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中国父母家庭教育必修课 Li Meijin: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Chinese Parents' Family Education

l 简介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研究特长:犯罪心理分析及画像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研究;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社会职务: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种种影响。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在孩子询问世界,认识世界的时候,他们最先接触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表达着他们的人生态度。父母总是最先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虽然是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必须事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简单的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生活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

l 笔记

◖专访01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关键做到这几点◗

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分他一份,要做“家人有责”。

举个例子:洗菜、炒菜、刷碗、洗衣服,收拾房间等等家务,我们可以列举一个单子出来。让孩子挑选他想做的事情。比如说一共有八项,孩子小我们大,我们优待孩子,让孩子挑选两项,我们挑选三项。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让孩子慢慢养成责任感。包括老人住院,家长照顾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周六周日让孩子去陪伴照顾。

◖专访02  青春期叛逆该怎么教育◗

有的孩子,小的时候特乖,为什么长大之后就不听管教了呢?一旦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我要强调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作为父母,一定要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败。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这么一个态度,就是因为我既然生你养你,我就要对你负责任。

·第二,就是说要给孩子去物色一个外部干预力量。工读学校只是一个过渡,可以让他感受到约束又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且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不能完全撒手,一个星期至少要去看他一两次。

人和人之间最基础的就是情感,如果没有情感这根线这个教育是没法教育的。

在这四年当中,我们现在家长遇到最麻烦的就是孩子上网成瘾。我的观点是,如果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加大孩子的运动量,也就是说你带着他去玩,加大他的运动量。这期间,学习不重要,你只要它运动好了,他自然就从那网瘾当中拔出来了,然后他再回去能学什么就学什么。

◖专访03   教育孩子的各个时段的建议◗

◖专访04   家长应该如何解决孩子暴力倾向问题◗

第一,就是不练武,其实在研究犯罪心理来看,凡是暴力的人都是内心没有力量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失控。

第二,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要暴力。

第三,不要把孩子当小孩来对待,要将他放在与你平等的位置上,而不应视为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人。

◖专访05   孩子具有反社会人格,父母应该如何进行教育◗

这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靠近孩子,让孩子没法去做坏事。

多多陪伴孩子,如果孩子出现问题,能够及早发现。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保护好自己,也不要学坏仗势欺人,本分学习踏实做人,相信世界总会温柔相待于你。

◖专访06   孩子胆小问题如何解决◗

胆小的孩子就一点,缺练。

我主张孩子四岁上下就要开始体育项目,就是最开始可以带他跑,跑呢就是它主要练呼吸的,而且练肺活量也练心肌。

◖专访07   孩子不和你说心里话?原因只有一个◗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跟父母说实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不信任孩子,同时又存在过多的指责。

一种原因是孩子不愿意在父母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尤其是一些男孩子。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孩子曾经试图和父母谈过心,但是不但没有被安慰,还被教训了一顿。

◖专访08   二胎家庭如何教育好孩子◗

李玫瑾教育观点:要把教育重点放在大的身上,而不是放在护小的上面。

一、尽量做到公平,不要太偏袒二宝。

二、孩子打架,大人尽量不要插手。

三、不要当着一个孩子的面打骂另一个孩子。

四、不要拿两个孩子对比。

◖专访09   单亲家庭的孩子怎么教育◗

家庭治疗的方法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以孩子让他来讲,让父母来听,然后让父母来谈自己的感受。

◖专访10   无言自威或是解决父母和孩子之间矛盾的最好方式◗

如果能够父母控制住自己,还是尽量不要动手。如果你动了手,以后一定要向他道歉。

所以当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叫无言自威。无言自威很重要一点,就是说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你可以盯住他,看他一分钟。我们心理学上把这叫长目光。长目光有很多的含义,就是本身这个目光就带有警告,也带有威胁,同时这种注视他也会觉得很难受的。

比如说,“下次在这种情况下你这样做是不好的,你有什么情绪你可以事后跟我讲,你在很多人在的情况应该怎么样”。也就是说你要把应该的方法告诉他。

◖名人面对面◗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里抚养◗

家庭健全≠健全的家庭教育。

社会问题→人的问题→早年问题→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基本理念。

❶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

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赵承熙案说明: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父母的努力会成为泡影。

❷未成年人是被动弱者,孩子的问题由大人造就

抚养人对被抚养者有:生命决定权、物质提供权、照顾程度权、个性决定权。

“我,是怎么来的?”

我的胃口——喂出来的;

我的脾气——带出来的;

我的观念——唠叨来的;

我的残忍——孤弱无助熬出来的;

我的无耻——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即使孩子出走、自杀、犯罪,看似孩子的选择,却都是父母行为的结果。

❸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

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❹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聪明用来作恶其危害更大

读、写、算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重要

❺智力只决定能力,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性格是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但成功的人一定是:有责任,能合作的人;能自制,能付出的人。而合作、责任、自制、付出均为性格,不是智力。

❻保护孩子不等于替孩子作主,要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

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个从小没有被平等对待过的人,怎么会与人交流、尊重别人?

一个从未体验过信任的孩子,怎么会有自尊、自制和责任感?

爱:需要细心、更需要商量(自由感)。

监:需要认真、更需要尊重(隐私感)。

护:需要恰当、更需要智慧(安全感)。

❼改变孩子行为须先改变大人行为

家庭教育的重点:父母要了解孩子成长心理。

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大人们要先发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

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依恋期:人生的第一个台阶(0~12岁)

·人最弱小的时期

·父母获得对孩子心理控制力的关键期

·人的基本心理模式建立时期

·12岁之前:所有努力都让父母受益

青春期:成长转折的关键期(13~18岁)

·生理:身高与性发育

·社会性:由同性到异性的发展时期

·意识:独立与自我中心

·行为:最不稳定时期

·父母教育模式的转变时期

皮亚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青春期的人要经历自我中心阶段;

·不能区分自己的思想与别人的思想;

·总爱预料别人对自己的反应;

·总认为自己的感受与众不同;

·多愁善感自己有诸多的“不幸”。

◖心理与人生◗

社会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关键在早年,早年的重点在家庭。

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滞后反应,人的心理特征与家庭抚养有密切的关系。

李玫瑾教授认为: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原因之一在于久坐学习,缺乏运动。尤其是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更容易患抑郁症,因为久坐时间太长了,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过分抑制,部分脑神经兴奋不起来了。

采用积极的纪律策略:

作为父母,第一项工作要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事:

(1)展示并演讲:用镇定的言语和行动教给孩子正确与错误的方法。

(2)设置限制:有明确和一致的规则,孩子可以遵循。请务必以他们理解的适合年龄的术语来解释这些规则。

(3)给后果:冷静而坚定地解释后果,如果他们没有表现出来。例如告诉她,如果她不捡起玩具,父母将在一天的剩余时间内将它们收起来,并且几分钟后不会退还给他们。但用这一招时父母要请记住,切勿带走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例如一顿饭,不能因为所谓的原则不让孩子饿坏身体。

(4)听孩子说:父母的聆听很重要,让孩子在帮助解决问题之前完成故事。注意行为异常有规律的时间,例如孩子感到嫉妒。与孩子谈论这件事,而不仅仅是造成后果。

(5)关注孩子:有效纪律最强大的工具是注意力,强化良好行为并劝阻他人。请记住,所有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注。

(6)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们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做不好的事情,什么时候做好的事情。注意良好的行为并指出来,尝试称赞成功,要具体。例如,“哇,把玩具收起来了!”

