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进化论:年阅读163本,与其让自己在时间里闲得发慌,不如去读书

在大学之前,我一直是被动式学习,老师会给你布置作业和任务,每个科目在什么时间内完成,花费多长时间,我从未想过这种规划是否适合我,于是在这种“赶鸭子”的教育氛围下,我就被赶进了大学。

我没有特别喜欢做的事情和明确的目标,因为在大学之前,我所有的受教育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

进入大学,一切都松懈下来,没有特别严格的时间轴,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每天都有大把时间用来浪费。

在某节公共课上,一位老师说:“与其让自己在时间里闲得发慌,不如去读书。也不要让我给你推荐书,去图书馆随便读,读得多了你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

我作为一个单纯小人儿,开始坚持阅读,大一我读了47本书;大二,我读了142本书。

在这期间,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也尝试做了很多种读书笔记,因此,我想出一个系列分享做读书心得以及做读书笔记的经验。

这篇文章先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两大难题:

「1.我读书效率不高,读书很慢怎么办?」

「2.书这么多,我怎么去选择?我什么书都读,很分散怎么办?」

 

一、抛弃量化阅读思维重新树立时间观念

现在我们更多地是通过互联网对自己进行评价,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修图的风景、经过包装的博主,看到的是5分钟阅读一本书,10分钟带你了解欧洲史等等,我们用15s或者15分钟消费了这些内容,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做一件事情3天就能成功的错觉。

这是不可能的,甚至一万分钟定理也未必科学。

所以,我们要重新树立时间观念,时间是自己的,无论社会节奏变得多快,阅读都是私人的事情,不要盲目羡慕别人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保持自己的节奏,拥有自己的时间观念是最重要的。

这样便可以解决阅读速度太慢,沉不下心,无法完成自己的读书小目标的焦虑感。

我开始阅读的时候,一周多才读完一本书,甚至曾国藩家书我读了两个月。我非常着急,想要读完,我发现当我为阅读速度焦虑的时候,我特别想放弃阅读,我开始在知乎上看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开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之类的讲方法论的书籍,我惊叹阅读原来有这么多学问,但是我试了各种大神教的方法,都没有效果。

我就这么自暴自弃读了大概过了半年,我发现我有时候一周可以读三本书。

冷静之后,我发现阅读没有捷径,任何的方法论都偏离了阅读的本身。阅读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阅读量,也不是为了展示阅读速度,加之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量化读书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阅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阅读,提高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才是目的。所以不要着急,阅读速度慢最根本的原因是阅读量不够,不要读方法论的书也不要刷读书的帖子或视频,就只需要按照自己节奏继续读下去。当你每天阅读2小时或4小时,持续下去,等一两个月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不仅会变得内心很平静专注,而且阅读速度会明显提高的。



二、对图书进行分类,建立自己的书库

解决了阅读慢问题,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书这么多,我该阅读什么书?


部分书单

我把阅读分成三类:任务型阅读,兴趣型阅读,自我提高型阅读。

首先,任务型阅读指我们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老师推荐的书目或者在科研中我们必须阅读的文献。

比如,我是历史学专业,每节课老师都会布置几本书作为阅读任务,也会有小论文需要写,翻看很多文献资料。

任务型阅读笔记

这类阅读,我会在笔记中强调作者及其基本信息、印刷版次、出版社、摘要的章节及其页码、相关文献拓展、存疑求证的地方。大多是电子版笔记,方便检索,并且上传云文档之后,能随时随地调出来查看。

其次,兴趣型阅读,我喜欢日本文学、二战后的通讯文学等书籍,在这些兴趣为主的阅读中,我会更注重阅读体验,简单来说:“怎么高兴怎么来”,在笔记方面我会更注重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此书的优劣之处,文段摘录。

任务型阅读笔记

最后是自我提高型阅读,我个人想法是“人人都要会些理财投资方面的知识”,在这方面,我会阅读一些经济学、理财类书籍。又因为我要跨行传媒行业,所以我会阅读一些新闻传播学书籍和摄影书籍,在这些书籍笔记中,我会更加注重一些方法论的摘录和知识系统的整合


兴趣型阅读笔记

下一篇文章,我会具体分享建立读书计划和读书笔记的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进化论:年阅读163本,与其让自己在时间里闲得发慌,不如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