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历史正名,指日可待

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昨日在杭州开幕的消息让我兴奋了很久,从去年与某个学者的讨论中,感受到他对于网络文学的仍处于一个消极的态度,不禁让我黯然失色。难道网络文学和严肃文学之间的距离真的如同鸿沟一样大吗?

据人民日报报道:“本报杭州5月17日电 (记者管璇悦)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17日在浙江杭州开幕。400余名来自海内外的网络作家、专家学者、产业代表等齐聚一堂,《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17)》、2017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同时发布。”


图源:网络

这个消息对于混迹各大网络写作网的写手们来说,是个好消息,这也是时代的进步。文学界一步步地在为我们正名!各为写手们脚踏实地,热忱地开始我们的写作之旅吧,历史会一步步为我们正名的。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一开始就是饱受争议的,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时间是最好的证明。网络文学继续往着健康方向发展,我相信终将在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想当年宋词,一开始的发展,只是文人在茅厕偷偷看的“小黄书”,随着时间的沉淀,宋词词境的开拓,最终宋词成为了中华文化最璀璨文化的一部分。

去年2017年,是网剧成熟发展的一年。作为一部网剧,《河神》豆瓣7.3万人评得7.3分,已是客观的成绩。这部网剧改自天下霸唱的《河神1鬼水怪谈》,不得不提的是,在天下霸唱的诸多小说中,《河神鬼水怪谈》无论在情节设定,人物刻画力度上还是在读者数量上远远没有他的《鬼吹灯》系列好。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改编后的网剧《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和《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却比《河神》的风评差得多。网剧之于网络文学,宛如舞台剧之于严肃文学,都是让作品得以发展的空间。不得不说,仅仅几年的发展,网剧从之前的娱乐搞笑为主的小成本小制作,比如网剧成功的鼻祖《万万没想到》;到现在的较大成本投入,制作趋于精良,《河神》也算是制作精良的作品之一。在我看来,网络文学在网剧的外力借助下,未来的发展是可观的,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会留下属于它的独特的印记,虽然路上还是充满荆棘。


2017年,严肃文学与以往一样,还是摆在一个重要的文学位置不可撼动。作为一部洗涤心灵的严肃文学著作《边城》,豆瓣7.1万人评8.6分,这对一部严肃文学在大众阅读中的评分也算是可圈可点。想当年沈从文文学作品也是被当年的各路专家嗤之以鼻,像刘文典和鲁迅都曾经看不起沈从文的作品。而如今《边城》成为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也是随着时代变化,对当代有借鉴启发意义。从这个我窥探到网络文学在未来的小火苗。

在看《边城》的时候,有个学者说过,如今的很多学生,在读《边城》的时候,不能很好地体会到边城的那种意境美,因为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湘西那种民风淳朴的意境由于时代原因能在情感上得到共鸣;而如今时代的日新月异,仅仅几十年,无论是在建筑或者在生活习惯方面,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在情感上与《边城》产生共鸣。作为一名九五后,当我读到《边城》的时候,却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这种熟悉感倒也不是与我的生活的地方有关,虽然我是来自小地方,但是在如今的中国,尽管是小地方,也是充斥着浓厚的工业和商业气息,很难体会到民国年间乡下的那种民俗风情与意境之美。我也不是在批判这个时代的工商业气息过于浓厚,经济的发展让我们摆脱过去的贫困生活,无可厚非,经济方面,如今的中国是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的中国来得发达,人也是最幸福的一代。而当时的文学作品朦胧了穷苦,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寄寓当时人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这种自我陶醉的意境也是很值得我们当代人去领会,从而摆脱压力,洗涤心灵。

图源:网络

回上文说的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从何而来,这也要得益于现代网络文学和网剧的发展。最近看了一部《河神》的网剧,倒不是说两者在内容上或者作者的写作手法相似,反之,二者无论是题材还是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上都是大相径庭,而是一种环境营造上的相似,同样地都给人传达出一种民风淳朴的意境之美,《河神》也是改编自天下霸唱的网络小说的《河神1鬼水怪谈》,讲述了在民国年间,在天津卫这个民风朴素的地方,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有深谙水性的“老河神”以及他的徒弟“小河神“郭德友,跳大神的老神婆和女儿小神婆。还有夹杂着浓浓天津口音的警长,漕运商会的小喽喽等等,除开这些形象的刻画,还有一些场景,比如祭神大典的描写,也是把一种牧歌情怀表现出来,这一点上和《边城》给人营造的民俗美学真的感觉很像。

《边城》里头的的二老的形象,总让我想起《河神》里头的小河神郭德友,同样是懂水性,性格豁达有气魄的年轻男性。不得不说的是《河神》里面的郭德友的扮演者李现在剧中体现的健美身材也是让我给《边城》中的二老找到一个肉体的寄寓。


图源:网络

在《边城》里头,爷爷为翠翠张罗婚事,到头来爷爷病逝,翠翠独自等待二老,这个无望的结局,这个凄美的故事在沈从文对家乡民俗的熟稔与热爱的笔触下显出一种空灵的意境之美。对于湘西文化的描述也是引起人们一番向往。

《河神》一看就是悬疑类的惊悚侦探破案片,仔细琢磨之下,整个画质却是由满满的天津卫民俗风情和牧歌情怀的基调所笼罩着,从而也引起人们对天津卫一种向往和热爱。


图源:网络

《边城》和《河神》,大异中见其相同之处,这个发现让我欣喜若狂,当我们读到一个文学作品的时候,进入其中的时候,会与现实中的切身体会接轨,比如自己看过的剧和追过的综艺,反而并不是强迫自己进入一个自己不曾存在的时代去体会,若真是如此,也就成为闭门造车的书呆子了,与时代无法接轨。这个发现更让我振奋的是,我仿佛看到网络文学的未来。尽管前路布满荆棘,我对网络文学的热情和前景一如既往地支持。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和图片,为我的勇气打call,你的点赞,是我写作路上的明灯。

如果你恰好也喜欢我,希望我们能够互相关注,互相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文学的历史正名,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