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

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仅限于《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唐诗宋词》等。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及我的外婆。 记得小的时侯(四五岁),因父母田间劳作繁忙,没有精力照看我,经常在农忙季节被爸记得小的时侯(四五岁),因父母田间劳作繁忙,没有精力照看我,经常在农忙季节被爸爸妈妈送到外婆家,让外婆带我。外婆就带我读《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外婆是很爱书爱学习的人,幼年时读过私塾,在那个年代可谓是大家闺秀, 外婆的母亲早年因病过逝,后因年代动荡的年代,在抗日战争中失去了父亲,外婆和外婆的哥哥相依为命,生活很艰苦,以前从来没有干过重活的她也要在大冷天下水去挖沟清渠,但外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止学习,经常半夜里挑着灯学习,从同学那里借来书和笔记,自己抄下来,那时侯的书特别珍贵,想买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那时侯,外婆自己买来一捆捆大开的白纸裁成一小张,对折后用牛皮纸做封面,然后又用针线将一沓白纸钉起来做成一个小本子,然后用毛笔在上面抄书。从94年之后,妈妈把外婆接到了我家一直到前些年外婆离开我们。在我的记忆里,外婆一直就是戴着眼镜立坐在桌子前,认真的写着,抄着,沉静在自己世界中的人。每天她很早起来,读书,看书。每天上午雷打不动,每天至少要看书学习写字抄书一小时。如果哪一天没有他会觉得这一天又是虚度,几十年如一日。村里但凡认识外婆的都说如果外婆在现代的话绝对是名牌大学生。在我看来,自强不息是外婆的生命的最好诠释。我从小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之外,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我的外婆了。外婆喜欢读书,也喜欢给我们讲书。特别冬天天气寒冷,家家户户都要在做早饭时准备火钵子(农村简易取暖用)。忙完家务后左右邻居的伯伯婶娘这会聚到我家,边烤火取暖边听外婆说书,讲古代民间故事,从西厢记讲到红楼梦,从聊斋志异讲到梁祝,从花木兰讲到穆桂英挂帅,各种中国古典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应有尽有。那时候真听得我也是如痴如醉流留忘返,能让人听出评书的味道。从这些故事中,总会渗透着很多做人的道理。感恩我的指导老师程晖老师的引导和帮扶,有幸与育心的周老师相识,因为周老师的风彩,让我也走上育心的路上,在育心路上,按照137累积法,通过每天与孩子一起大声诵读国学经典,早起听易经早课,从易经中吸收智慧,让我能从容育心,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节奏,只有做智慧的家长,学习顺势引导孩子才是正道。 借用我很崇拜的Tyger老师曾经分享给我们的一段话:家庭规划的学霸之路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心理学范畴的内容,称之为“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和学习力的区别: 学习动力是土壤问题,着力点在家庭;学习力是根系问题,帮助解决吸收。一则土壤,一则吸收。好的土壤加之好的吸收,孩子就一定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在这里也分享给在这里听课的每一天爱学习的爸爸妈妈们。


四. 启动系统国学经典诵读的收获。


1. 生活,学习变得更有计划,目标了。


  以前的状态是在浑浑噩噩的日子中,业务的时间只知道成天手里拿着手机,在那不停的刷屏,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天在手机上也没干什么正事,只是虚度了光阴,浪费了时间。内心的无力感渐渐蔓延,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这样的日子了。讨厌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斗志,没有精气神,有时感觉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不能这样过,不能这样生活,内心一个声音向我发起了强烈的抗议,要给自己找些事做,让这无聊的生活变得充实。要读书!要学习!要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自己空虚的内心充实起来!这么多的国学经典花那么多钱买回来,不去读它简直是暴殓天物。我要让自己学习起来。按照学习计划,一步一步每天和孩子坚持用137累积法读经典,让我自己做事变


2. 在带孩子读经的过程中,开始能够静下心来了,内心的焦虑也减轻了。


以前想着这也要学那也要学,没有持久的坚持什么都没有学成。唯独有读经典这件事坚持了下来。虽然这一年多来其间也有过停滞懈怠期。幸而有中道育心的大平台,有大爱的老师时不时的鞭策提醒,让我不至于掉队。


刚开始读经的三个月,可能是我自己也好,孩子也好都处于适应期,基本上处于间断性的今天有空读一下,明天忙不过来就不读了。一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没有见到有多少效果。直到2018年四月逐渐开始早起听虚受老师的易经早课后,自己从心态上慢慢的调整了下来。


后来参加了一次读书会后


因为焦虑只会让自己只看到孩子的做的不好的一面,(虚受老师在早课上反复提到,要开善眼)