(7)懂得什么时候不用回应孩子:只要孩子没有做任何危险的事情,并且对良好的行为有足够的关注,那么忽略不良行为可能是制止这种行为的有效方法。忽略不良行为也可以教会孩子行为的自然后果。例如,如果孩子继续故意丢掉饼干,那么她很快就没有剩下的饼干可以吃了。如果她摔坏了玩具,她将无法玩。不久之后她就会学会不丢饼干,并小心地玩玩具。

(8)为麻烦做准备:对于孩子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请提前做好计划。准备他们即将进行的活动以及父母希望他们的行为方式。

(9)重定向不良行为:有时孩子会因为无聊或无所适从而行为不端,父母要寻找其他事情让孩子做。

(10)呼叫超时:一个超时当特定规则被打破会特别有用。该纪律工具的最佳工作方式是警告孩子们,如果他们不停下来就会超时,提醒他们尽可能少地用言语和错误的情绪做错了事,并将他们从坏的情况中转移出去。

(11)设定时间长度:每天1分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法则。对于至少3岁的孩子,父母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超时计算,而不必设置计时器。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和练习自我管理技能,也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

针对孩子不同阶段的方法:

(1)婴儿

婴儿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学习,因此要树立父母期望的行为榜样。

·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宝宝。例如,说“坐下来的时间”,而不是“别站着”。

·对于最重要的问题,请保留“否”一词。通过将危险或诱人的物体放在遥不可及的地方来限制说“不”的需要。在这个年龄段,分散注意力并用可以玩的物体代替危险或禁止的物体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所有儿童包括婴儿,都需要始终如一的纪律。因此请与父母的伴侣,家庭成员和儿童保育员进行交谈,以制定每个人都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2)幼儿

孩子开始认识到允许和不允许的东西,但可能会测试一些规则以了解父母的反应。注意并表扬父母喜欢的行为,而忽略要阻止的行为。在需要时重定向到其他活动。

·当孩子努力掌握新技能和新情况时,发脾气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预期发脾气的触发因素,例如疲倦或饥饿,并帮助他们适时打闹和进餐。

·教孩子不要动手打,咬或使用其他攻击性行为。通过不打孩子,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与伴侣的冲突,对非暴力行为进行建模。在执行限制方面保持一致。如果需要,请尝试短暂的超时。承认兄弟姐妹之间有冲突,但要避免站在一边。例如,如果引起关于玩具的争论,则会将玩具收起。

(3)学龄前

学龄前儿童仍在尝试了解事物的运作方式和原因以及其行为产生的影响。当他们学习适当的行为时,期望他们继续测试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极限。

·开始分配适合年龄的琐事,例如收拾玩具,给出简单的分步指导,称赞他们。

·让孩子在可接受的替代方案中进行选择,重定向并设置合理的限制。

·教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对待他人。

·跟孩子说明有时可以“发疯”,但不要伤害某人或破坏事物是可以的。教他们如何以积极的方式处理愤怒的情绪,例如谈论它。

·要解决冲突,请使用超时或删除冲突源。

(4)儿童

针对孩子对与错,讨论他们在困难情况下的选择,优缺点是什么,以及根据他们决定采取的行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谈论家庭期望和不遵守家庭规则的合理后果。

·在特权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使孩子遵循良好行为规则时享有更多特权。

·继续教导并树立耐心,关心和尊重他人的榜样。

·不要让自己或他人受到身体上的惩罚。如果父母居住在学校允许体罚的地区,父母有权说孩子可能不会受到打屁股。

(5)青少年

随着青少年发展更多独立的决策能力,父母需要在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与明确的期望,规则和界限之间取得平衡。

·继续表现出足够的感情和注意力。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交谈。如果年轻人与家人保持联系,他们更有可能做出健康的选择。

·认识父母青少年的朋友,并谈论负责任和尊重的关系。

·在父母做和不做的事情上承认父母青少年的努力,成就和成功。避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便用烟草、电子烟、酒精或其他药物。通过自己负责任地使用酒精和其他物质,树立好榜样。

◖成长的故事01 保护孩子的理由◗

暴力人格始于童年,一个人不可能35岁以前突然从一个正常的人变成一个完全邪恶的人。

一些家庭外表看似正常,实际上问题众多:孩子与父母关系有障碍、冷淡、互相排斥……

暴力人格往往是在童年时代被剥夺了一个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爱,导致的结果就是用自己的一生为此付出代价,而社会也为此付出代价。

未成年人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正是因为他是弱者,所以弱者的报复往往更残忍、更强烈。

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是因为他是弱势群体,他是年龄上的弱者。

首先,体现在人在出生后的几年里十分的无助。

·人天生对同类有特殊的感知

·要让孩子的依恋持续稳定,要重视孩子依恋对象的中断

·孩子移情能力的欠缺,和抚养方式有直接关系

其次,体现在童年,上小学的阶段。

·孩子青春期前和父母在一起会弥补一些情感上的缺失

·小学教育是父母式的情感教育,因此离婚要慎重

·离婚不止是两个人的事情,受伤最大的往往是孩子,因为他没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成年人诸多心理问题源于早年

·情感抚养不亚于物质抚养,有钱并不能带来一切

第三,表现在他们的认知能力上。

·孩子会重复自认为有效的行为,比如哭闹、摔东西

·孩子好吃懒做不是天生的

·对孩子的适度惩罚也是保护

第四,体现在人对于外界辨别和抵御能力的弱。

·除了抵御外界的侵害(如女生被猥亵、男生被抢劫),要警惕父母对孩子的善意侵害

·孩子的抚养具有不可逆向性,错过这个阶段将很难弥补

鉴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力量的不平衡,我们才建立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鉴于人的成长不可逆,社会才以法律来帮助单一作战的父母。

◖成长的故事02 伸向钱包的小手◗

孩子学坏最早表现为说谎、打人、偷拿。偷拿一般发生在7-8岁,家长一般很难及时发现,等到发现时已经形成习惯。

形成偷拿倾向一般来自于父母从小灌输的观念:能不能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玩人家的玩具能不能带走?

