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黑马》——摘抄2(用个性化的方式摆脱标准化公约)

我们在黑马人物的人生旅程中反复遇到一个同样的主题:他们曾一度觉得自己和生活格格不入,就像放在方洞里的圆形钉子一样。一些黑马人物被困在单调乏味的工作里面,而这些工作几乎不需要具备任何智力因素;另一些黑马人物则在他们认为自己应当驾驭的领域发展出令人羡慕的专业知识,因为这样才能赢得尊敬、收入稳定或有利可图,但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有产生任何满足感。尽管感到无聊、沮丧,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茫然不知所措,但大多数黑马人物都先勉强凑合着过了几年,最后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过上一种充实的生活。

于是接下来就会出现生活的转折点。 这种情形正如英格丽德所说:“直到走上这条蜿蜒的人生小径,我才有了自豪感。”

对珍妮·麦考密克来说,人生的转折点就是躺在潮湿的草地上,仰望着繁星点点的苍穹,并发誓要弄清恒星旋转的奥秘。对艾伦·鲁洛来说,人生的转折点就是结束自己在小镇辛苦打拼的事业,然后开始闯荡大城市。

但在到达人生的十字路口之前,黑马人物通常还是不假思索地试图沿着社会给他们安排的路线行进,只是后来,一种新的设想激励他们重新做出决定。他们似乎依据最可能给他们带来满足感的一些考虑而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因此,在我们与黑马人物的对话中,满足感表现在两个关键地方。首先,它体现于他们自我描述的精神状态。黑马人物告诉我们,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其次,同时也更具启发意义的是,满足感作为一种鲜明主题,在他们的话语中不断涌现。

黑马人物经常在人生旅途上遇到岔路口,这促使他们放弃走笔直顺滑的阳关大道,而宁愿走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径。但这让我们开始思考一个新的问题:这些转折点的出现,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你可能认为促使每个黑马人物做出人生抉择的原因各不相同,严格说来,情况确实如此。毕竟,满足感总是因人而异。但是,如果个人满足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那这一事实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由于这种动因可以反复刺激黑马人物相信他们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向,所以它肯定是一种普遍存在且抑制个性发展的社会力量。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标准化的人生历程在律师、医生以及工程师的职业之路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在这些领域,如果没有按固定的流程和方式完成所有规定的培训步骤,就很难成为一名可以上岗的专业人员。高中、医科大学预科生、医学院、医师资格考试、医学实习、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成功!在整个20世纪,标准化几乎逐渐渗透到每一种职业中,因此发展到今天,社会已经形成了培养航空公司飞行员、行政总厨、核物理学家、公司会计、电影摄影师、高中校长、药剂师和百货商店经理等职业角色的规定路线。

标准化职业生涯的确立,开创了标准化时代对成功的定义:通过爬上制度阶梯获得财富和地位

所以,你只需要比你的同龄人做得更好就行了。上同样的课,但成绩更好;参加同样的考试,但分数更高;追求同样的文凭,但能上更好的大学。在标准化公约中取得成功的主要秘诀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八字箴言”: 同样做事,表现更佳!(Be the same as everyone else,only better.)

这条箴言的对立面也恰好构成了标准化公约的致命缺陷:标准化机构所提供的机会从来就没有把个人满足感纳入考虑范畴。标准化公约显然对此抱着一种极为谨慎的态度,它要求我们抑制自己的渴望,并以培养专业能力需要付出漫长的艰辛努力为名,让我们延迟享受自己的幸福。根据该公约的精神,幸福是努力工作和坚持学习所产生的回报【ppk:哎,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不咬文嚼字地讨论作者这句话的对与错,权当是一种启发,作者更想表达的应该是标准化制度忽略了满足感,继续往下看】

