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初

就在刚才,我又读完了一部小说《无声告白》。

我是被封面上的文字吸引的: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句话是有多大的魔力呢,让我在各种读书APP以及电子书泛滥的年代还毅然掏钱买纸质书。

现在看书的速度挺快的,一个周末一本,真是出乎自己的意料。想起高中的时候,宿舍同学们看言情小说,以一天一本的速度相互传阅,就像吸鸦片似的难以自拔。为了体验一下闲书的乐趣,我也找了一本琼瑶阿姨的《窗外》作为启蒙,看了好长时间,一度嫌弃自己看书太慢。

高三的时候偶然间在地摊买了一本盗版的《三重门》,三下两下就看完了,平时行尸走肉般的我那段时间眼睛都发光。有吸引力的书就是不一样,走着路熬着夜红着眼也要看完,能不快么!

可怜我一直都有强迫症,那时逼自己看完了《窗外》《莎士比亚悲剧集》,后来又逼自己看完了《大长今》《幻城》《三星内幕》等等不合口味的书。有一段时间还逼迫自己睡前看英文书,睡着过无数次。一回想起来这都是什么鬼!这种完全不顾自己感受,被“有始有终”几个字下了蛊的做法真是令人发指。如果说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现实,那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书是完全可以的,生活可以更轻盈,我却偏要牢笼自己。

最近我喜欢将各种书堆在床头,想看哪一本了就拿起哪一本,简直不能太惬意。也没有什么读书计划,像一定要在几天内哪个时间读完什么书之类的。我一看见公众号的那些推送title,怎样在一个月内读懂100书,三月内搞定哑巴英语等就取关。这种急躁的样子,好丑的。

慢下来吧,随心所欲吧。你牵你的狗去散步,我牵我的蜗牛去遛弯,没毛病。

上个月路过一个书摊,扫了一眼,发现了毕淑敏的一本书,想起大学时看过她的短篇小说,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多年以后再看到这个名字,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样,果断买了回来。《精神的三间小屋》,是随笔散文集,偶尔翻一下,感觉也很好。看了她的简介才知道,她是医生,也是作家,正真做到了从身体到心理给人治病,算我失敬多年啊。

当时也看过几本池莉的书,对那个年代的汉口人民的生活描写十分精彩,现在貌似没出来冒泡了。这都属于老艺术家了吧。时光荏苒,我都成了80后老嬷嬷不是!

谈到年龄,就很自然的想到了同龄人韩老板。继《三重门》之后我又买过他的新书《零下一度》,不太记得讲的什么了,肯定是没有三重门带来的冲击力大。不过我对作者也很感兴趣哦,看了韩寒的访谈,有见解也很帅,而且还帅的恰到好处。哈哈哈!后来汶川地震他直接带着东西开着车就去了,他的帅已经超出了我的期待,我觉得很好。后来听说他结婚了还有点小失落,后来他有娃了,取名叫小野,后来他变成了国民岳父,到处赛车挣奶粉钱。还开了餐厅,名字叫“很高兴认识你”。等我去吃过一顿后就倒闭了。

忘了说他中途还办过杂志《合唱团》,很快就死掉了,因为穷的吧。我手上还有一本可以作为珍藏版了。是刚认识珍珠妹纸的时候给我的,当时听说都喜欢韩老板,两人立马就活络起来,正是确认过眼神,不是想怼的那个人。后来她把合唱团和青春交到我手上,算是完成了友谊的盖章仪式吧,哈哈。

韩老板一直在倒腾,从来不让人失望。他的电影后会无期我还正儿八经的买了电影票在影院正襟危坐看的。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台词一如既往的韩,戳的是心,流水的是眼睛。几年又过去了,再来想这句话理解也不一样了。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虽然说在学校待了很多年,但正儿八经的看过几本书呢;看了很多与自己不般配的书也是徒劳。吃透过的专业书也是凤毛麟角现在都还给书了。而且很多书,需要懂,更需要实践。

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生是长跑,没到最后谁能判断人生的好坏呢?况且人生的好与坏,也没有标准答案,见仁见智。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对不对,书怕是背不起这个锅!

写着写着就变成韩寒专场了,无所谓,就图个随心所欲吧。

再回到无声告白,以某个剧情结尾:看起来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喜欢同性的杰克对莉迪亚说:我至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像你需要别人告诉你怎么做。莉迪亚看出来他的鄙视,而她也感受到自己的人生被妈妈渗透到只有沉入湖底才能得到解脱......

你可能感兴趣的:(6月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