因此要从小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东西是有你我之分的。

孩子的羞耻感、怕脏等也是观念。观念并不是先天的。为了形成观念,可以从小教给孩子一些格言,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青春期前,家长反复唠叨对孩子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行为方式教育很重要,比如分橘子应该先给爷爷奶奶,再给爸爸妈妈,最后到自己。

偷拿家长的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随着年龄增长会往严重的方向发展,当体验到偷拿钱买东西的快乐时,会重复这种行为。就会从观念的问题变成行为习惯的问题,孩子的行为反复重复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制止方法首先父母要真正地关心孩子。

在处理孩子不良行为后果时孩子要回避,给孩子留下反省的空间;处理孩子的错误时,要给孩子留自尊。

适度给孩子零花钱有好处,一独立性,二自尊心,三有利于诚实,坏处则反之,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样使用零花钱。

◖成长的故事03 青春期的红色信号◗

在社会当中对社会危害最大的是惯犯和累犯。

·惯犯,指反复实施同一类犯罪,如扒手、入室盗窃等,这是决定犯罪数量的一类人。

·累犯,指受过刑事处罚,在释放之后的法定期限内重新犯罪的人,这种人一般有一定的原因,他们制造的往往是重大案件或特大案件。

如何减少这两类人的出现?这两类人大多具有犯罪的早期史,往往在第一次犯罪的时候还是未成年。人第一次犯罪的年龄越小,他重新犯罪的几率就越大。真正预防犯罪的关键是未成年。年龄高峰值在15岁上下。

青春期与孩子成长的关系:

·青春期的信号:①身高增长迅速;②出现性功能的特征。

·对心理的影响:①独立意识增强;②逆反心理的出现;③自尊心的增强;④思维方式的改变(形象→抽象);⑤同伴影响力上升;⑥性意识的觉醒。

·依据:人在仰视的时候,必然对周围的环境有一个依赖和服从;当目光变成平视和俯视,心理会产生改变。

心理一旦出现不平衡就容易出现冲突,一旦出现冲突就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常见的行为问题有:

(1)偷盗行为。出于自尊心和成人意识,孩子特别想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如出手阔绰、穿着帅气等,因此对钱财的要求增强。如果家庭不能给予满足,会出现拿、偷的行为。

(2)结交不良群体。渴望独立却达不到独立的水平,于是需要伙伴,而学习比较差或身体比较弱的孩子往往需要结交一些有势力、有体力、比较霸气的孩子,以避免被欺负,因此会学坏、变坏。

(3)出现暴力倾向。这个时期生理发育先于心理发育,遇到麻烦时智慧跟不上,更多倾向于用力量解决。强壮者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弱小者则找一些伙伴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增强力量的结果是他们以力量的悬殊来战胜对方,也就是暴力倾向。最后会导致伤害甚至杀人的行为。

(4)性方面的问题。在性意识觉醒时没有得到很好的升华,没有其他的兴趣吸引他,很容易陷入黄色录像、书籍之中,渴望寻找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进行尝试,会导致强奸行为。

在调整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给家长的建议:

(1)“命令”的口气变“商量”的口气。

(2)尊重孩子,视孩子为朋友。(如出现偷偷去网吧的行为,与其商量,询问去了有什么收获?失去了什么?)

(3)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让他分忧分责。(把自己的烦恼告诉孩子,适当倾诉,让他明白大人的不容易)

(4)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觉得孩子蛮不讲理,想想自己是不是不讲理?有没有尊重他?你以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你)

(5)关注孩子的朋友及其家庭背景。(和“坏”孩子在一起,是他不安全的一种表现)

(6)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觉得孩子话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认为你不了解他,和他没有共同语言)

(7)要给孩子以信任。(遇到问题指出并分析后,要相信他会改)

(8)为他的善良、负责等优秀品质而骄傲。(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

◖成长的故事04 孩子出走为哪般◗

04年的调查显示,很多孩子出走都是因为家庭的问题,比例达到57.5%,出走的理由首先是躲避父母,其次是逃避学习,年龄集中在14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孩子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基本社会化没有完成(不能够独立在社会上生活),孩子出生后社会化的第一步是建立情感关系,第二步是交往,第三步是有规则,第四步是生活技能的发展。孩子出走面临的麻烦大小在于他出走的阶段。

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时要尽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要尽可能地关心、理解孩子。

溺爱家庭里离家出走的例子也不少,爱是有分寸的,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原则问题不能让步。

家是一个人最终的归宿,也是人最放松、最本我、最温情的环境,如果一个孩子连这个都不要了,那是什么问题?

◖成长的故事05 心怀暴力的孩子◗

暴力倾向指不满18岁的孩子,经常通过言语和动作对他人或物品进行攻击,由此造成他人的心理恐惧和身体伤害。

人到成年,彼此的矛盾往往是以勾心斗角、不动声色的方式进行。而未成年则通过言语、动作攻击来表现。

校园暴力和欺负现象分为欺负他人(1/7)和被欺负以后报复他人(1/5)。

三种家庭容易滋生暴力儿童:

(1)缺少关爱的家庭;

(2)父母关系出现问题的家庭;

(3)溺爱家庭。

伤害别人的孩子往往也是被欺负的对象。住校、缺少亲人支持、自身能力不强等状态下很容易被人欺负。经常面临欺负和不安全感是一些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给父母的建议:

(1)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生长环境;

(2)关注孩子的安全感比关注孩子的分数更重要;

(3)对有弱项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4)教给孩子解决冲突的方法;

(5)父母的保护不要过度但要有心。

◖成长的故事06 冷漠少年◗

造成案件中少年犯罪的原因有:①家庭教育存在缺陷;②早早就离开校园;③一直游手好闲,在同一个地方游荡。

性格教育存在缺陷容易引发犯罪。

·性格的形成期:出生~11岁左右;

·性格的定型期:11~18岁左右;

·性格的成熟期:18~55岁左右;

·性格的更年期:55岁之后。

性格最重要的是观念灌输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溺爱是一种单向的爱,没有是非之辩的爱。任性就是溺爱造成的。任性的性格稳定后,会不达目的不罢休,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家庭教育需要树立的观念:人与人交往要学会情感的相互理解,要懂得生命的珍贵。

失学很多不是主观的,辍学却大多数都是主观的。

家长出于面子不愿意把问题孩子送到特殊学校,而学校除了处分、记过也没有别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管教,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学校教育的跟不上,导致未成年孩子行为问题由轻微到严重。

适度的强制教育和惩罚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法律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法的意义和法的实质精神。

生命的第一个意义在于保证自己的健康,同时不要轻易地伤害他人的身体,造成别人的不健康;第二个意义是自由,人只有在拥有自由的情况下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要想自由,就要守法,法律的意义和精神就在于保护我们的自由,保证我们的安全。法律对我们从来不是限制。

人的智商可以很高,人的能力可以很强,但是如果对人生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尤其是思想没有定型的青少年,可能会在某一阶段铸成一生无法挽回的错误。

◖成长的故事07 人格障碍——我是个坏小孩◗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风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人格的组成有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心理倾向的导向性内容有:兴趣、观念、信念、理想、信仰。环境、文化、亚文化、教育会影响人格的心理倾向。

·人格的心理特征有智力、技能、气质、性格。

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的强度、平衡度、灵活度的不同组合而形成。气质是先天的,由人的心理特征决定。

人格障碍不是一次性的,是持续的、稳定的、整体的。

形成人格的层面:①独特的先天禀赋;②独特的周围环境;③独特的经历或阅历。

形成人格障碍的其他原因:父母的抚养和教育方式。

人格障碍的特点:①无情(冷酷无情,不懂得情感)不爱(不会去爱别人,不懂得爱);②冲动;

重性的人格障碍:偏执、自私、不稳、自恋、被动攻击性、反社会性。

·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为无情无义,出现在儿童期,即6-7岁。

·反社会人格障碍在青春期的征象:逃学、撒谎、打架、偷盗、离家出走、在外过夜。

·在工作后表现为:谎话连篇、做事不认真、违反纪律、经常变换工作。

孩子可能变坏的原因:与坏孩子交往、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总变换生活环境。

青春期是人发展最危险的时期,父母在期间如果发现孩子有人格障碍的倾向,一定要尽己所能,并求助当地门诊、心理机构,将危害降到最小。

◖成长的故事08 成长中的性与爱◗

性教育应该始于孩子离开母亲的视线。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洗澡的方式进行启蒙式的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孩子看一些性教育的片子。

·小学的性教育,并不是讲性,而应该讲身体的某些部位。

·初中的性教育,应为让孩子理解性别的魅力。

性教育应该把它作为人的性,而不是动物的性。不是只介绍生殖系统,而是掌握性别的特征和魅力。要对孩子进行性别特征和魅力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性别当中最核心的特征是什么?性别表现方面哪些是美好的?

