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书照合(发票校验)是通过某种票(比如 下面图中红框框中的纳品书,或者购买发注票,分纳契约等)来进行的。
现场一般使用 纳品书,购买发注票/分纳契约 这两种。
通过纳品书来做请求书照合。
这个号一般来说是仕入先(供货商)送货的时候送来的。
MIGO 保存。
比如我们这里的纳品书番号是 4500017375-N01 (这个是仕入先系统中出来的号,打印给我们)
使用纳品书番号也可以进行照合。
购买发注票上,如果 入库基准请求书照合 没勾上,那么就是购买发注基准。
画面上就像下面这样:
当然,如果不考虑分纳(分批交货),也没什么意义。
现在来做分纳,然后看分纳的情况下,购买发注基准 和 入库基准 的请求书照合有什么区别。
1,ME21N 购买发注
发注票:4500017376
2,MIGO 分纳
纳入50个
纳入30个
纳入20个
3,请求书照合
即使纳品书番号 4500017376-N03(纳品20个的那个号)也把整张发注票(100个)都带出来了。
就像上面放出的这张图里这样,任一纳品书番号 和 购买发注票 抽出的请求书是一样的。
这个其实非常不好,容易造成混乱,现场一般不使用。
就是在购买发注票上把 入库基准请求书照合 给勾上。
1,ME21N 购买发注
再做一张购买发注票。这次把 入库基准请求书照合 给勾上。
购买发注番号:4500017377
2,MIGO 分纳入库
入库40个
入库50个
入库10个
看一下履历,分纳
3,MIRO 请求书照合
现在就非常好了。只显示那个纳品番号对应的数量。
如果现在用购买发注/分纳契约来抽的话,能抽出全部的3条数据。
现场一般用这种方式。
把上面那个图再拷一下。
这次输入纳品书 和 购买发注号 效果就不一样了。因为这次是根据入库基准来的。
现场一般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可以check 入库数量对不对。
比如自己公司 和 别人的公司之间要对账的时候,要一条条对,不可能搞个合计出来,没法对了。
仮保存 = Hold(持有)
未転記 = Park(预制)
転記 = Post(过账)
这里说的是 有些公司,尤其是大公司,会用一些临时工来录入请求书。
但是这些临时工缺乏专业知识,或者说毕竟是临时工,只允许暂时保存(未转记)。在真正录入系统之前,正式工(就是下图的专家)要检查一下,OK的话才会转记。
当然专家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暂时保存(未转记),待信息完整之后,再做转记。
1, 仮保存 = Hold(持有)
假保存 就是临时保存一下的意思。比如干着活呢,突然来个电话,或午休了,就先临时保存一下,等下回来可以再打开接着干。
像这种情况,不会产生任何真正的票,比如 FI 票等。
购买发注履历也不会更新。
假保存之后,可以变更,甚至可以删除。
2,未転記 = Park(预制)/ 完了として保存 = Save as completed (已预制且已完成)
未转记 或 完了保存 都会生成 FI 票了。
虽然是生成了,但是尚未转记,就是还没生效。
未转记的时候,借贷不平 也没问题,因为还在改嘛,
完了保存 状态的话,借贷必须平衡,否则保存不了,因为都完事儿了嘛,接下来领导要审核了。
实际工作当中,几乎没人用 完了保存 这个状态,未转记之后就让领导审核去了。
下面来做个例子。
发注票番号:4500017378
入库号:5000012443
打开Worklist,可以看到各个状态的流转。
然后就能看到Worklist中显示了 假传票。
双击即可打开,从而可以继续工作。
未转记 比较奇葩,没有按钮,只有菜单 编集 > 转换为传票未转记(伝票未転記へスイッチ)
然后看界面上按钮栏也变了,显示了 完了保存 和 转记 按钮。
这时候 金额 栏位 和 残高 栏位 不平,我们点一下左上角的保存按钮进行保存到 未转记。
看一下 Worklist ,假传票下面的票已经流转到了 未转记传票 下面。
看一下购买履历。未转记 FI 票 (Parked Invoice)已经生成。但是注意到后面的 金额还是0,因为仅仅是生成而已,还没有生效。
直接点 完了保存,会报一个Message。点击 出力 按钮,就能看到是什么Message了。
完了保存的话,必须要借贷平衡才行。
把借贷弄平,再试一下。
再看发注履历,发现仍然是 未转记 FI 票(Parked Invoice),但是后面的金额已经填上了,说明此时的 FI 票是一个有效的票,可以送上司审核。
实际工作中很少用这个按钮,到未转记 基本工作也就结束了。
借贷虽然在未转记状态,功能上可以不平,但你也可以弄平啊,谁会不弄平就给领导审核呢。
双击Worklist的那张票,上司审核之后,点击转记。
Worklist 已经没有了。
发注履历也变成了 请求书受领。也就是说已经变成了一张正式的 FI 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