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第三讲)

【本节主题】

精神分析访谈过程的细节指导


【本节简介及学习收获】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进行精神分析访谈过程的细节指导,包括访谈前的准备、取消访谈的规则、关于诊断、面对来访者的提问、与来访者分享动力学分析,以及评估不可改变因素的临床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你将了解在进行精神分析访谈时要把控的细节。


【你将听到】


图片发自App



【思考作业】

咨询师为什么要告诉来访者他的诊断结果?如果你是咨询师,你打算怎么告诉来访者他的诊断结果?


1

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再一次遇见。今天我们开始第三讲,今天课程的内容可能稍微有点多,包括第二章的一部分内容,还有第三章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从这一个小节开始,表达对患者的理解。


来访者在找我们之前,虽然他已多方打听比较,但是他并不确定,我们就一定能够帮到他。事实上,他已经被自己的问题困扰了许久,甚至都不相信有人真的能够帮到他。尤其是当来访者自己都认为自己快要发疯了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的这个人不仅没有鄙视他,或者说因为恐惧而远离他,居然还能提出一个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解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在传递给患者以希望。


另外,评估来访者对初步分析的反应也非常重要。我只想跟大家强调一点,就是在初始访谈中,治疗师必须了解患者是如何接受解释的。这样呢,他才能调整自己的临床风格,是基于患者的特定需要相契合。


好,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商谈治疗契约的具体事宜。这个契约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设置”,它所起到的作用就像是我们治疗的这个房间,它必须是稳定的,这样才会给来访者的自我成长,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同样的,也可以使治疗师把注意力,放在来访者所呈现的动态心理治疗上。


我们需要先把这个治疗的房间盖好了,确保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外部的环境,然后我们再开始治疗。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影响到来访者的因素太多了。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来访者,我们必须要一个非常稳定的外部环境,不要让这些外部的环境来影响我们,这才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去理解来访者。


关于契约部分的内容,南希列举了访谈时间、访谈的日期和每次访谈时间的长短、费用的问题、取消访谈的规则,还包括在什么地方进行治疗、频率是什么样的、每次的持续时间、收费的方式、双方请假迟到的规定……


关于费用这部分,因为通货膨胀或者是紧缩的影响,我发现有些治疗师他还会定期地调整价格,这些也会成为契约部分的内容;有些治疗时还会跟来访者签订书面的契约。我在医院跟诊断为重性精神障碍的来访者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在那段时间,我还会要求他们提供一个紧急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总之呢,不同的从业环境以及你自身的经验,可能会让你在契约中添加不同的内容。但是不管这个内容如何,一定要与来访者充分地讨论并达成一致。


2

好,我们一起来关于取消访谈的规则。


南希说,“以我看来,订立一些行之有效的协议规定,视为免除治疗师的不满情绪。”他在书里也说到,因为他是在家里从业,那么来访者不来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所以不涉及到租用他的时间段,而不付费的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出现。


而对于这个观点呢,实际上我并不是完全同意。当然,大家可以在你自己从业的过程中去体会。我个人认为是否订立取消访谈的规则,要根据我们对来访者的评估来定。而且根据我的经验,这一个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地处理来访者的阻抗。


当然,对不同的病人处理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对于边缘性水平的来访者,订立一个这样的规定,可以有效地去约束他的行为。


还有一个在初始访谈中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要强调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对于我们的来访者跟我们建立一个很好的治疗关系来说非常重要。保密例外是在为了以防后期在来访者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可能我们要做出一些行为,来访者也需要提前知道。


3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关于诊断的部分。我非常同意南希的观点,他说“我们要坦诚地告诉病人他的诊断”,他认为坦诚的告诉病人他的诊断,至少有以下五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就是,它会传递一种尊重,这是来访者的知情权;


第二个,是在传递一种信任。我们可以想象,当你生病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那个时候你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你一定是很焦虑的对吧,而且这种伴随未知的恐惧感也是很强烈的。


实际上,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我们的患者有时候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被信任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我不知道我们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感觉,所以说坦诚地告诉病人他的诊断,还有第二个作用,就是传递信任;


那么除此之外呢,还在传递一种安全感。或者我们可以帮助病人降低他的恐惧感,实际上不能说的才是最可怕的。另外,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它是什么,那就有可能治愈它对吧。


至于第四点,就是降低病耻感。这在精神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大概意思就是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他们会觉得自己很丢人,觉得这件事情是不能够对外人讲的,他们自己会觉得低人一等。


我们可以想象我跟患者说,你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但是我在传递的同时,我的态度是很笃定的。那这个时候,实际上我们在传递给他一种感觉,就是“你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实际上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么,在患者的这个眼睛里,他也能看到我们治疗师在努力地尝试去帮助他。这种有人陪伴的感觉,就会让他这种病耻感得到有效的降低。


除此之外,当我们跟病人坦言他的诊断之后,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合作。得知自己的诊断之后,来访者才有可能会配合治疗。假如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是什么病,然后一个医生过来把一些药开给你,跟你说吃这个药,然后就能把你的病治好。


不少的来心理咨询的患者,有的时候他们可能是刚刚看了一下精神科,才跑来的。他为什么又要来看心理咨询,就是因为他想知道更多的东西,否则的话,这个药他可能就不会吃。


所以我说,在我们知道自己的诊断之后,才有可能会更好的配合治疗。然后在这种治疗的过程中,我们的患者也可以获得对于自己这种疾病的掌控感。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我刚刚说到的,我们对我们的病人坦承他的诊断,实际上会有六个作用:第一是尊重,第二是传递信任,第三是传递安全感,第四是降低病耻感,第五是促进合作,第六个是帮助患者获得掌控感。


