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留情》:半路夫妻,全靠互相怜惜

俗话说,半路夫妻,永远是贼。

有点偏颇,但也能理解。因为进过围城、受过伤害的人,再次踏入婚姻时,感情很难纯粹,心思却变得复杂。

为了各自的钱财和孩子,步步为营地防备,斤斤计较地打着算盘,可悲,也可怜。

张爱玲的《留情》写一对半路夫妻,在失去与得到之间,虽然心意难平,却依然愿意用真情和关爱相濡以沫。

作者似乎在提醒世人,既然陌路相逢,选择了搭伙过日子,何不以诚相待、彼此拥抱呢?

就像小说的结尾: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然而敦凤与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还是相爱着。”

人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半路夫妻,全靠互相怜惜。

1、老夫少妻的结合


米先生与敦凤是半路夫妻,也是一对老夫少妻。

结婚时,他已经五十九岁,她才三十六岁,相差二十年多岁。

敦凤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有一张“滴粉搓酥”的脸庞、一只“希腊型的正直端丽”的鼻子、鼻孔细小又高贵。如今胖了,丰腴的身材像一只清水粽子。




她出生在上海数一数二的大商家,十六岁就嫁了人。丈夫是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一笑起来时,眼睛坏坏的。二十三岁那年,丈夫不幸病逝。

守了十几年寡,有一次在亲戚家,敦凤认识了米先生,后来就嫁给了他。

米先生是股票公司的职员,有一定的地位,也有学问,去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在社交场上,他虽然缺乏幽默,显得寡淡,但人很实在,也很知礼。

至于米先生的长相,张爱玲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

说他是,除了戴眼镜外整个地像婴儿,虽然穿得西装笔挺,却像打了包的婴儿,而他光洁整齐的脑袋,“像个三号配给面粉制的高桩馒头,郑重托在衬衫领上。”

显然是不登对的两个人,当然也各有所图。




流年似水,世界不断改变。

与亲友迎来送往中,敦凤冷眼旁观他人生活,不禁发现,以往光鲜的,如今惨淡了,以往莺飞蝶绕的,如今红杏寂寞了。

成人的世界很艰难,各有各的将就和妥协。她再看自己处境,经历过悲欢离合,又重新开始安逸的新生活。

书上写道:

只有敦凤她,经过了婚姻的冒险,又回到了可靠的人的手中,仿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对于第二桩婚姻,敦凤并非心满意足,而是心意难平。

自足也好,不足也罢,全都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比较。


2、“我是,全为了生活。”

经历过失败婚姻的人,重新选择时就格外小心翼翼。

第一次婚姻,也许出于感性的冲动,第二次婚姻,就会凭理智左右衡量。

米先生的第一桩婚姻并不幸福。妻子是他留学期间的女同学,那时候,出国留学的女孩很稀罕,僧多粥少,两人没有夯实感情地基就匆匆结婚。

她是个神经质的女人,敏感,暴躁,两人在一起的那段岁月,不是仓促糊涂,便是不断吵架,没有留下快乐的回忆。

所以对第二桩婚姻,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冒冒失失,而是做了打听和计划,确保自己晚年可以享一点清福和眼福。

依照这个目标,米先生选定了敦凤。

对敦凤来说,她的第二桩婚姻,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

她和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很像,一心想通过婚姻寻找一张长期饭票。最好,这张饭票漂亮一点,体面一点,不伤害她作为女性的虚荣心。

怀着这样的目的,她与米先生虽然不是一见钟情,却是你情我愿,一拍即合。

有时候,敦凤回娘家,跟还算聊得来的舅母发发牢骚,说说体己话。

她告诉舅母,米先生很好,答应将来遗产分配上不会亏待她,但自己跟他很难发生感情,虽然同床共枕,那个事几个月才做一次。

她还向舅母吐酸水,米先生近来天天去看望病重的前妻,自己并不为此吃醋,因为自己对他也没有感情。

她虽然不为感情吃醋,但凭着占有心理,就是觉得不舒服。

常言道,婚姻像两个人合伙开公司,需要同心同德的经营。那么,半路结伴同行的夫妻,更像是对生存进行合作,男女搭伙,各求所需。

敦凤对自己的婚姻这样定义:“我是,全为了生活。”