一旦通往财富和能力的道路变得明确、固定并可以预测,那么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就能对获取职业成功所需要的准备工作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选择你的职业目标,然后坚定地沿着恰当的训练轨迹一路前进,直至到达指定终点。这样看来,标准公式中没有任何地方涉及个人满足感也就不足为奇了。满足感取决于人的个性,而个性化在标准化时代发轫之日起就被逐出了正轨

标准化公约并不优先考虑个人满足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黑马人物所感受到的不满、躁动和疑惑,经常遭到那些人生正轨制定者的忽视或贬低。抱怨自己没有得到回报的学生和员工常常被认为是在主张不该有的权利而遭到开除,或者由于他们认为社会应考虑自己的个性而遭到他人的嘲笑。如果你选择走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就会发现即使是那些最关心自己的人,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如上所述的一些负面意见。但这不是因为你的家人和朋友希望你墨守成规,而是因为你的选择与他们对世界观的基本认识相冲突。他们希望你成功,但他们能想到的获取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遵循标准公式:知道自己的目标,努力工作,并坚持到底。

因此,任何到达自己人生转折点的黑马人物都必须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你可以选择继续自欺欺人,相信如果努力工作就必将成功,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打破公约。


【ppk:下面我们看一则故事,作者花费了很多篇幅进行描述】

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英格丽德·卡罗齐都试图身体力行,去贯彻那句“同样做事,表现更佳”的八字箴言,只是她每次都事与愿违,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她喜欢艺术,并考虑在瑞典攻读设计院校,但她的家人明确表示,艺术不是一种正当追求;而其他人则告诉她,不管怎么说,她都缺乏成为一名艺术家所需的那些专业技能。英格丽德至今记得她一位朋友的父亲曾问她:“你为什么想成为一名设计师呢?你现在连画画都不会。”

听到这些失望之词,英格丽德常常感到自责。像生活在工业化世界中的任何人一样,她也接受了标准化公约的价值观——当然,联系其具体情况,她的标准化公约就是所谓的詹代法则。“在年轻的时候,我一直对自己充满怀疑,”英格丽德回忆道,“那时,我觉得要想开心,自己必须选择擅长的东西,而我也一直努力在这样做,只是我似乎从来都不擅长做任何事情。正因为我对任何事情都不擅长,所以我从来都没有感到快乐。”

英格丽德30多岁时搬到纽约,希望美国能给她提供新的机会。她立刻喜欢上了曼哈顿的繁华喧闹和丰富多彩,因为这与斯堪的纳维亚单调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为了获得工作签证,让自己能留在美国,她找到了一份公关助理的工作,向新闻记者推销奢侈品牌。她还从事自由职业,为企业做品牌和设计工作。正是这种稳定的就业状态给英格丽德提供了在曼哈顿生存下去的机会,但她内心深处仍渴望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角色。

十年过去了,当英格丽德完全听天由命地埋头发展自己的公关事业时,突然,一位以前的客户【ppk:人脉还是要积累滴】给她提供了一份不同寻常的兼职工作——瑞典-美国商会要求英格丽德为即将在文华东方酒店举行的室内庆典设计花卉装饰。“我以前从来没有做过与花卉相关的任何工作。”英格丽德解释说,“瑞典-美国商会的负责人之所以选择我来做这项工作,是因为我在瑞典长大,而且她认为从我以前为他们所做的设计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对颜色搭配很有眼光。”标准化公约要求我们遵循标准公式来获得卓越能力,而这种卓越能力将来又会给我们带来满足感——但愿如此吧。但黑马人物在追求满足感的过程中会发挥自身个性,而这就为获得卓越能力创造出最佳条件。要有效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尽可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只有详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欲望,你才能发现并利用适合展现真我风采的机会。在近20年中,英格丽德卡在教育的死胡同中,并经历了一系列的职业悲剧,不过最后她终于对自己有了相当清晰的认识。

