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体系、新内涵——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学习心得

听了蔡敬民校长关于“新理念、新体系、新内涵——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程,对应用型大学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什么是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是什么,如何从传统大学的思维中认识应用型大学?怎么做?做什么?在蔡校长的讲座中,都有详细的解答,当然,对照当下我校的建设进程,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1、 什么是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就充分的说明了什么是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在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培养现在、将来有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的大学,就是应用型大学;能培养服务地方主要经济发展方向的合格人才,就是应用型大学;能对本地经济规模、质量进行放大作用,能将专业、学科建设成果国际化的大学,就是应用型大学。可以说,是完美解释了应用型大学的内涵。
2、 如何建设应用型大学?从合肥学院的发展历程来看,应用型大学首先要突破同质同构的思维定式。需要从应用性、地方性入手,与地方产业、经济主体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协同发展、校企合作,对专业建设进行改革,对专业课程进行应用教改,产学研合作,才能在专业层面上支撑学校的定位目标。
3、 培养模式如何进行迭代?根据专业对应产业对能给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不同时期,根据行业、产业发展状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技术性迭代更新,才能保证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如抗疫期间,网课作为授课的主要方式,不但是授课技术手段革新了,授课的方法、授课的目标,也应该随之进行迭代更新。
4、 课程体系如何建设和改革?根据新形势下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改革,也由原来知识本位的知识体系授课,需要更新为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以学生的输出、输出质量来衡量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的时候,以学生会什么?能做什么?为出发点,倒推课堂需要讲授什么,据此来设计以学生能力为指标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深处是课程,课程改革痛点是老师。只有这样的思想意识能够被老师接受,课程改革才能推进,专业建设才能完成,学校定位才能实现。
5、 专业质量评估、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如何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体系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专业建设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同样,以学生为中心,就可以建设以保证课程质量的课程设计、产教融合教学、企业实践,从而推动专业建设的质量。当然,所有建设、管理、评价规则,都建立在学生学会什么?具有什么能力为终极目标。
6、 还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1) 如何从思维模式上突破“同质同构”的专业建设思路?
(2)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问题?
(3) 如何进行产检融合的建设,使得产教融合能够真正是为社会服务?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
(4) 双师队伍如何建设?如何保证双师队伍的质量?
这些问题,都是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应该逐一去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努力迭代,在思维、规范、行动中,才能逐步实现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才能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并逐步走向国际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理念、新体系、新内涵——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