新建公社供销合作社(隶属县供销社)。

上班了,我被分配到一杂货门市部,跟一位老同志当学徒,杂货门市部主要经营的就是:糖烟酒,副食品、日用杂货等。第一年的学徒工月薪是18元,第二年月薪20元,第三年转正定级,月薪34元,这是铁定的行业用工待遇。进入工作的首要一条就是熟悉商品的摆放位置,需收取票证的商品,接待顾客时应注意事项,问一拿二介绍三、售货收钱时要唱收唱付……这些营业员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在短时间内都熟悉并能独立接待顾客了。

清晨,一阵得得的驴蹄声、和驴背上的铝制铃铛的锵锵锵锵声惊醒了我。乡间铃声驴帮来,给供销社送货的来了,这种运输工具就是人力架子车,一人驾辕,毛驴曳稍,按货物多少需几人、车、驴搭班运货。三架毛驴运货车引来了很多社直部门工作人员和村庄农民的围观。但他们围观的目的不是驴车,而是盼望卸车时的商品。在那计划经济时代,群众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紧缺物品实在是太多啦!

卸货啦!一包白糖(200斤)、两包黄糖(100斤/包)引起了观看者的哄动和议论,“这糖能到咱群众手内半斤四两吗?”回答:“想死你。”

这些紧缺物资,门市部是无权直接经营的,是由供销社主任直接向公社领导汇报其品种、数量,由领导安排分配情况。参加研究分配的领导有谁?实在是保密,名单到我手中,按名单“后门”售货,其受“益”者也仅限于公社个别领导,社直部门领导及大队村领导,笔者是直接经手分配者,权限是2市斤……

物资供应紧张,农村适龄女青年的婚嫁条件就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这“三转一响”少一样,一切免谈。

这几种商品的紧缺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是自行车,缝纫机,只要有货,必须向公社领导汇报,从而引起了公社与部门领导间不可调解的矛盾。

这天,供销社领导接本单位常驻社旗采购员电话说:“明天运回商品的毛驴车上有两把飞鸽牌自行车”,供销社领导本来就对单位经营的商品而受到公社的强行干预而不满,这次就指派他本人急需自行车的熟人在通往单位公路近三里地处拦着毛驴车,把自行车卸下骑走了……。此事情的发生,直接导致了公社领导在县某会议上向县供销社提议:“××同志不适宜在我辖区内工作,希尽快调整……

在这里的几年中,我顺利的结束学徒工年限并转正定级,升为门店负责人。在参加系统内的业务学习、考核、比赛中均名列前茅。

工作调动

1980年间,系统内的一纸通知使我来到县城××供销社报到。报到后使我想不到的是,这里同是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人数近二百余人,其中女职工80%,男职工紧缺到每个门店分配一人(夜晚值班、平时仓库进货)名额都不够。

上班了,领导直接安排我到稍大的综合门店参加盘点。盘点后,领导拿着我经手的盘点表,看着表中商品的归类、票证的收入、存放、拨货计价实物负责制的核算方法等,高兴地当即宣布:“献铎接替该门店负责人……”

这个综合门店,主要是经营针织、纺织品及百货为主,具体业务也在短时间内已熟悉,并多次去湖北等地参加有关订货会。在一次订货会上,供货方推出了新品种:“尼绒衫、尼绒裤”,大多单位只看看,但对这一新品种,怕回来群众接受不了,不敢进货,我看后觉得这是群众接受美好生活的更新追求,就订了500套,回单位后,三天售完。

在供货方仓库的一角落处,见有几件布匹放在那里无人问津,我近前一看是上海某染织厂处理的小零,疵零花布。这方面的商品知识我是熟悉的;“纺织品中的大零、中零、小零、疵零是产品的残次品按其布头的长度规定的,比如:“小零,1--4.9米  疵零,0.2--0.9米,每一件都600米,供货方的优惠条件是价格底,布票是每件600米,只收100米 就行。我便把剩余的五件小零,疵零花布,全部开票运回。

货回来了,经物价员划价,门店填写商品验收单据后,开件销售,“啊”这布的花色品种真是我们见都未见过的,本单位的女士们都跑来欣赏购买。里面的布块规定是0.2--0.9米,实际上10米-20米都有。另外,布票的优惠,更是增加众人的购买力。

我家居及工作在南阳的大妗子因事回社旗,中午就餐时听我提起这花布引起的购物潮。下午,大妗就随我一起到门店,因刚过中午,顾客较少,我就让大妗到柜台里面随意挑选。大妗的艺术眼光很“毒”,这是和她接触过熟人公认的。此时她一看这些新颖的花布、喜欢地说:“这些我也不用挑选了,每种图案都扯一丈三尺(一床被的被面)”,经柜组其他店员核算后。现金,布票现付,我就把这些布料打理得背包试样,送大妗去南阳了。