禁止近亲结婚其实就是关于性的法律之一,而这些本应由性教育来解决的问题,成了需要立法来限制,这就表现了性教育的缺失。

要让少年懂得什么是婚姻,什么是恋爱。爱的是一类人,结婚是一个人。

◖民族的实力源于家庭教育◗

心理发展的路径通常划分成这样四个台阶:

(1)情感/人性 0—3岁 抚养

首先是情感,情感是在孩子完全不能动的情况下每一次呼喊时,你对他的照顾是否到位,当你照顾到位的时候,他会记住你的气味记住你的声音,记住你的相貌。四个月到半岁依恋关系形成,就是一对一,对一个人的情感,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他就对外界建立了信任,这个信任得到满足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到亲情,然后是伙伴情,这就是人性的核心问题。

(2)性格/观念 3—6岁 养育

第二个阶段,3—6岁这个时期性格是重点,什么是性格?这是后天人的社会行为方式建立的关键期,人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有第一次,比如说我要一个东西必须是父母来满足,怎么去要?当一个孩子以哭闹方式索取时父母给了满足,这是一种性格方式。还有一种情况,当他能说话了你要用语言告诉他为什么能够满足和为什么不能满足。所以3岁上下说“不行”,以及我们做一系列的性格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给他建立行为模式过程中得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同时他的观念也在形成,观念也是一种养育的心理现象不是教育心理现象。有时候我们讲很多知识,它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观念不是,观念就是一个事情你的反应是否得当,这个孩子就会形成这个事情是对还是不对的意识。如果当时没有制止他,一旦这种行为出现重复,重复三次之后是什么结果呢?就会形成心理学上的定势,定势包括行为、知觉、肢体定势,知觉上、思维上也有定势,其实自私就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定势,只是后来变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3岁之前的养育,我们随势而就的指正很重要,所以孩子在早年的陪伴极为重要。6岁开始上学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庭把前两个问题做好,而且对他有积极的心理影响,在后面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建立他好的学习习惯。

(3)能力/知识 6—18岁 养育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认识到人是有个性的,而个性当中最重要的是有一部分来自遗传,还有一部分来自后天,其中智力相当一部分取决于遗传,技能方面的东西才是后天。

智力是天生的,当你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学习不占优势的时候就要研究他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优势。

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能力的特长,找到他能力的特长实际上是帮助他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他今后在社会上的一个定位,所以这是孩子第三个阶段。

(4)自我实现 ≥18岁 修养

当你这三个阶段做好,18岁之后,这个孩子基本的认知也成熟了,他是可以通过认知调整。我们常常讲修养,修养是靠自己修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也是一种在社会活动当中修养自己的方式。这是我谈到的心理发展的路径,我们可以看到养育和教育的关系,其中前两个全部在养的过程“育”,后面两个是教,包括自我的一种成熟。

养育概括起来有几点,首先是父母辛苦付出,积累教育资本的过程。现在人们经常谈心理资本,我认为真正的心理资本是早年父母在辛苦养育,亲自养育之中获得对孩子的控制力,这个控制力就是心理资本。

养育还需要稳定的一对一的关系,如果孩子早年没有形成好的依恋关系,会出现很多潜在的心理问题,因为我们知道依恋关系是孩子放松自我,同时对周围信任的一种依托,如果早年没有形成好依恋关系,成年就会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抑郁问题。

养育还是人性被唤醒的过程,我在研究犯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系列杀人案罪犯,他很不幸,从小没有被人爱过疼过,一个人小时候没有被人善待过,不要指望成年之后他会善待这个社会,一个罪犯到他成年,任何人碰到他都是灾难。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人早年的抚养过程中,把情感、性格这些问题做到位,“养”和“育”,其中三年的陪伴极为重要。

昨天会议主题提到“陪孩子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也是呼吁社会,孩子一定要亲自抚养,要不然不要生,要生就要明白人一生的关键期是6岁之前排第一,其次是6—18岁这个阶段。

三年之内有恩于他,才可随后立威于他,情感抚养是有恩于他,性格培养是立威于他,性格是建立行为模式,模式就有规和矩。人在成年之后是否守法,就要看他早年在家庭教育当中有没有规矩。

成长还需要规范以及观念,如果早年不立规矩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一切都需要在6岁之前完成,所以6岁之前的努力让人受益一生。如果把他抚养到位,他会喜欢人,当他喜欢人的时候就会对人友好,我们叫社会性发展会很顺利。如果培养他有规范,他就会在成年以后做事有规矩。

最后概括起来,所有的社会问题实际上都可以归结到人的问题上来,而人的问题主要是人的早年问题,尤其是在6岁之前是非常重要的,四个台阶里,其中两个在6岁之前。

早年的问题重在家庭,家庭是制造人的过程,而养育也是制造人的过程,因此重视家庭与养育,是提高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在这里最后呼吁一个问题,这个话题提了十多年了,我认为全社会应该形成一个共识,人是决定国家实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养育人是国家的大事。

◖经典育儿讲座◗

家庭教育的理念:

(1)人的心理问题是滞后反应

(2)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成年人造就的

(3)人性的教育重于智力的教育

(4)性格教育比能力更重要

(5)亲自抚养比给孩子赚钱存钱更重要

(6)我们给孩子什么,孩子日后就会回报什么

(7)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要有自我反思意识,客观审视自我。家长不要太狭窄。人的出生是轨迹式的,今天的表现一定有相应的过去。

总结:

一、情感培养

亲自培养到最少3岁,三岁之前有恩于他。

二、性格培养

三岁开始对她说不,树立规矩!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6岁之前,管理小孩契约:一对一,只要有一个人管,其他人不插手。

四不做,不惯着不心疼!抓住不对的事,四个不做:1.不说她他;2.不打他;3.不说话不讲道理;4.不离开;只是面对陪着她,让他哭闹,中间差不多拿条毛巾擦擦,问他还哭不哭,想哭继续。冷静了,告诉他:让孩子知道父母爱你,但做的不对就不爱。(和善而坚定)事后告诉他:1.哭闹是没用的;2.有话好好说,不能光听你说,你得听我说,咱两谁对听谁的;3.等待和自我控制。

三、延迟满足

故事:四岁后,买玩具可以问问价格大声告诉他,钱可能超过了我们的计划,咱们的钱不能光买玩具,买了玩具其它生活钱就没了。怎么办呢?咱们先不把玩具买回去,等我们加班赚钱了下周买回来。过程中鼓励他做家务照顾家人,知道得来不容易。

四、抵制诱惑,自我控制

控制是横向纵向的思维。

故事游戏:四五岁开始,可以拿出两份好吃的,今天吃一份明天吃一份,如果留的住,等到下次给零食时再奖励一份。可以隔一个月一次训练他,告诉他控制诱惑,不要心急。

五、学会分享

故事:饭桌礼仪,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子不动筷,谁不在,必须留出来一份!懂得想到别人。

六、学会坚强

孩子要苦着养!吃苦可以强化体质。

吃过苦,经历事越多,长大越容易从痛苦中走出来。是预防抑郁症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跑步游泳跳绳等。

性格:后天行成的行为方式

◖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一、现代家庭的特点

1.独子较多,等你有经验了却没有了机会。

2.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少,交流的机会就少。

二、探讨的主要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是什么?该做什么?

