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份开始报名学习连得敏老师这次课程,到现在已有3个月,3个月于我而言,一晃而过,感觉还没好好消化和实践学习所得,就要结束生涯课程的学习了。
一、缘起
说起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还得从我自身说起。课程的第一个作业是画生命线,当时画的很匆忙,但我注意到,这个生命线,其实并不是我个人喜欢的,或者说,我并不满意我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
我是一个高中历史老师,初中开始很喜欢历史,高中历史成绩也非常优异。大学报志愿,因为喜欢,自然就选择了历史学专业。结果没想到,直接录取了历史学专业。但等我读了历史学专业,才发现,喜欢历史和研究历史,完全是两码事。历史学毕业后,也并不好就业。除了公务员、教师,好像其他岗位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临近本科毕业,因为工作太难找,加上我想增强一点自己的竞争力,也就选择了考研究生。当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考虑过。但考虑到夸专业的难度性,最终还是选择了历史学研究生。当时可能想的只是考一个名校研究生,学历拿出去更好看,更多的是为了证明自己和自己的好面子。不过,等到研究生毕业,名校研究生确实也给我带来了一些优势。找工作时我凭借着自身的努力,顺利签下了深圳公办高中教师的岗位。
来到学校后,我发现,目前的工作,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或者说,我开始疲倦了。鉴于此,我开始探索我的兴趣导向和职业规划。
高中时我就有一群要好的朋友,面临同样的人生抉择:毕业两三年,迷茫的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在哪里;我们一拍即合,决定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寻找方向。因为自己的迷茫,也想帮助更多人走弯路,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们相继报了新精英生涯基础课程。我也开始阅读职业生涯规划的书籍。
就在去年,广东省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正好每个学校都需要生涯指导的老师,我因为对这一块感兴趣,自然也就报了名,而且还与学校的陈老师一块开了生涯指导的校本课程。大概了解了生涯指导的课程安排,相关测试软件等等,也算是有了对生涯测评有了初步的了解。
因为和陈老师做生涯规划,开始接触到相关专业人士,如连老师的公众号,也是在去年,看到了连老师开发的课程,于是我约上陈老师,一块报了名。学习专业的知识,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也更好的认识我自己。
二、有关课程
其实对于MBTI,我之前只知道大概,所以在学习上也等同于小白。加上自己个人事务,直播的课程几乎没听,都是后面听的录播课。作业也没有及时的完成。
说起这些,很惭愧,也不想掩饰或找借口。我想自己还是个拖延症患者,对于这种远程学习,还需要加强自制力吧。
听完所有的MBTI课程,收获还是有的。比如,我已经能够简单的分析一个人的MBTI类型。但学习MBTI,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发现自己。小时候,觉得内向不好,父亲也鼓励害羞的我多与人交流,但收效甚微,还埋下了内向性格羞耻的意识。学了MBTI,我发现自己到底还是内向性格,喜欢独处,喜欢安静的读书思考。MBTI有四个维度,除了内向和外向,在S还是N上我发现我还是感觉型,比较注重细节,因为时常缺乏安全感,也喜欢确定的事实。在思考型(T)和情感型(F)面前,是我的疑惑,因为我基本会有自己的想法来决策,又有些讨好型人格;很少赞美别人,却习惯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过,在判断型(J)和知觉型(P)上,我确定了自己是P型,容易善变,目标不明确,比较随性。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多元智能早有耳闻,只是不曾测试,这次也是借着这次机会,自己测试了一把,也带学生们测试了一把,意外发现,这两个工具还可以成为我挑选班干部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助手。
作为高中班主任的我,每周是十多节课,还有晚修,备课、改作业、处理学生事宜,感觉开学以来无不忙到焦头烂额。以至于,高老师和侯老师的课程只能草草听完,压根没时间消化和实践。还记得高老师的娓娓道来,很有逻辑。侯老师的北方口音,格外有磁性。感觉课程还没全部学完就结束了,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参加这次培训辜负了精心准备的老师们,也对自己的时间管理之术有些迷茫。但终归一句,这次课程对我这个生涯规划小白算是领进了门,至于路能走多远,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我想,虽然课程结束了,但学习的进程并没有终止,我想我会继续完成这次课程,并努力将其付出实践,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这也许也是对这次课程老师们最好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