几天后,大妗回社旗说:“那些花布回去后将原来的被面全换了,换后被子在院内晾晒,引来了棉纺厂的几百年轻女工轮番欣赏观看,大院内简直像个床上用品展销会。剩下两个被料也被两个要好的女工强行夺走……因这些布料图案彻底改变了她们对大花呢、小花呢这些单调被面图案的追求……

1983年3月,供销社系统改革成立了理事会。当我所工作的单位成立理事会大会时,正在观众席上的我,突然有人把我安排在主席台上,被选举为理事会成员(领导班子成员)。

1990---1992.4月,我被抽到县供销社整建工作队,对三个基层供销社进行整顿建设工作。其中有两个单位的整顿建设工作报告由我主笔。

1992.5月,县供销社主要领导找我谈话;在肯定我的工作成绩后,就说要给我增加工作压力,到一基层单位去主持全面工作。我听后就向领导表示,以自己的懦弱性格,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二次调动

供销合作社在为农业生产,为人民生活服务沟通城乡物资交流,占领农村市场,发挥农村商业主渠道作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独家经营的思想作风,不适应市场开放的竞争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供销社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开创了供销工作的新局面。社旗县供销社也又有了新名称叫“社旗县综合商社”。笔者也由该商社聘任为“社旗县综合商社桥头分社副主任”,并下聘书。

改革开放,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就是摸石头过河,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到这新的工作单位,我的具体工作就是主抓深化体制改革。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任何一次改革,都会牵涉到利益的调整。单位的领导如何应对改革中突发情况的处理。

经过对各门店进行定库存、核算,签订合同等承包手续的完善,都较顺利的承包给单位职工内部个体经营了。

二个月后的一逢集日,供销社在地理位置极佳的所有门店突然全部关门停业,以此对抗单位对其抽回原定库存外的代管商品和资金,并要求减少上缴承包金额。

第二天,我到县供销社汇报这改革中的突发情况时,正好碰到了单位职工集体上访,我的到来正好在办公室与上访人员面对面地交谈;承包者反映,经营这俩月赔钱,我问这个赔钱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原未承包时,其零售价都是由物价人员按上级物价部门制定的各项差率严格核算出来的。现在承包了,原计划经济已转为市场经济,你经销的商品价格都是随行就市。如某种商品。原来的价格差率是12%,商品售出,每件商品利润不到1.5元钱,现承包后大家卖什么价格,大家都心中有数……县社领导工作很忙,有啥具体问题大家都回去再说……

第四天,我突然接市地税局电话,告知:“你单位约三十几人集体上访,先在市局办公室,请单位来人解决”。其他领导都不在家,笔者只好一人前往市地税局。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劝说,众人才跟我一起回单位(上访原因主要是承包后与个体商户相比税赋过高)。

此上访的主要原因是自1993年5月1日起,国家调整税率,由原来的3%调整为5%,税赋增加66.7%。事后单位与税务部门协调,效果不大。

关门停业,这些门店已不是十几年前在农村市场上起着主导作用的供销社了,你的店前有摆摊的,摊前有摆筐的,筐前有沿街叫卖的。你就是倒闭,农村集贸市场照样活跃繁荣。但作为一种局部的特殊现象,我们还是调整了前期包而不管的现象,只要承包门店守法经营,可以说外部干扰一概没有,给承包门店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经营环境。

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是由供销社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组织进行的。虽说现已从计划转入市场了,可农资商品的特殊性;比如:淡储旺供,资金投入等原因还是由单位经营,因它有自己的经济活动规律。管理模式也随市场而变化,只是手续变得复杂一些。

当地农村耕地使用的底肥也就是磷肥、碳铵,磷肥我们和湖北放马山磷肥厂有常年供货合同。碳铵是依靠本县化肥厂在淡季储存一些,旺季需常驻化肥厂专业人员排号等待一天也仅分配个1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况且该碳铵出厂即板结,群众施肥时,需用铁粪钯子用力捣碎,给群众带来了很多麻烦。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外地一化肥厂的朋友,就挂电话联系,一切顺利。

第二天下午,朋友就亲自押车20多吨到我处,卸车时,群众看到这一尘不染漂亮白净的包装袋,再用手一捺“啊,烘干肥,上地好撒,不用粪钯子捣了……”货卸完,碳铵售净。

接着朋友即拿出了一份厂方的短期供货合同,我看后,即将签字盖章时,不免也有了经商的通病“奸商”,就在合同上加了一条“10公里内只此一家……”

这几年偏重生产资料经营中,我一直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履行合同,决不能因商品走俏而忽略质量,也不会因商品滞销而随便拒收。得到了供货方的赞许和我上级领导的表扬,因我控制的农资商品种麦后库存基本都是零库存。