三、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问题

1.孩子的问题是大人造就的(父母的行为,父母的教育方式)

所以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解决大人的问题。我觉得李玫瑾专家说的非常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观念会在大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样,不管是言语还是行动上都要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2.未成年人是滞后反应

一个孩子十四五岁,十五六岁的行为往往是十二岁之前的心理问题造成的,往前看。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期我们都不能忽视,每一天每一年我们都要慎重对待,尤其对我自己来说一定控制好情绪。

3.未成年人心理发展有关键期

0—1岁乳儿期,2—3岁婴儿期,4—5岁幼儿期,6—11岁学龄初期,(以上这些时期称为依恋期,也是最关键时期)12—15岁少年期,16—18岁青年初期,19—25岁青年中期,26—35岁青年晚期。(这些时期称为青春期,是最难的时期)

未成年人的情感发展,言语发展,社会性发展,认知方式,观念,自我意识,独立性等十八岁之后趋于稳定。性格,人格最为重要。

(1)情感的发展

最早的情感是认人,也就是依恋。人和人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关,在满足的过程中建立情感。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举例:生命是我自己的。(这是不对的)行为生命从出生都是依赖他人活下来的,这是没有办法的,所以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每个人活下来都欠父母的。

(2)言语的发展

真正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一定是有话的。从小听得多说得就早。这是亲情抚养,还有一种是背景扶养。比如有的保姆带大的等。

(3)社会性发展

不光学习业务,还得与人打交道,言语好,会交际,有朋友。

(4)认知方式

举例,孩子翻身,哭,内脏反应,神经有记忆,紧张,成年了就容易激动。

(5)观念

观念是早期影响,后天形成的。所以父母的观念孩子的影响很重要。比如爸妈对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观念就是在唠叨中形成的。

(6)性格

体现在智力水平,气质,社会行为中。

四、6岁之前得孩子怎么教育

1.克制任性

大人说不,孩子闹,三四岁可以理解,但十三四岁闹,甚至自杀,这是大人的比是无限制的,所以孩子在小时候就要克制任性。一般从3—5岁开始,因为此时孩子哭有了目的性。比如孩子在超市要买小汽车,大人不给买,小孩非要,哭,不买就不走。这时候大人可以这样做:(1)抱回家,任他哭。放卧室,只一个人陪他进去。不要打骂,也不说教。一定看着他闹,因为他闹是给你看的。告诉他不行就是不行。(2)哭的筋疲力尽的时候用热毛巾给他擦擦脸,问他还哭吗?如果想哭可以接着哭。让他知道哭是没有用的。(3)告诉他以后有事好好说,说服了没准就给你买,鼓励他和你交流,商量。

2.克制诱惑

好吃的东西不要天天给他吃,三天给一次,告诉他,先不吃,三天后再吃的话就给三份。让他明白等待是为了过去更多的收获。

3.克制自私

自私的形成就是因为从小家里什么事都不让孩子管,只管好自己就行,长大了自然就只顾自己了。所以家里大事小事孩子该参与就得让他参与。吃东西前先给长辈,然后才是自己的。吃饭立规矩,5岁开始,大人没吃前不允许吃。谁没有回家,饭留出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心中有他人。

4.忍受挫折,忍耐力

让孩子适当吃苦,比如记住学游泳第一次下水得感觉等。过去与现在环境不一样了,让孩子明白只要努力就死不了,培养孩子耐挫能力,避免以后走极端。

五、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早年教育缺失的补救期。

1.青春期的特点:

变化:身体和心理,身高;独立意识,自尊心,逆反,性意识;不爱沟通,承认错误很难,信书本人物形象……

2.心理发展更为重要

宁可上不了名牌大学,也要让孩子快快乐乐的。家长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问问孩子你上学快乐不快乐?有人欺负你吗?老师对你好吗?有什么心理上的想法?

3.调整教育方式

(1)要改“要求和命令”口气变“商量”口气。

(2)要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或“朋友”尊重待之。

(3)要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让他分忧和分责。

(4)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

(5)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

(6)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向,尽可能地与其共同欣赏,再引导他的兴趣。

(7)要给孩子以信任!

(8)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而骄傲!

痴迷网络的问题,举例,兴趣肯定,但痴迷就是反复单一,痴迷的就是不快乐。父母找准兴趣爱好,陪着孩子训练培养。

初恋的问题,初恋的原因:性别的缺失,同学相互影响,生理反应。不要和孩子僵持,文字交流:祝贺你孩子长大了,告诉人要经历的几个阶段,最危险阶段,什么是恋爱,什么是真正的爱?把握分寸。问男孩:负得起责任吗?会不会变?将来上大学吗?去哪个城市生活?

性教育的问题,责任教育。

人生的真谛,生命宝贵,健康,自由(守法)有情义。

◖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之人生教育的缺位◗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一般的青少年犯罪,很多时候他们问题都显现在20岁之前,甚至在18岁之前,我们可以看出他明显的家庭问题和学习上的障碍。高智商犯罪一般年龄在20岁之后,都没有犯罪前科,甚至没有劣迹。

什么是观念?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或者说感官获得知觉经验后,所形成的认知作用。

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在父母亲自陪伴过程当中,在给他情感、培养性格的同时,还要给他以父母呈现出来的言谈举止,以及所有的为人示范,有时候在父母的唠叨当中,在父母的反复强调当中。你在生活当中以无声的、示范的方式给了他教育,给了他观念,所以这个孩子的很多表现,实际上是你们行为的一个再现而已。

“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

生命的发展——亲情、友情、爱情

观念和信念的区别在哪呢?其实观念之后就是信念,信念是人在经过实践后坚信不移的观念,其核心是相信并坚持不变的。

给家长的建议:

·第一,聪明的孩子更要在早年完善其“制动”系统,包括观念、信念。

你给孩子灌输什么样的观念,要经常放在嘴里唠叨,唠叨一定要放在他离开你之前,也就是12岁之前,12岁之后他青春期独立了,你在唠叨他就很烦你了,你在陪伴他的过程中给他犯错的机会,告诉他错在哪里。这个就是给他观念。

同时告诉他人之一辈子哪些东西是要坚持的,要相信,不能作恶,不能伤生。这要变成一个信念。

·第二,聪明的孩子更要让他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才会有更大的作为。

·第三,智慧不仅用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更重要且更难的是认识自己。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高智商的人,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他没有很好的认识自我。