【ppk:看看她对自我的认识,很具体】

她知道自己喜欢创造一些可以“让人们的生活瞬间变得更美好”的事物,从而给他们带来快乐。她讨厌做重复冗长的工作,她更喜欢有明确时间限制的短期项目。她喜欢给任务定下最后期限,因为这样可以激励她发挥得更好。同样,她喜欢有经费预算的工作,因为这些限制因素会激励她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她知道自己具有优秀的视觉理解能力,对颜色有一种来自直觉的悟性。她喜欢通过设计来传达信息。她喜欢干繁重的体力活,如搬运、锤击和切割。她喜欢在完成一个项目后立即得到客户的反馈,这被她形容为“即时满足感”。她喜欢烹饪。事实证明,制作花卉的手艺也包含了许多与烹饪相同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对她进行烹饪很有用:“你把所有成分搭配在一起,做成一道你可以端上餐桌供客人品尝的菜肴。”最后,她还明白了如何使事物看起来显得高贵奢华,但又不至于太过花哨,“这就是帮你从公司客户身上赚钱的地方”。

在年轻的时候,英格丽德对自己并没有这样全面的了解。但现在她意识到,为公共活动精心安排花卉装饰可能最适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英格丽德充满热情地投身于这个项目。她怀着一种淳朴的感觉去搜寻那些打捞而来的木头,然后敲敲打打,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做出具有田园风格的木箱。这些木箱里不仅装满了鲜花,还装满了瑞典流行的盆栽草本植物,如皇冠莳萝和百里香等。英格丽德用她敏锐的眼光挑选颜色,以确保花朵、草本植物和木板的颜色都协调一致,并与活动场所的其他装饰相得益彰。欣赏英格丽德创作出的最后成品,就像是在观赏一幅由鲁本斯创作的农产品店铺画,效果极佳,让人震撼。一位客人被英格丽德的花卉布置感动得泪流满面,她告诉英格丽德,看到这些花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雇用英格丽德的那位瑞典-美国商会主席也兴奋不已,后来,她经常请英格丽德为其他活动设计花卉装饰,并自豪地告诉客人她是如何慧眼识珠,“发现”英格丽德在这方面所具有的天赋的。该活动的主厨经营着一家米其林二星级餐厅,他把英格丽德拉到一边,对她大加赞赏。这个厨师还说,看到英格丽德布置的草本植物与自己准备的菜肴形成绝配,他简直高兴坏了。整个晚上,客人们络绎不绝地和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女士攀谈,只因她设计出了精彩绝伦的花卉作品。

 “那是一个伟大的自我发现时刻,”英格丽德告诉我们,“因为我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尽管当时没有什么存款,英格丽德还是在布鲁克林成立了自己的花卉设计公司——瓶罐工作室(Tin Can Studios)。起初,她的整个业务只是一个网站,上面贴满了她的花卉布景照片。但口碑传播很厉害,她很快就全身心地沉浸于花卉设计工作了。英格丽德说:“在创业初期,我没有任何开销,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工作,并且我不需要库存,因为客户会把钱预付给我,而我则用这笔钱购买所需花卉以及工作中需要的其他东西。”

当英格丽德决定辞去公关工作,全力以赴地去实现一个未经实践检验的商业理念时,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重要时间节点。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她对自己追求的新事业能赚多少钱没有任何概念,也不清楚自己的生意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此外,她也不是突然才开始“努力工作”,因为她一直都在努力。她显然也没有在一个让自己始终深感压抑的职业道路上“坚持到底”,而她以前就从未想过要在花艺行业工作。这也不是对现有体制的一种蔑视,她的客户在品味上通常比较保守,因为公司客户追求的是可靠性而非叛逆性。

