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女汉子游记之【探寻鲜为人知的古村镇--崇仁古镇】

说到江南古镇,便会想起近年来名声大噪的乌镇、西塘、南浔……然而去过之后,都达到一种共识:“江南古镇,游一个就可以了”。的确,如今的各种古镇,大多都蒙上了浓厚的商业化色彩。原住居民越来越少,仿古翻新,整齐规划,老街风貌相近,店铺商品也大都雷同,摩肩继踵的游客拥挤于狭窄的过道,这些古镇逐渐沦为集贸式商埠,或者博物馆式游览地。


然而,这次的崇仁古镇之旅,却见识到了一份难得的幽静和质朴。没有乌镇的齐规,没有西塘的俗嚣,没有南浔的雄阔,古旧而未被开发的崇仁,有一种“久在深闺人未识”的静美。


■怎么去?


从绍兴沿212省道即可到达。


■玩什么?


浙江省嵊州以西,有一座五龙山,在五龙山的山脚下,有座古镇,唤作崇仁,长善溪穿镇而过。崇仁古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


追溯崇仁的历史,我们至少可以回望到1700多年前。位于古镇西北的“方井”是嵊州境内目前发现年代最久远的古井,井旁有一石碑刻有“赤乌二年(239年)”字样,可见早在三国时期,这里已经有先民居住。历史记载,在裘姓迁此之前,崇仁已经相当繁荣,张、黄、李、段、白五大姓聚居,曾有五庙、大悲楼、煮茗窝等建筑。


崇仁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自南宋以来,出过不少人才,单裘氏一族,就有4个进士,38名举人。


越剧的创始人之一马潮水,就是崇仁人,创办了越剧史上的第一个男科班。1930年,裘光贤在镇西戒德寺创办女子科班“高升舞台”、“小高升舞台”,像“越剧皇后”筱丹桂、“金嗓子”傅全香均出自其门下。


抗战期间,杭、绍大部相继沦陷,崇仁却因未遭日寇铁蹄践踏而成为了浙东“孤岛”。来自上海、杭州、绍兴、宁波、温州等地的商贩云集于此,形成了空前繁荣的市场,崇仁也一度作为浙东地区商业中心,享有“浙东小上海”之誉。


崇仁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


沿着古镇的商业街,当地人称之为“老街”,从老街的一侧,沿着蜿蜒的小道向前,忽见小巷的尽头,一条鹅卵石路横陈在前。再向前,就是崇仁老宅了。


崇仁民居体现了徽派建筑清淡、典雅、含蓄的风格,风火山墙,错落穿插,住宅外围的墙壁高耸起翘。大的住宅一般从大门起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侧有花厅、书房、卧室及小花园、戏台等。但不论建筑规模大小,都体现出一个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绘,墙用白瓦青灰,与北方民居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


■吃什么?


崇仁炖鸭


崇仁炖鸭,是浙江省嵊州市一道非常有地方特色、美味可口的上品佳肴。崇仁炖鸭源于明末清初,在高宗弘历年间已在嵊州等地广为流传。每到冬季,家家户户用土瓦罐焖炖老鸭,老少食之用以进补暖身。乾隆每下江南必去乡村酒肆大解龙馋。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已成为江浙地方官年年贺岁的必贡品。


越乡榨面


榨面又名米粉干,产于越乡浙江嵊州,据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当地乡民常以榨面作为馈赠佳品,或送之产妇,或赠之长者,或赠之亲友,以示吉祥如意。嵊州新昌两地,至今仍盛行以鸡蛋榨面招待女婿或宾客的风俗。


嵊州榨面尤以溪滩村榨面历史最久,口味最纯,声名最盛。此面选用优质大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不加任何添加剂,成品形似圆盘,细条均匀,烧煮方便,荤素两可,其口感滑爽柔韧,配之以佐料,风味独特。经测定此面既不失大米之主要营养成分,更具瘦身健美之功效,被誉为江南第一面,是当地产妇传统主食,也可以作为长者祝寿的礼品。


西青豆腐皮


豆腐皮是嵊州的特产之一。有100多年历史的崇仁西青村制作的豆腐皮最为闻名。西青豆腐皮,具有皮子薄、张头大、湿度底、色白净、味鲜美、烧煮不会发胀、久藏不易变质等特点,因此,深受大众的青睐。


桂岩雾尖茶


桂岩雾尖产于嵊州市崇仁镇 应桂岩村。茶叶以村名命名。其品质特片是:外形扁平光滑,色绿带黄,香高味浓,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齐成朵。

你可能感兴趣的:(蒙古女汉子游记之【探寻鲜为人知的古村镇--崇仁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