要随时告诉孩子你的缺点是什么,你的弱点是什么,对于那些很聪明,嫉妒心强,对于那些争强好胜,优秀的孩子,更要告诉他哪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为之的。而且你要知道你再聪明,你也是有限的,必须与人合作。

认识自己,人的智慧远远不及大自然的智慧,要有所敬畏。

害人最后的结果一定会害自己。

◖青少年公开课01:严重暴力犯罪心理解析——源于早年的心理创伤◗

本讲介绍:本讲通过美国一起校园枪击案件,解析了严重暴力犯罪人的心理问题。案犯的犯罪行为发生在成年,犯罪的根源却是早年移民造成的心理创伤。移民不适应和心理恐惧逐渐累积,最终酿成犯罪行为的发生。讲座在分析案犯心理演变的同时,给人以启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特点:

·一个人的操作——独狼式

·事先精心策划——预谋性

·作案有仪式感——有想象

·针对无关群体——属滥杀

·发布作案宣言——有理由

人的心理发展有自身的逻辑性,心理问题往往是滞后反应的。

案犯可能有的心理问题:

恐惧:12岁以下,恐惧的来源有陌生,包括居住的环境、邻居和同学、人种的差异、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等等。这些恐惧会给人带来陌生、恐惧、孤独、痛苦、愤怒。因此陌生→恐惧→愤怒→暴力。

因此在12岁以下带孩子搬家、移民等等都要慎重考虑。12岁之下,人依然在依恋期,人之弱小,环境极为重要。

人的生活圈是不断扩大的,从家庭→学校→社会。孩子被送到幼儿园的第一天会哭闹,因为他无法接受这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刚上小学会很乖,也是因为环境陌生,升入中高年级后就开始顽皮。

什么是创伤?

一种经验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心灵受到一种很高度的刺激,以致使、不能用正常的方法谋求适应,从而使心灵的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扰乱。——弗洛伊德

心理创伤是可以潜伏积累的,如小时候看的恐怖片和大型动物,它是没有时间性的,可以被称为意识流。

特点:坏的情绪会让你不断地恐惧,不断地再咀嚼这种痛苦的滋味,这种过程只要日复一日的积累,会让能力增加,到一定时间后以相当的力量来干扰人的正常生活。

智力正常有时能够遮掩人的创伤表现。很多心理疾病在人的早年更容易患上,人在早年的心理更为脆弱。心理疾病如果没能被人觉察,可以发展到非常严重,以致无法弥补。

要为成长中的孩子们:

1.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身边有稳定的抚养人;

2.熟悉的街道、村庄可让孩子有安全感;

3.熟悉的邻里、伙伴可让孩子不孤独;

4.呵护幼小脆弱的心灵,是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这种类型的犯罪心理问题,早期预防更有价值从现在开始要关注这种心理现象,家长要多学习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工作者也要大力地普及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只有孩子健康成长,这个社会才会安全。

◖青少年公开课02:杀亲案的犯罪心理解析——源于抚养中的错位◗

本讲介绍:本讲分析了一起家境优厚、看似美满的家庭成员却杀害了全家六口的案例。通过发展心理学知识,解析了作案人犯罪心理的由来,对父母依恋感的缺乏、隔辈抚养的宠溺造就了作案人的性格缺陷,父亲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加剧了作案人的心理问题,最终引发了家庭悲剧。讲座给人以启示,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建议。

早年的孩子一旦宠养,在中学阶段会不愿意上学,惹是生非。

6岁之前形成的东西是终生的,尤其是性格。

宠溺抚养对性格形成的危害:

·骄横:指傲慢专横,自以为是,别人说不得;

·任性:任着性情行事,无任何自我约束力;

·自私:只为自己打算,自我中心,自尊自大;

·缺乏耐性:不想上学,惹是生非。

抚养错位造成的悲剧:

·父母没有亲自抚养——没有依恋;

·早期老人的过分宠溺——性格缺陷;

·发现问题后的暴力相向——管教不当;

·初中就逃学、辍学——教育缺失。

性格缺陷何时显现?

青春期表现。宠养的孩子缺乏耐性,初中之后不爱学习。只喜欢出去玩。容易滋事。结交不良少年,惹是生非。

如果一个人有“父母对我管教太严”这种说法,那么他一定不是父母亲自抚养长大的,小时候有抚养人并且管教不严的情况。因为如果是父母亲自抚养,应该早已习惯这种“严”并且认为是正常的。

现代社会有多少父母意识到孩子一定要亲自抚养?知道六岁前是人一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能自己耐心地陪伴并照料孩子的每一天?能意识到养孩子需要学习成长中的心理学。很多犯罪人在犯罪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一种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家庭教育和很多教育的结果。

在打算要孩子的时候,先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2.你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的几个基本阶段?知道每个阶段你要对他做什么样的心理抚育?

→如果你自己很任性很自私,事事需要别人来关心你,而不需要关心一个吃喝拉撒都需要帮忙的人,那你最好也不要做父母。

→如果你觉得孩子小时候顺其自然,长大了自然就正了。那么可能长大了,你发现他的问题已经没有办法解决了。到那时你会非常痛苦。

父母在和孩子建立情感的同时尽可能的一起吃饭,因为饭桌是交流彼此情感和想法的最好的场所。

人这一生不光是为了挣钱和工作,感受亲情,领悟人性,家和才能万事兴。

◖青少年公开课03:系列杀手犯罪心理解析◗

本讲介绍:本讲解析了一起17名少年连续被害的系列杀人案。讲座从作案人的种种外部行为表现入手,逐层深入地剖析了作案人的心理问题,情感缺乏、生存环境的贫瘠是导致惨剧发生的重要原因。讲座在解析作案人心理问题的同时,重点强调了早年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外部刺激和内心问题,就像导火索和炸药桶,只要桶里有炸药,什么东西都可以让它爆炸。如果人的内心有问题,外部的很多刺激都会变成可怕的刺激。因此并不是网络导致少年出现网瘾。

人向往的、刻意表达的东西,往往是他在乎的,甚至是缺乏的。

抚养模式的类型:

1.情感丰富。也叫声音丰富,家人很多且互相关爱。

2.情感单一。一对一抚养,母亲单独带孩子,孩子只依恋母亲。

3.情感缺乏。孩子由幼儿园老师、保姆看管。

情感的丰富与否会决定话语的表达多少。

人之所以出现变态的心理问题是由于早年亲情的匮乏。寂寞的成长导致他不善言语,就会导致孤独、内向的性格,从而导致交往障碍。当生理成熟而心理上缺乏一定能力,就会出现心理危机。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亲自抚养和情感丰富是非常重要的,亲情可以让人形成对人友好的依恋情感,让人形成温和安全感,还可以促进孩子的言语发展进而发展他的社会性,在前面缺失以后,就会带来许多问题,特别是社会性发展障碍导致的性格缺陷,而性格缺陷会让人在社会生活中倍感失败,这种失败会成为某些人出现犯罪的心理原因。