相反,英格丽德决定永远抛弃标准化公式和詹代法则,并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曲折道路。她不是通过参加传统的花艺课程来学习这方面的技术,而是在实践中反复试验,以及通过向供货商求教等方式来了解关于花艺的知识。在新创一个花卉布景时,英格丽德没有遵循花卉艺术的标准模板,而是贯彻自己所理解的一些关于优秀视觉设计的基本原则。换句话说,她开始认真对待那句格言,真正重视自己的个性。“我真的不在乎其他花店老板是怎么把康乃馨扎成球形或把花扎成一束的,有时我想采取的做法和他们完全相反。”英格丽德解释说,“我把自己的花朵当成一个由学生组成的班级,其中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朵花更艳丽,那朵花应该躲在角落里,至于另一朵花,则应该看着我,并冲着相机微笑。”这样处理的结果就是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花卉布景,其特色在于手工制作的容器、现成物体的利用、丰富的材质、强烈的对比、出人意料的搭配组合以及油画般的色彩感觉。

她不仅成了一名花卉设计师,而且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变成了鼎鼎大名的花艺设计师——英格丽德·卡罗齐。


【ppk: 接下来,我们再看下另外两个人物的故事】

英格丽德的个性化成功道路不太可能被他人复制,因为别人不太可能具有和她完全一样的兴趣、能力,以及在生活中遇到和她同样的转折机会。但是,如果透过她叙述的独特细节,我们就会发现每个黑马人物成功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同模式

【故事一】

回想一下先前介绍的约翰·科奇,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高度理论化的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时感到自己和周围世界格格不入。“我当时正经历着一种阻抗失配(impedance mismatch)。”约翰借用了一个电气工程学术语来进行解释。“一位教授发现我缺乏兴趣,就问我,‘难道你不想出名?’但他所说的‘出名’是在一本杂志上写一篇也许会被十来个人读到的深奥难懂的论文。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名方式,包括通过教学或创作。”于是在读博的第二年,约翰由于自己的个性和学校枯燥的编程教学无法匹配而使他不得不选择退学。

他认为自己将会大有前途的计算机生涯从此宣告结束。“我觉得自己是人生战场上的失败者。”约翰说,“多年以来,我一走到伯克利大学附近,就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在他辍学不久,约翰就与硅谷一家初创公司的年轻首席执行官进行了一次面谈,因为这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想设计一种新型的个人计算机。约翰向对方传达了一个颠覆传统的观点:面向人类的软件(而非硬件)创新,很快将会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产生空前影响。史蒂夫·乔布斯对此深表赞同,于是他聘请约翰为苹果公司的第一位软件副总裁。

很快,约翰在为苹果II代和III代计算机设计开创性的战略软件计划以及第一个商用图形用户界面的过程当中,找到了个人满足感。“这是以前从未做过的软件,其编码方式与他们在伯克利大学学到的完全不同。那可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和英格丽德一样,约翰决定通过发挥自己的个性来追求个人满足感,从而掌握卓越的专业能力。

【故事二】

道格·霍尔也是如此。在30岁出头的时候,他从伊利诺伊州的皮奥里亚徒步来到英国农村参观著名的乡村花园,以便向世界上技艺最精湛的园艺师学习。道格解释说:“如果我想师从最好的音乐家学习演奏蓝调音乐,我可能会去芝加哥找巴迪·盖伊。但当时我想成为一名世界级的景观设计师和园艺专家,而这方面最好的导师都在英国。”道格在英国的学习经历并不轻松。他最初只能做一名普通工人,每天都在除杂草、挖土、推手推车,几乎没有任何报酬。最后,在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之后,他才可以在共进晚餐时和园艺设计大师切磋手艺。

两年后,道格花光了所有钱财,于是他飞回伊利诺伊州,在位于埃文斯顿的公寓凹室里开了一家只有他一个人的景观建筑公司。道格说:“你可以说我是在英国获得了园艺学硕士学位之后才离开的。”为了应用他新学到的技能,他说服Crate and Barrel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聘用他在其芝加哥旗舰店前设计并建造了一处园艺种植园。这个设计前卫的种植园和芝加哥人以前所见过的园艺作品都不一样,它受到了顾客、建筑评论家甚至当时芝加哥市长理查德·M.戴利(Richard M.Daley)的赞扬。道格借鉴英国的园艺理念并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表达,以一种泼辣大胆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城市路边文化所具有的魅力。他的园艺创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芝加哥市政府邀请道格在其主要购物大道——密歇根大道——的中庭地带也设计类似的园艺作品。

