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宇自爆有社交恐惧?揭露年轻人的社交心理

在看《快本》的时候,马天宇就自爆说要告别社交恐惧的自己。

当时猫仔听到是震惊得无法形容

“马天宇有社交恐惧?”“马天宇怎么可能有社交恐惧?”

在猫仔的认知里,天宇一直是一个很正能量励志的少年,相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他一直也是一个特别活波开朗的暖心大男孩。

但他现在对着所有人,说他不喜欢和别人一起吃饭,喜欢宅在家里种花种草,打扫卫生。(这难道不是老年人的生活吗?)

当有收到邀请时,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拒绝。

不喜欢说话,但又害怕让人觉得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让自己陷入一种比较为难又尴尬的状态里。

就连何老师发出邀请一起吃口味虾,他都说不可能去的。

这少年也实在是太实诚了。

虽然曾有想过去克服,会主动去给聊得来的人发微信,约饭,但当接受拒绝的时候,内心还是会很失落。

若是对方在忙,那这样的邀请就成为了一种打扰。

很多人说,马天宇对于社交恐惧的这一番描述感同身受,对于一个人的生活,不知道是该用“喜欢”还是“习惯”来形容,不喜欢多余的社交活动,因为胆怯的不自在又害怕会被人误解为高傲冷漠。

社恐的绝望瞬间

好像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太爱社交,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或是做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有时往往面对熟悉的人却没有什么话交流,但又很不好意思拒绝。而在网络的世界里能畅所欲言,不曾见过的人,也能大谈东南西北。

线下的一切社交活动都会产生一种本能反应上的拒绝。

细数那些社交活动的场合,都会成为社恐绝望的瞬间。

当公司部门聚餐时,所有的同事纷纷向领导敬酒,只剩自己一个人没有敬酒的时候,心里想着的是我该起来上前敬一杯酒,但是身体不停使唤,坐在椅子上的自己瞬间瘫痪。像个废人一般只会傻傻呵呵的笑,不想参与这种成年人的社交,还觉得可怕到想哭。

一听到有人别人敲自己房门的声音,整颗心都会揪起来,怕对方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帮忙,而自己不想参与其中却又不得出于人情场合去做这件事情,而往往事后只能以尴尬沉默结尾。

每次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或是部门时,总是会邀请上台进行自我介绍,不是不敢介绍自己,也不是因为紧张,总感觉是一束光打在了一个垃圾桶上。尤其是在公司里,人事带着你一个一个去认识公司的同事,不断的自我介绍,也听着别人的自我介绍,那种感觉真的让人窒息又绝望,这到底是个什么神操作?

当对方发来可以“方便电话吗?”若是方便,干嘛要一直文字聊天,不发语音呢?对于很多人而言,能用文字交流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发语音的,有时看到那种超过30秒的语音就要崩溃,更不用说电话了。

成年人的社交恐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当代年轻人开始陷入一个“社交怪圈”,渴望交友,却又害怕交流 。当好友没空或是约了别人,内心无比空虚甚至失落到吃醋。

明知要想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拓展自己的圈子,却总出不了圈子,在线上口若悬河,在线下一言不发。

毒舌和话痨只留给身边最亲近的人,其他的每一场社交就如同上战场,战前必须做好热身准备。虽然已经想好了上千种拒绝的理由,但为了不想被贴上“孤僻”、“不合群”的标签,还是鼓起勇气前往一个他人组织的聚会,硬挤入一个自己不想加入的圈子。

进入聚会场地后,不是热情的和大家打招呼,而是担忧没有人理自己怎么办,立马发射自己的小雷达,地毯式搜索自己熟悉的面孔。

内心不停的排演着潜在的对话和话题,生怕有人找自己交流时会暴露自己尴尬的心情,找不到熟悉的人,就先用食物给自己打气,扫描一周之后还是忐忑不安,用手机来掩饰自己的焦虑,体验度秒如年的漫长,不时做出的小动作,出卖了自己的焦虑。

当有人过来打招呼时,也只好假装微笑点头附和,至于交流了什么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该死的谈话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看一看无人的角落,再看一看大门的方向,觉得还是宅在家里比较安全,打开社交媒体,在屏幕灯光的照耀下继续追踪别人的生活。

社恐的原因

社交恐惧其实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问题,它是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它一般都与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关。

当代的年轻人,都是从跟“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和竞争中长大的。

身体是亚健康的,工作是机械化的,学习是碎片化的,经济实力是刚刚温饱的,生活作息是早晚颠倒的,多余的时间是用来刷短视频和电视剧综艺的,但面临的是在未来的3至5年内,结婚、买房、生儿育女等的巨大压力。

最可怕的是,无论你怎么努力,都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物价上涨的速度,信息更新的速度,身边还总会有一个某某某在各个方面碾压你。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每天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年轻人对于社交早就失去了热情,更不用说聚餐聚会,不过也只是同龄人相互攀比的场所。

所以,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与其硬挤自己不合群的圈子,不如一个人舒适的呆着。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如果交朋友,让自己特别累,精神损耗大,那自然而然的会减少建立联系,甚至逃避。

最怕的不是人家不懂,而是自以为是的懂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又总喜欢做别人的“人生导师”,与其为难自己,解释太多,不如断了这份联系。

结语

然而,不管你有没有社交恐惧,都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也许有时我们并不是真的“社交恐惧”,只是更倾向于让自己舒服的社交方式,“来去随缘,懒且随意”。

社交,是一种刚需,也是一种能力,但遵从自己的本心才是重要的,不迎合别人,不强迫自己,正如何老师对马天宇说的那样:

“你所说的社交恐惧,我一点都不觉得,你不喜欢这个自己,你只是有时候怀疑这是不是大家喜欢的你……我是觉得你无法告别,就拥抱每一个自己,跟自己做最好的朋友也很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天宇自爆有社交恐惧?揭露年轻人的社交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