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心学 | 心学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理解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个人认为天理的本体不可以区分为仁和智,仁和智的情形可以通过喜好表现。为什么这样说?理只是一,智者看见说是智,智者所喜爱的,是水;仁者看见说是仁,仁者所喜爱的,是山。

智者为何喜爱水?水的特点是动,智者的性情也好动,动与动相互感应而产生感情,所以智者喜爱水。仁者为什么喜爱山?山的特点是静,仁者的性情也好静,静与静之间相互应和而出现感情,所以仁者喜爱山。

智者的性情好动,那么他自得的妙处,周流而不会停滞,所谓顺应而不会穷尽,事情很多而不会被困扰,怎会不快乐呢!仁者的性情好静,那么他人生之路的畅通,安静而长久,所谓乐天而知命,安居本土而为人仁厚,怎会不长寿呢!

仁和智只是一理,山和水只是一物,动和静只是一个征兆,快乐和长寿只是一个功夫。只是有些人的领悟未能完全,导致称说有所偏颇,喜好有所区别。本来是合而为一的,不过有些人只看到各种不同,是因为不能明白“至一”的道理。如果能体认到一的奥秘,那么仁、知、山、水、动、静、乐、寿等,其实是能够一以贯之的。

这里的仁者、智者,两者都是指别人的言论,与《易经》说的“智者看见说是智,仁者看见说是仁”相同,都只是关于仁、智的片言只语。

圣人希望形容仁、智的情形、功用,不如这样说吧:希望学习者去深刻体会,懂得其中情形,探究精深内涵,就可以懂得仁和智全部都具备于一心,另外,把仁和智一以贯之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因此,一阴一阳才叫做道,偏向阴或偏向阳的都不是道;动静合一才叫做神,偏向动或偏向静的都不是神;乐寿都能得到才叫做有德,偏向乐或偏向寿的都不是德。仁和智都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仁以厚重为本体,仁的本体不可见,山是可见的,所以用山来比喻仁的情形,观察山,那么可以看到仁的情形了;智以流动为本体,智的本体不可见,水是可见的,所以用水来比喻智的情形,观察水,那么可以看到智的情形了。

比喻山水还是不足够,因而又补充说智者好动,用智者喜爱水去表达智的动,向动求智,那么智的情形可以懂得了;又补充说仁者好静,用仁者喜爱山去表达仁的静,向静求仁,那么仁的情形可以懂得了。

比喻动静还是不足够,因而又补充说智者快乐,没有固定的形态,不被周边的恶习所侵染从而没有什么不利的事情发生,有什么快乐可以相比呢,懂得其中快乐,那么智的功用就显著了;又补充说仁者长寿,出生与万物共生,为理想而奋斗终生,有什么长寿何以相比呢,懂得这个长寿,那么仁 的功用显著了。

圣人反复叮嘱,用各种形容、以实物去比喻两者的情形和功用,不过是希望人们察见仁和智的本体合一,体认这个天理,理会“全体大用”罢了。我担心学生们纠结于言语和经验,各自用主观的偏见去理解,导致和这句话的真意相距甚远啊。偏向动的,寻求智于水、于动、于乐,而不知道已经陷于偏于一面的动;偏向静的,寻求仁于山、于静、于寿,而不知道已经陷于偏于一面的静。这就是智者看见说是智,仁者看见说是仁,与人们每天接触而不懂得其中道理相同,因而懂得君子之道的人很少。

如今特意与你们说破,希望大家各自勤加体认,各自以仁和智去体认,又以仁智合一未分去体认,才是体认天理的功夫,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权作勉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甘泉心学 | 心学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