这正是道格日思夜想的挑战。

道格在芝加哥街道上变戏法似的创造出一幅壮观景象,他将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鳞茎植物和观赏性花草编织在一起,犹如一幅流动的彩色挂毯,并随着季节的轮换而发生相应变化,如此神奇的效果在美国城市景观中还从未出现过。道格还选用了一些人们完全陌生的新颖植物,如亮绿色的甘薯藤、古铜色的蓖麻子,它们会慢慢变成深红色;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园艺中居然使用了随处可见的甘蓝菜。所有植物都是根据它们抵抗汽车尾气和城市污染的能力来甄别选择的,并且在遴选过程中还要考虑每个种植园的微型气候条件,因为这些微型气候条件反映了其特定的阳光、风向和湿度等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经常在不同的地区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是道格在英国学到的另一门技术。道格的园艺杰作立即受到游客和已经审美疲劳的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并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元素。在接下来的20年里,芝加哥所有颇有名气的“密歇根大道中庭地带”都是由道格负责设计的。他的园艺理念在芝加哥被广为借鉴,现在芝加哥拥有长度超过100英里(约160千米)的园艺种植园,并被世界其他几十个城市争相采用。今天,21世纪的任何城市美化项目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融入动态生活设计,而这完全可以追溯到道格当初的开拓性创作。


尽管每个黑马人物在人生旅途上经历的坎坷颠簸都独一无二且无法复制,但他们开启该旅程而跨出的第一步始终是相同的,即优先考虑自己的满足感。当黑马人物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他们考虑的不是将来自己能拥有多少财富,也不会关注自己将来掌握的专业能力可以达到何等水平,相反,他们只是意识到出现了一个适合自己个性的发展机会,于是他们就抓住这个机会。从那时起,他们做出的决定是基于他们理解的自己是谁,而不是根据别人所说的他们应该是谁。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做出人生抉择,黑马人物不屈不挠地朝着可以发展出卓越专业能力的方向前进

这并不是说那些沿着传统职业轨迹行进的人就显得有点愚蠢或已经误入歧途。他们既不愚蠢,也没有走上岔道。那些选择按社会规定路线规划自己人生的人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支持。他们的人生旅程虽然可能显得刻板僵硬且缺乏变化,但很多人已经凭此走向了成功。我们不会因一个人为了取得成功而采取任何特定的道路而加以批评,而是希望打开一本厚厚的地图册,找出里面未被发现的条条道路,但这本地图册却因人们对标准化公式的盲从而落在角落,被灰尘掩盖。


无论你是在考虑沿着社会规划好的阳关大道行进,还是打算披荆斩棘地探索属于自己的曲折小径,接下来的四章都将告诉你该如何前进。每章都会具体描述构成黑马心态的一个要素。这些实用的可操作要素都基于一套强大的概念性原则,而这些原则不但脱胎于21世纪的科学,同时也属于一种跨学科的领域。由于它推动了个性化时代的出现,因此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个性化科学。当你阅读本书后面的内容时,这四个要素将会被逐渐结合起来,为你提供对这个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中所处位置的一种新颖理解。它们将告诉你如何在当下的生活中无须等待,就在此时此地,驱动并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满足感

我们之所以难以相信黑马心态的四大要素,或者说相信这些要素对自己有效是如此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一生中都习惯于通过标准化心态来看待成功,甚至对激情、目标、毅力和成就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我们也深受标准化公约中陈腐观念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个性化成功之旅中最困难的部分不是采用新的思维方式,而是抛弃旧的思维模式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为黑马》——摘抄2(用个性化的方式摆脱标准化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