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我的错:我们为何会自责

和“都是你的错”对应的责任混淆,叫“都是我的错”。前者是要求别人为我们的感负责,逃避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责任;而后者是我们想要为别人的感受负责,承担我们不该承担的责任,令自己生活在不必要的内疚当中。

心理学里有一个效应叫“流浪猫效应”。这个名词说的是,有个善良的女士,散步的时候看到一只流浪猫,觉得它很可怜,就把它带回家喂养。过了几天,她去散步又遇到一只野猫,觉得它也很可怜,只好又带回了家。第三只、第四只。。。。附近的野猫好像都被她遇到了。很快,她家变成了猫窝。她一边在家养猫,一边怨气冲天,觉得自己的生活被这些猫给毁了。可要扔下这些野猫,又于心不忍。于是,她就成了猫奴。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善心,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都应该有边界。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警惕好心突破了边界,最终损害了彼此的关系。

在心里咨询里面,边界是一个挺重要的词,“我们需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独立性,我为我的生命负责,你为你的生命负责,绝不轻易越界。”人总是有亲近别人的渴望。因为这种渴望,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承担比人的痛苦。可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限度。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而是我们的能力不够。边界就在那里,很客观,我们只能承认和遵守。

最难坚守的边界,算得上是家人之间的边界。在家人之间,经常发生子女把父母的矛盾归罪于自身的错的情况,对这种关系充满内疚和自责。为什么我们要把明明不是自己的责任,看到自己的肩上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宁可忍受内疚和自责,也不想承认,在一段重要的关系中我们居然是无能为力的。相比较内疚和自责,无力感更让人难以忍受。很多习惯自我苛责的来访者,都曾经面对过一段难以处理的关系。自我苛责也许就是他们适应这种关系的应对机制。

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好,总是吵架。我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三角关系。“都是我的错”是被三角化的人经常会产生的典型心里。他们没有办法解决别人的矛盾,就把别人的矛盾变成自己的问题,以此告诉自己,我是有办法的,只是我没做好而已。

边界的含义是,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我们都需要承认,我们跟他是不同的人。有些困难,只能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有些决定只能他自己来做,无论他的决定在我们看来有多糟糕。因为,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如果你总是把关系的错误归为自己,经常觉得内疚和自责,那也许你该提醒自己:这不是你的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是我的错:我们为何会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