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之四

今天读第六章“班级日常管理:从惩戒式约束到导行式期待。”第七章:“人际交往:从单向度交往到多维度相处”。
赫尔巴特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做,一是管理,一是教育。而班级管理就是集两件事于一身的最难做的工作。”这句话道出了班主任工作的本质,班主任工作离不开班级管理,而管理的目的在教育。什么样的班级管理真正具有教育性?

一、把握班级发展节奏:从底线规约到自主建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自有节律,根据班级发展的一般规律。王老师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初级松散阶段、中期磨合阶段、后期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关注点不同,目标也应有别,才能更好的实施管理即教育管理促发展之目的。

在初级阶段,班主任要从班级发展大局出发,建立基本的班级日常行为规范,个别问题要先搁置,“一切求稳”。在中期,要从班级岗位建设入手,激发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开展各类活动,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与家长保持常态联系,引导家长有效陪伴孩子,使其成为孩子成长背后的重要支持性力量。在后期发展阶段,要注重班级品牌的建设,需要关注班级不同类型孩子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发展。这里有一个事例“三五个女生进行手工印章,并在班级私下售卖,王老师以班级社团招募的名义让这个小组合法化,同时交给他们一个任务,手工制作班级奖品,后来这个“地下组织”变成了推动班级特色活动的重要力量。”处理得非常智慧,可见班主任深入学生时期接纳他们的现状,并巧妙的进行正向引导,是何其重要。

二、改变教育视角:从行为“矫正”到接纳唤醒。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在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要把握孩子的生长节律,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成长。要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首先得改变自己。
1.改变心态:接纳而非抱怨
“差异即财富”。把表现差的孩子当做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从心底接纳每一名学生,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多一份平和与理性。认识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时刻在变化,不要因孩子的过去推断他的未来。“淡泊名利”。从容积极应对工作中的所有问题,宽容,坦然的迎接每一个班级,接纳每一名与其生命相遇的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如果这个孩子是我,长大以后我会怎样?如果他是我的孩子,我又是什么感受?
2.改变视角:反省而非问责
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平等交流,捕捉学生的情感动态,了解其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一个个特殊的教育信息蕴含着一个个教育契机。
3.多一些预设“干预”,少一些事后“问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源于“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更好”。班主任在加强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有预设能力,在事情未发生之前交给学生如何应对的方法。例如“呼啦圈”事件。小孩子的很多错误都是在无意识中放假的,他们起初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对一名小学班主任要能够预测问题,要善于用教育的眼光去审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透过学生的表面语言和行为,寻找问题的根源,通过一个问题解决,实现迁移预防一类问题的发生。

三、顺应学生成长节律:从行为外塑到精神内省
班级日常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的自主管理,能促进学生精神内省,实现学生的内生长。

班级管理纪要“管”更要“理”。静态的,被动的,表层的”管“只是一种约束制约,而动态的,主动的,深层的“理”,重在引导,重在提升,这才是管理的宗旨。所以班级自主管理要做到管与理的有机结合;根据班级发展的阶段性,梳理出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寻求最合适的解决办法;理清班级发展方向,立足起点,瞄准方向,制定科学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引领学生拾级而上,让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29)《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