◖青少年公开课04: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源于六岁前未能说“不”◗

本讲介绍:本讲通过一起少年绑架杀人案,解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心理问题,本案中四个少年的犯罪心理源于早年教育中性格的缺陷。本讲就如何开展早年性格培养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孩子犯罪不是父母没管,而是管晚了。

在孩子6岁之前,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格培养。

◖青少年公开课05: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源于人生教育的错位◗

本讲介绍:本讲通过对高材生犯罪这一特殊现象的深入解析,指出高材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是观念和信念的缺失,而这些缺失主要源于成长过程中相应教育的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本讲提出了具体建议。

高材生犯罪心理特点及缘由:

高智商者犯罪:年龄多在20岁之后

“做”与“不做”:全在一念之间

早期的观念不易改变,源于抚养人的表情、举止、唠叨

·观念源于经历——“好孩子”没机会犯错

·观念源于平时——孩子看到身边人最多的表现

·观念源于耳闻——还可以来自于社会多渠道

·观念源于参与——与他人接触的社会活动

·观念失于远离——有关生命的观念难以“观”

现实的“观”受制于经历的视角

现实的“观”受制于时间的“限”

高智商者也有领悟力:时间不可倒流,人生不容夺命的过错。

思考人生与真情:

·生命的孕育和养育——母爱

·生命的发展——亲情、爱情、友情

信念是人在经过实践猴坚信不移的观念,其核心是相信并坚持不变。

智能、技能给人活着生存的动力;观念、信念给人一声前行的制动保护。

给家长们的建议:

·聪明的孩子更要在早年完善其“制动”系统,包括观念、信念

·聪明的孩子更要让他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才会有更大的作为。告诉孩子:智慧不仅用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更重要且更难的是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人的智慧远远不及大自然的智慧,要有所敬畏。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

一、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特点:

1)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关;

2)滞后反应。例如,15、16岁发生的行为问题其心理问题发生在12、13岁甚至更早;

3)心理发展有关键期,错过关键期不好管了。

二、成长与发展的阶段和心理发展内容

1)依恋期是教育的最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家庭教育最重要。

2)青春期时人最容易出事的一个时期,是犯罪的高峰期。

3)未成年时出任何问题,父母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矫正。

4)性格发展较于智力发展更为重要。

三、依恋期

1.情感发展

是一切心理发展的基础。

人在出生初期是很无助无能的,痛苦的解除来源于其抚养人,是其快乐体验的来源。

半岁之后,最早出现的情感发展是认人(相貌,声音,气味),依恋产生,抚养人由此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会直接影响抚养人对孩子的控制力。(不是靠吓唬)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关。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

因此,孩子在一岁半之前应该由父母亲自带。

2.言语发展

真正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唠叨的抚养孩子说话早。

3.社会性发展

受言语发展影响,孩子外向爱说话,善于与人打交道;

4.认知发展

1)社会性发展决定认知发展(社会行为认知);

2)抛开先天性智力因素,专注力较强的孩子(往往内向寡言)有助于认知(智力层次的认知)。

情绪控制:婴儿早期不舒服时如果得不到缓解,会爱哭易激动,被悉心抚养(对孩子的需求高反应)的孩子情绪较为平和。

5.观念发展

观念在人的潜意识中,是后天形成的,主要是由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以及父母灌输。

例如:脏净,害羞,贪念,是非,死要面子

观念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人父母正派孩子不会出现很大问题。

6.性格发展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社会行为方式是指一定与他人相关,但观念不一定与他人有关。

例如以下性格(有观念在其中):嫉妒,家庭观念,尊重女性,尊老爱幼

7.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包括:

·智力行为(例如:学习好坏)

·气质行为(例如:脾气好坏,脾气急缓)

·观念和信念行为(例如:做事有没有道理)

·社会行为(一定和他人有关:善良,热情,宽容,自私,残忍,冷漠等)

·家庭观念:懂事不懂事完全在教育;早年做家务事,为家庭分忧,参与家中事情的讨论,帮助解决家中困难。

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6岁以前,因此,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人的看法和认知一生都在变,但是性格不会变。

1.克制任性,防止压抑

六岁之前要对孩子说“不”,

练习方法:如果孩子哭闹,满地打滚,不打不骂,看着他(别走开),然后看着他哭,直到他哭累了,给点爱(擦擦脸),问他“还哭吗,没哭够,接着哭吧”。告诉孩子:“如果你哭闹起来没道理,哭闹是没用的”。

“如果你想要达到目的,你可以说服我,我们可以一起讨论”:3比1的比例,每三次可以满足一次,不但可以提高孩子说服力,还可以防止压抑。

2.学会控制

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的自控能力

练习方法:好吃的东西,3天给一次,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这回你先不吃,让孩子自己保留3天,3天后,加到3份;如果吃了,3天之后就没有了。培养起自制能力。

克制冲动,耐性

3.学会忍耐

练习方法:吃饭的等待与控制

孩子下午4-5点饿,要等到大人一起回来6点多吃晚饭,大人不动筷子孩子不能动。人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只有自己痛苦,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

4.防止自私

正确的做法:为家里分担,否则会变得自私;错误的做法:好好管理自己,不用管家人

练习方法:分担家务,一起讨论家事;

心里有家人,吃东西要先给长辈

5.经历挫折

意志力不是来源于智力,而是靠体力磨练出来。

练习方法:拉链,锻炼,建议游泳,要孩子记得被淹时拼命挣扎的意识“只要扑腾,总能活下来”。

以上均要在6岁之前反复练习强化,越早越好。

心理问题可以倒推,一环扣一环。

比如两面派,抚养人管教不一致;

偷钱:16岁之前偷过,家里没管;

四、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青春期,又叫性功能发育期,也是心理反抗期。

该阶段是早期教育缺陷补救期,未完全定性,21岁之后就基本定性了。

青春期是犯罪的高峰期,英国做的调查:14岁:矿学高峰;15-16:成瘾:网络或毒品。

两个变化:

·生理:身高(视觉优势),性发育(排精,月经)

·心理:独立性,自尊,逆反,结伴,幻想,性意识觉醒

1.心理变化表现:

·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标新立异,回避父母干涉,少谈自己事情,烦唠叨,寻找自己信仰,离家出走;

·自尊:自尊心强,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逆反:怀疑以往未经验证的警告,对以往权威的否定,对着干;

·结伴:不再向家庭和老师求助,而选择同龄人。如果孩子结交了坏孩子,有可能是因为有人在欺负他,所以结交坏孩子寻找安全感,家长要多观察,多了解;

·幻想:(原因)想象力的思维发展,而社会阅历不足,靠小说或网络弥补想象力的不足,导致幻想;

·性意识觉醒。

父母要做到,要改变教育方式,要理解孩子;对孩子要像治水一样,要顺流引导,而不是强赌;注重生存教育,而不仅是考试教育;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要先肯定孩子,才能和孩子交心;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保持家庭中良好的异性交流,做出榜样;父母要眼光比孩子看得更高更远,要讲究说话艺术

1)要改“要求和命令”口气变“商量”口气

多观察,少唠叨,点到为止,比如:“那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要说“你必须承认你错了,你一定要怎么怎么做”;“自己决定,是不是怎样怎样更好?”。

2)要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或“朋友”尊重待之

要用平等的态度,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

3)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让他分忧与分责

家中出现困难(即使不需要孩子来解决),也和孩子一起讨论,先听听孩子的意见,让他学会参与和分担,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4)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培养阳光的孩子更重要,人的成功在于性格。家长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全面性发展,而不是仅智力的发展。要经常关注孩子,问问:“上学快不快乐?有人欺负你吗?老师对你好吗?有没有想跟爸妈说的话?”