那么,如果我们不告诉患者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如果我们不告诉患者,只会让患者的想象持续发酵。他要么掉进这种无边无际的焦虑里,要么掉进被蒙在鼓里的愤怒里,或者是与我无关。


我在精神科工作,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同行还秉持着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通常我们不跟他讲他得的是精神分裂症,原因大概就是担心患者听到之后会崩溃。与此同时,就会采用各种哄骗的技巧,让患者服药。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方法的效果其实并不好。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精神科工作了八个月左右的时间,经常会看到有一些患者被他的家人强迫送来住院。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有这个病,所以他们就不会吃药,那么他们的病情就很容易复发。


4

好,我们接着来看患者提问部分。


就像我们对来访者会好奇,在人际情境中,来访者对我们同样也是好奇的。所以,向来访者发出这个邀请,也是一种尊重的态度。患者总是对的,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随着临床工作进展,你终将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具体如何回答呢?依然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我建议大家借鉴的是,在初始访谈的时候面对这些问题,和治疗开始之后面对这些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另外,如果有人提到了不合时宜的问题,那么治疗师既要兼顾诚实,又要自我保护。我们可以拒绝,这或许也会为来访者树立榜样。实际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会发现有不少来访者,他们是不会拒绝的。那我们可以想象,当他发现治疗师居然可以如此地拒绝,而且还不带有任何的敌意,那么或许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崭新的经验啊。


在我的治疗工作中,我会直言不讳地告诉来访者我的受训背景,但是个人隐私的事情通常我不会回答。


但是当来访者真的问到我,关于个人隐私的事情的时候,通常我会不带任何敌意地跟他解释原因,并跟他深入地探讨他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他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5

好,接下来我们看与患者分享动力学分析这个部分。南希也是以举例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与患者分享动力学分析的,我认为他说的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需要大家记住的一点是,这部分第一段开始与患者分享DSM诊断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动力学分析,但是两者都应该切记,所有的假设都只是推论,具有局限性,应与患者共同检验其真实性。


在不断理解患者心理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正与完善这一个假设。这也是我通常会跟我的学生讲到的,你在每一次访谈的时候,可能都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假设,然后又不断地在验证你的假设是不是正确,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那我希望看到这部分的时候,你能够原谅自己暂时不那么敏锐、不那么智慧,但是这么说不等于你要放弃追求变得敏锐和更加智慧。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的来访者,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去追求进步的,因为这就是来访者雇我们的原因,他们希望得到我们的好。


但是向来访者求救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忌讳,这不等于直白地跟来访者说,“我也不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你觉得呢?”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真的会让来访者丧失希望。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到的,我们要给来访者以希望这部分吗?所以我们不能做让来访者丧失希望的事情,但是你可以说“这个现象看起来的确令人费解,我想这个问题的存在也一定令你焦头烂额。通常来说,看起来越复杂的问题,它形成的原因可能就越深。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自由联想来找到一些线索,比如说你还记得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好的,第二章结束,这部分邀请大家要记住一句话:与患者访谈,尤其是初始访谈,需要治疗师摒弃所有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框架。因为患者前来不是要为老师的博学所倾倒,而是想看看这个人所受的专业训练是否能够帮助他。


6

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第三章。


这章重点阐述了评估不可改变的因素的临床意义。这些不可改变的因素主要包括六个,第一个是气质;第二个是对心理有直接影响的遗传性、先天性及易燃性的因素;第三个是由外伤疾病或中毒引起的、不可逆的大脑改变;第四个是身体的不可变特征,包括慢性躯体疾病;第五个是不可改变的外部环境;第六个是个人经历。


不可改变的因素可能不仅限于这六个。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下这六个不可改变的因素,南希说道,“大部分关于心理治疗的著作都强调以变化为目标,而较少关注的是,对那些不可改变的生活特征的适应,包括对不可改变现实的补偿。”


治疗师接受患者的不可改变,实际上是打开了一扇通向建立更良好,更真实关系的大门。当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改变。那么,对于治疗师来说,承认不可改变的因素的过程,也是打破全能感的过程,它是对治疗师自恋的一个挑战,因为接受患者的不可改变,肯定不如手到病除那么令人激动。


此外,南希提到,对于患者来说,这种交流开始会经历一个哀伤的过程。因为他来求治时,不可避免地怀着某些婴儿期一样的希望,希望出现奇迹般的变化。


然而,这种交流也提供了一个自我力量的典范。因为患者看到治疗师能承认令人沮丧的现实,却并没有陷入沮丧而颓废啊,这在无形中实际上在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即便如此,生活还要继续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好,关于第三章我还想说的是最后一部分:关于个人经历部分有一种行为,希望大家警惕,那就是出于人类固有的同情心,治疗师总是习惯性地暗示患者,他们能够消除过去的伤害,而不是设法帮助患者接受过去病史,生活继续。


当然,这里还有治疗师自己的防御以及自恋在起作用,就是我们希望成为权威或者是无所不能的人。相对于消除过去的伤害,我们或许只能够跟患者一起待在他的悲伤里去体会,并理解他、陪伴他。在临床中对于患者而言,这些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好,关于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就到这结束了,大家再见!


【领读心理咨询师】:李雅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壹心理|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第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