为了钱,为了自己的生活,她也要小心照应好他的饮食与冷暖,希望他多活两年。

赤裸裸的话语,透露了赤裸裸的人性,也揭露出半路夫妻赤裸裸的真相。

半路夫妻,为了自己而关爱对方,到底是一份可怜的情感。

但如果少了这份怜惜,便也失去了搭伙过日子的温暖和意义。


3、半路夫妻,全靠怜惜

《留情》写的是婚姻的横切面,却可以借此窥见生活的全貌。

两个人过去的山重水复,当下的柳暗花明,在日常的琐碎中忽隐忽现。

这是平常的一天,米先生原本准备去看望病重的前妻。当他告诉敦凤时,对方没有阻拦,语气却显得不悦。

换做以前,米先生我行我素,根本不在乎对方怎么想;如今,他学会了迁就。所以他主动表示,看望前妻的事搁一边,先陪敦凤去亲戚家。

寒冬,微雨,两人坐在黄包车上。他隔着几层衣服,感觉到她的肩膀与温柔。敦凤同样如此,挨着自己男人的肩膀,觉得很平安。




车子一路向前,敦凤和米先生虽然肩并肩,两颗心相距甚远,各自望向一边,各看各的风景,各想各的心事。

张爱玲借用一个巧妙而自然的细节,描写敦凤内心的苍凉,也连缀起这对半路夫妻的心路:

途中,敦凤看到一栋灰色洋房,阳台上挂着一只鹦哥,呱呱地叫着,这让她想起之前的婆家。

本来她要指给米先生看的,但是出门前闹了小别扭,于是懒得搭理他。

这情形,正如汪曾祺所说:“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在亲戚那里,聊着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敦凤多次提及去世的前夫,似有意,似无意,既理直气壮,还没完没了,说出的一些话全然不顾先生的感受。

而米先生呢,人虽坐在这里,却总是心不在焉,记挂着去看前妻。

倒不是他对前妻还有多深感情,毕竟她是自己孩子的妈,毕竟,曾经一起度过青春岁月。现在她快死了,他觉得自己的一部分也会跟着死掉。

米先生中途去看完前妻,折回来接敦凤一起回家。这种体贴和在乎,让她生出欢喜。

他的忧虑和酸楚,她不懂得,也不要懂得。

她的不满与委屈,他不明白,也无心明白。




这对半路夫妻,互相利用,彼此不懂,她也跟别人说,自己对他没有感情。但到底还是从心底生出温情、怜惜、相濡以沫的信靠。

归途中,敦凤暗自想,再经过那栋洋房时,“不要忘了告诉他关于那鹦哥。”

不管怎样,她愿意向他敞开心扉,愿意用自己的一点真情,与对方在严寒中依偎着取暖。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余韵却绵长。


4、珍惜已有的那点东西

在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当中,《留情》是不怎么有名的一篇。

1946年,小说集《传奇》出增订版,张爱玲将《留情》放在第一篇。由此可见这部作品在她心中的位置。

张爱玲研究者止庵先生认为,张爱玲一路写下来,写到《留情》的时候,她对人生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份理解便是:

“人生最普通、最根本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或者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去奢求什么,而是珍惜已经有的那么一点东西。”

人生如同旅行,来来往往,过去的终会过去,丧失的已然丧失,提前离开的人,注定是时光的过客。只有身边触手可及的伴侣,才是真实的归人。

与其对昨日恋恋不忘,不如将今天好好把握。

与其怀念已经失去的,不如珍惜当下拥有的。

敦凤与米先生这对务实又恋旧的半路夫妻,余生岁月里,心里虽有遗憾和不甘,终究愿意向对方靠近,相依为命,相互怜惜。

张爱玲的那份深刻理解,也正是她笔下人物在失去又重得之后,对人生的痛的领悟。

就像一句宋词:“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人生无常,长路漫漫,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愿所有眼前人,都被怜惜。



注:图文部分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爱玲《留情》:半路夫妻,全靠互相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