5)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家庭背景

例如:孩子过生日时,让孩子带好朋友来家里吃饭,聊家常,观察其好朋友的品行和打听其家庭背景。如果对这个好朋友感觉不好,家长可以向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说清楚感觉不好的原因,问问孩子是否认同,让他自己考虑。如果孩子想摆脱一个坏朋友而无法做到时,家长要及时发现,并且帮助他。多交流,多关注。

6)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向,尽可能地与其共同欣赏,再引导他的兴趣

网络成瘾时,首先态度上要共同欣赏,不要一味否定,再予以引导,报个乒乓球班,与孩子打比赛,一起出去活动,一起玩,多样化游戏!孩子网络成瘾,是因为先出现了心理问题,感觉单一导致。知识不限于书本,对孩子向社会开放;交朋友;学习体育音乐,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可以避免上瘾,并且弥补想象力的不足。

7)要给孩子以信任

给孩子建议,但不要让他强制执行,静观其变,相信孩子能够克服。

8)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而骄傲

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1)早恋问题

如果发现孩子早恋,不要偷看了孩子的东西再批评,装没看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禁止。

如果孩子告诉了家长,可以恭喜孩子,有人喜欢或者喜欢别人是好事,说明孩子有爱心有魅力,但是还不到可以负得起责任的年龄,将来你会不会变?不阻止他,让他看到他十年后的样子,是否愿意结婚就不再深造学业了。

充分信任,把握分寸。

对于女孩子,要告诉她谈恋爱可以,但是不可以把自己轻易给别人,不是贱价处理的货品。

适当时间和孩子讨论:恋爱和结婚是什么关系;什么是真爱,怎么看一个人爱不爱你;恋爱是美好的,但是要保持一定距离,什么是危险不可以做的事情;通过动物世界了解什么是性交,不回避该话题。

根据年龄特点,初中时可以讲性别魅力,高中时可以讲人类性史话,让他们知道人类性的发展,为什么和道德法律有关,财产继承权、近亲结婚等,用科学和历史的态度适度讲清楚。

5个课题:性意味着什么;性别魅力与修养,性别魅力与社会交往;道德法律同行的意义;生理知识。

父亲要和儿子讨论妈妈的优点,当初怎么看上妈妈的,什么品质是女孩子的好品质;同理,妈妈要和女儿讨论爸爸的优点;引导孩子挑选异性的眼光;要跟孩子讲结婚后,一年以后再要孩子,先要过渡一段时间,看看彼此是否真的合适。

交流方式:可以用文字交流的方式代替直接说;如果面对面交流别扭,可以带孩子去散步时说。

2)自杀倾向

和孩子讨论人生的真谛,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例如,“你上学,我跳楼,你怎么办?”

和孩子讨论生命的意义: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为什么宝贵?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命?

(1)健康,远离不健康的东西;

(2)自由、守法;

(3)情义,有情有义,生命有色彩。

(4)责任感;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5)里程碑的纪念日:孩子的14岁、16岁、18岁生日。

14岁:孩子自己负责,不拿别人东西,不杀人放火;

16岁:开始读法律,有法律意识

l 短评

李玫瑾教授提出了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岁内,培养孩子的情感依恋;第二阶段是3—6岁,培养孩子的性格;第三阶段是6—18岁,培养的是孩子的能力;第四阶段是18岁之后,是自我的修养。

在第一阶段,母亲一定要陪伴孩子,孩子嗷嗷待哺,即使有月嫂有老人,还是要亲自陪伴哺育,亲力亲为,不管孩子会不会讲话,家长要照样对话,照样回应,孩子一饿就哭立马要满足孩子。这种依恋感的建立,是非常辛苦的,人类这种生物完全不同于其他动物,人类来到世上,就需要一个能给他依恋的大人,有较长一段稳固的抚养关系。第一阶段打扎实了,孩子的安全感足够了,对人的依恋感建立踏实了,才能往后面发展出健康的心理。所以,当好母亲的真的很不容易。孩子三岁前的每一天,几乎都是没有好好睡觉的。很多女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男孩子脾气暴躁,就源自三岁前并没有得到非常多来自母亲的抚养。那些恨母亲的,一定是母亲在他出生前三年没有亲自抚养。

到了第二个阶段,也非常重要,这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间段。有的成年人与人交往都和蔼可亲,但是性格问题,也会导致他在社会上较难适应。因为性格,意味着你与社会与外界打交道时,别人是如何评价你这个人的,是包容的人?耐心的?吃苦耐劳的?勤快的?第二阶段,孩子开始有了自主意识,那么父母就不能像第一阶段那样,时时刻刻围着孩子,照顾孩子满足孩子,这时候父母要刻意训练孩子,那些“不”的事情,一定坚决要在第一次发生的时候,就教育给孩子。这个阶段,需要的就是规范和约束。这个阶段做不好,很多孩子到了第三个阶段不容易好好读书,因为孩子没有被教育那些是约束,是要遵守的,像旷课、逃学、留级甚至严重的犯罪都可能在第三阶段发生,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是很多家庭矛盾的顶点,这个顶峰,恰恰说明父母从小的抚养没到位,在这一特殊时期爆发了。

好的性格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即使那些事业非常成功的人,性格缺陷,也很难收获属于自己温馨的家庭和孩子。前两个阶段抚养结束,接下来就进入了读书的阶段。读书的重要性,是让孩子踏入社会前,学习专业知识、语言表达、各种思辨记忆归纳能力等等。这个阶段抚养的好,孩子在毕业后会走得更顺畅,也会成为更优异的人。如果一个孩子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在第三阶段,他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也不会是很优异的,出了校园后,他在与人交往、合作,在控制情绪,延迟满足达成目标诸多方面也不一定能竞争过其他人。这三个阶段结束,一个人已经18岁了。“在前三分台阶的基础上,一个人自我的修为会决定人生的高度。”

而第四阶段是从18岁往后的,过去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我修为上,去一点点弥补前三个阶段遗留下的问题,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弥补回来。因为这四个阶段是不可逆的,各个发展阶段,越早越重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抚养一个身心健康、品格优异、对他人有价值的成年人,真的不容易。

每一个生命,都是有迹可循。

每个成功者,都是有迹可循。

每个犯罪者,都是有迹可循。

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不教而善”。

真正有力量的教育应该来自心理上的力量。无论父亲,还是母亲,能够做到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敬佩自己,爱戴自己,这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在孩子最为难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父亲若能够以自己的见多识广、开阔的心胸给孩子一些建议和指导,可以告诉他“这件事眼前是件大事,但你以后回过头来看就不大了,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胸襟。父亲要给孩子朋友般的感觉,做一个孩子人生的指路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玫瑾:中国父母家庭教育必修课 Li Meijin: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Chinese Parents' Famil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