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先深度后广度

道:是天地万物的演化运行机制,中国哲学的信念之一。[1] 认为道决定了事物“有”或“无”[2]、以及生物“生”或“死”的存在形式;[3]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和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是万事万物在道协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 --维基百科

自然:不是现在说的自然,而是神造的东西,也就是本来就存在的东西(如:构成世界基础的物质,夸克、原子、分子等),本来就会发生的事情(如:生物需要输入也就是吃或者摄入能量才能维持生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 --百度百科

一提供能力,通过对一的各种变化和生成了二,同样对二进行各种变化和组合并利用二的能力生出三如此往复生出万物

举例:

  1. 假设原子是一,通过对一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分子,如果分子是二,那么通过对分子的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三,也就是实际的物质,或者生命体。例如碳原子(一),通过不同结构的组合我们可以得到石墨和钻石(二),利用石墨的特性或者说所拥有的能力我们又可以造出耐火材料、导电材料、耐磨材料、润滑剂、耐高温密封材料等等等等(三或者万物)。

  2. 在计算机中电就是一,利用电产生0和1两种信号,这就是二,通过对二也就是0和1的何种组合我们可以产生各种信号(视觉、听觉、数据等等)来构造出现在千变万化的还在不停发展的计算机互联网元宇宙的世界。

道的特性:

  1. 道是相对的,一是二的道, 二是三的道,如果用了一,二就不能违背一的道而单独存在或者运转,例如计算机用电产生了0和1两种信号,那其它信息的组合也就只能围绕0和1而产生。

  2. 越基础的道提供的能力越简单越基础,利用基础的道产生的能力,我们才能更灵活的通过组合构造出下一级道的丰富强大的能力。

总结:

世间万物皆是树状结构,在这个道所产生的世界里知识是无限的,但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谓人有涯而学无涯,我们不可能去了解世间的万物。就如前端知识,每年都有层出不穷的工具框架出来,如何应对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小知识无穷无尽,但小知识一定被大知识管控着,所以就要充分利用道的特性去快速了解背后的原理和底层逻辑。基础的道为下一层的道提供能力,但是基础的道提供的能力反而简单,且下一层的道不能违背基础道提供的能力而单独存在。例如前端的各种工具和框架,不管有多少也是在浏览器或者node环境中才能运行起来,这些工具和框架的功能不会超出底层的道提供的能力范围。例如我们的编程语言,为什么学了一个以后再去学另一个觉得相似的地方很多,那是因为语言再多也是基于计算机这个载体来执行代码的,不可能超出底层基础提供的能力。所以我们要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运作,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技术,首先需要垂直深入的学习,从一个领域的深入学习,了解领域的每一层所提供的能力,直到最底层,就可以触类旁通了解另一门技术,另一个业务,社会及世界的运转。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要先深度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