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前几天下雨的时候,为了买到最地道的“黄金桃”,我专程回了一趟老家。
淅淅沥沥中,我和几个伙计穿梭于老家的集贸市场,也就是集中收购桃子的一个集散地。“河里无鱼市上看”,这季节里该上市的各种桃子,可谓是一应俱全,一时间竟然差点改变了我本来买“黄金桃”的打算。刚刚从山上采摘完的桃子就是新鲜,或个大或色泽诱人,逡巡几个来回,也没确定下来买什么品种。
雨过山前,不经意间抬头远眺,略微有点凉意,朦胧氤氲中,一股老家的味道扑面而来,或许离家太久的原故,内心竟有了一种想哭的感觉。
就像是最后的盛筵,这铺天盖地的集贸市场把农民今年最后的水果收获盛况一一呈现,但同时也提醒了我们----秋天来了。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缘由,每每看到路边、市场的那些水果摊位,内心里总是会过电影似的闪现着那些农民劳动采摘的镜头。或许就是因此,面对这些新鲜的水果,我从来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或是惊叹之感,因为我深知这些硕果累累背后的那些艰辛,如果仅凭几句赞叹或艳羡就能评价农民的收获,那么千百年来流传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岂不毫无意义了。
虽然自从上学以来,就想着能跳出那“二亩三分地”,但却从来没想到会像现在这样把曾经的辛苦当作观赏和评判的对象。或许这就是出身吧,虽历经这么多年,但自己身上还是深深刻着“农民劣根”的烙印,嘴上评说着农民种种的行径包括艰辛,内心却还是会心存敬畏和不安的,感觉任何对农民的指手画脚都是亵渎。
我去市场买菜、水果,一般很少讲价,顶多也就是问问多少钱一斤。因为自己太清楚父母曾经的过往,所以,在依然延续着他们同样生活状态的众生相面前,我不敢忤逆和造次。
虽不能达济天下,但最起码应该悲天悯人,做一个虔诚之人,对万物心怀敬畏,对当世心怀感恩。
几场雨下来,秋意渐浓,早晚很是凉爽、怡人。秋夜的天空格外皎洁,月色如水里,总能让人想起月宫里还有一个守着玉兔的仙子。
唧唧的虫鸣是大自然最好的和弦,在几年的奔波和辗转中,已经似乎有很多年没有在意这秋夜的声音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声声虫鸣、起起伏伏中,秋天的夜晚显得更加地幽静----空旷而意味悠长。晴朗的夜空,是那样的深邃,总会让人遐思万里、思接千载。
怎么能忘记小时候,没有钢筋水泥的林林总总,虫鸣是秋夜里最热闹的世界的一部分。虽然飒飒作响的乡间小路,夜空下总会让我们有点打怵,但一声接一声的此起彼伏又似乎在为我们壮胆。一路小跑下的欢笑,会响彻整个村外的原野,高粱地,玉米地,这些天然的青纱帐成了我们最好的乐园,承载了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的最美记忆。
秋虫声声,月华宁静。似乎是正好在这个时候,专为自己而设定的氛围。一声声的鸣叫,执着而清晰,似乎在提醒自己,离开故乡太久了。
乡愁,乡音,这些关于回忆,关于记着,关于梦回家园的辞藻像疯长的野草,刹那间充斥了我的大脑,占据了我思维的整个空间。那些高高低低地草垛,那些成片连接着的打谷场,秋夜空旷的月光下,我们会在呐喊声里四下地奔跑、躲藏,分不清谁是谁,只是听的到处都是小孩子的呼喊声。伴随着那些蹿蹦的黑影,时光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一直隐瞒自己的这点小情调,从来不愿在朋友面前提及,怕是他们怨我多心,多愁善感。因为,从某个层面来说这有点没出息。
是啊,整日的忙碌里,自己都曾多年没去在意这啾啾的虫鸣了,谁还会去有欣赏夜色的雅兴。只是自己一直喜欢有雨的日子,尤其是下雨的夜晚,自己总是难眠,静静地坐在窗前,听那下雨的声音,“滴答滴答……”想着窗外会有一簇簇的芭蕉,在风雨中摇曳……
想着小时候,为了去创造这种氛围,特意向邻家要了美人蕉,精心培植在房前窗下,在母亲的怨声载道里,用一颗童心来懵懂古人的雅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这些颇具意境的诗词总是我在雨夜里最美的享受,静静感受这独得之乐,人生如斯,夫复何求。
物换星移,秋虫依然鸣叫,可此情此景,很难伤感,唯有相思。在这样的空明里,让我们去升华一下自己的心灵,做一回真诚的自己,如此方不辜负曾经的往昔和最美的秋夜。秋夜虫鸣如梵音,净化了自己,让似乎停滞的经年岁月如醍醐灌顶,醒悟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时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