上午镇委会议精神,省长李成玉下午来视察我们镇的农田水利工程,希各镇直单位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我就考虑到,全镇近二千多名劳力在工地劳动,他们的饮水问题是不易解决的,供销社有工具车、有装散白酒的铭制酒桶(每桶容200斤)、有库存的瓷茶杯,就安排人员将上述物件都洗刷干净,装上车,灌满水(加糖精),又将伙房屋的门板摘下一扇(当时乡镇一级没有广告板面的制作门店业务),贴上红纸,用黄广告色,写上“桥头镇水利工程”“茶水专供车”用铁丝固定车前,开车到镇委大院向领导请示茶水车到工地停放的位置。镇党委书记一看这车前板牌的设计,和车上近二十个铝桶的茶水及百余只茶杯,高兴地说:“这车就停在大路尽头,朝向领导视察的方向”。

车队过来啦,李成玉省长的车到这“茶水专供车”前还稍停一下,省长满面笑容的上水利工地去了,省、市、县的各媒体记者也都长枪短炮对准“茶水专用车”齐轰一阵后,都随省长一块去工地了……

“茶水专用车”也成为省长视察工作中突出的亮点……。在全镇的三级干部会议上镇委、政府领导都对供销社提出了表扬。

改革开放是摸石头过河,并允许犯错误,可是到底是哪些错误允许犯,哪些又不允许犯呢?我认为,允许犯和不允许犯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那就是法律,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有个内在标准,那就是党性。乡镇的各职能部门,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才能把各自的工作做得更好。

年轻的“老领导(企业法人)”调入县日杂公司了,多年来之间的工作等方面配合的很是默契,他的调动使我的失落感陡增,从工作中讲,使我失去了对一把手的依靠,从个人等方面说:我家在县城,上有老下有小,随着岁月的增长,很多事情需要我来照应家庭。调回县城,我没任何得力的门路和人脉关系。

第三次调动

约三个月后,一纸调令任命我为日杂公司副经理(我的原、现“法人代表”多次向上级领导要求)。

日杂公司的全称为“社旗县日杂废旧物资公司”,占公司大宗业务的废旧物资,它的持有者是一般群众,日杂公司是货币持有者。改革开放一开始,公司的货币管理模式根本适应不了与废旧物资持有者之间的交换而先期停止此项经营,而着重日用杂品、烟花爆竹的批发零售工作。职工开始有自某职业、下岗待业等情况。

我到公司后主要接手了天冠啤酒,郑州金星啤酒及饮料、副食品等商品的批发零售业务。开始几年,利用淡储旺供送货下乡的销售方式,生意总体还可以。但在改革开放中,意想不到的事情总会随时发生。农业机械化,收割机使农村的麦季减少了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笔者没具体调查过,只知被农村称为液体面包的啤酒送货到乡镇,却没人要了。批发商关门了,啤酒厂破产了,倒闭了,工人失业了,就连笔者所在的日杂公司,不管其用工身份是:“全民工、集体工、合同制、计划内临时工等,大都不愿受其死搬硬套的等级工资标准,有跳槽,有下岗,有停薪留职,自谋职业。

下余的与公司其他(她)职工一块通过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参加组建了“社旗县烟花爆竹销售中心”组建后的“销售中心”经县、市、省安全检查局对其软、硬件的检查验收,认定该中心符合烟花爆竹经营条件,并发证准予经营。

我国是烟花爆竹的发源地,制作和燃放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是我国各民族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不可或缺的千年民俗,同时也是跨国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日杂公司烟花爆竹销售中心在其经营的近二十几年中,为本县的烟花爆竹市场需求做出了贡献。笔者于2012年办理退休手续。

近年来,随着保护环境,治理大气污染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实行烟花爆竹禁、限放的城市越来越多,2017年,社旗县县城禁放,2020年,南阳市实行全域禁放。2020年春节前河南省实行全区域全时段的禁放政策,直接导致了烟花爆竹经销者的破产及失业、烟花爆竹民俗文化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和断代风险。况烟花爆竹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依法受到保护。

可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在省人大会中,已有代表建议:“各地应把禁放烟花爆竹改为“限放”……

如今,我已经退休。回首我在供销系统工作的这三十五年,想起来那些岁月,我也不免感慨万千,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奋斗的辛酸,还有无力改变时候的无奈...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我的孙子给我开玩笑,“爷爷,你在生意场上也算纵横捭阖,得心应手 ,你咋没混成大老板?”

是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坎坷和特殊年代,有着许多的人生感悟。回首我在供销系统工作的几十年,我无怨无悔!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纪事‖供销社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