3. 让我逐渐的学会了断舍离。对过往的一些不开心的往事都清除出去了.4. 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作息时间规律了。这个习惯对我来说是那么的宝贵。5. 内心更安宁,更笃定,更喜欢读书了。6. 常开善眼后, 自己对孩子越来越有耐心了,越来越能够倾听孩子的内心了。之前因为焦虑和恐惧,看不见孩子盯着蚂蚁爬行时的那份专注,总是在催促她快点赶路;因为焦虑和恐惧,看不见孩子拆装玩具时的那份静心,催促她快点收拾玩具;在孩子玩家家扮角色时没有耐心陪她一起疯玩,总粗暴的干涉打断,说我自己很累,不想玩了;因为焦虑,看不见孩子望着蓝天不声不响时的那份出神。现在知道了以道(方法)爱之。多了更多的亲子读书的时间,孩子也越来越喜欢读书了。8. 孩子通过诵读经典,已经大量识字了,现在也慢慢开启了自主阅读了,阅读习惯已经养成了,而孩子也开始享受到自己能够独立看懂一本故事书的乐趣。这个好习惯也将让孩子终身受益。日常的灌输给她的是,重要的事情要先做!读经典是每天都必须要做的。孩子已经从刚开始的不愿意读,从当初的抗拒和逃避,转而到能自主的安排自己读经典的时间。这个变化是我可喜的。9. 在我们订定每周读书计划的过程中,孩子开始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会慢慢的开始安9. 在我们订定每周读书计划的过程中,孩子开始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会慢慢的开始安排自己的时间了。这一点我觉得特别棒,有自己思考自己拿主意。10. 因为开了善眼,闭了恶口,跟夫君相处,矛盾争吵也少了,对于一些矛盾,我也不会回避了,主动去化解。虽然偶尔还是会因为我早起听早课打扰到他休息而报怨,但总体来说,夫妻关系还算是缓和了不少。现在当听到他说的一些以往我可能不能接受,不认可的事,我不会去反驳,而是报之一笑。每个人都同一个事情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又何必强求人与我一致呢。即使表达我个人的不同意见,我也不再似以前那样针锋相对,咄咄逼人了.想想以前的自己,真的是好愚蠢,硬是把大好时光将日子过得灰头土面. 通过一段时间的早课坚持学习,知道女人要温柔,要学会内求,学会寻求帮助。让男人做家里的天,只有读经宜家  知行合一 行在当下这几个字始终铭记我心,读经的目的,更多的不只是在于你和孩子今天读了多少部经典,坚持了多少天,更多的是自己内心静化与自省. 坚定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的节奏,去除了心里的焦燥,以从容温和谦敬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偶尔也有所松懈怠慢的时侯,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能量不足,负能量的语言,负面的情绪,消极的念头又会占据上风。这个时侯提醒自己心里默念三爱宣言,411育儿法则,411夫妻恩爱法则,家和原则。我感觉这就像一根定海神针,让我狂燥不安的心能够逐渐平复下来。真的写日记能够磨煤心性的过程,是让自己静下心的过程。其实在写这个的时侯也是反省自己,内修自己,回归本心的最好方式。之前偶然间读到《荀子》,里面有一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似乎早已把这个道理讲透了。每天坚持做好三件事: 一.坚持听早课,每天补充正能量,放大格局,转变思维方式,打开善眼;二.坚持读经典,平和自己的心态,用经典的智慧和美浸润身心;三.坚持写日志,通过写日志及时总结收获,加强内修,做到心善、语善、行为善。每日必学:【411育儿法则】:多关心、多聆听、多赞叹、多帮扶;少责备、不抱怨。【育儿秘诀】:语言柔和、行为严格。【411夫妻恩爱法则】:多拥抱爱抚,多温存聆听,多赞美鼓励,多信任放飞!少挑剔指责,不赌气任性。 《家和原则》:心善、语善、行为善。闭嘴闭嘴再闭嘴,微笑微笑再微笑。开善眼,闭恶口。《自勉》:听话照做,改变从我做起,幸福生活从我错了开始。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是坚持的力量。感恩程晖老师让我与育心结缘,感恩周青萍老师引领我来中道育心平台学习,感恩相云老感恩程晖老师让我与育心结缘,感恩周青萍老师引领我来中道育心平台学习,感恩相云老师,青萍老师,乐听老师及各位大家的义工老师合力搭建的高能量的学习平台,给我成长的机会,感恩夫君给予我的支持和理解,感恩亲爱的家人们给予我的帮扶!感恩孩子让我学会的如何去爱。感恩一切! 对于夫君,我总是充满了抱怨。也不记得是哪次跟夫君闹矛盾,自己在QQ上发了一通牢  我总是想着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而却从来从去拿镜子反观自己的言行;一直为孩子在外面不自信而烦恼, 自己总说,教育好孩子是天大的事,不明白其实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自我教育。后来通过每周微课,有幸读到了王东华老师的《发现母亲》这本书,非常庆幸我知道了。这本书里谈到的,现在我们所强调的教育都是“显教育”,对于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却不加关注。道德、勇气、责任等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就能起作用,而是要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的。过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以后的教育学将是“做”的教育学。家庭是最早,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 习育,面对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做人,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自我教育,教育应该父母同孩子一道成长.


3. 对于工作,对于生活,曾经有段很是怠慢的阶段。 工作也总打不起精神,甚至时常会有应付想法,生活也感到没有意思,自己的整个世界都没有了目标。天哪,感觉自己怎么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往日的自信哪去了,往日的激情哪去了,自己怎么把日子过成了这样?




二. 请经过程


从五月份犹豫观望期了大半年,期间有来自君的反对,家人的不理解。


我与育心结缘起源于程晖老师,程晖老师的小宝梓瑶刚好跟女儿沛怡是同一个班,在一次幼儿园组织的开心农场的春游活动中,第一次认识了程晖老师,然后我们一起结伴同游,之后又相互加了微信。孩子们在学校也是玩的比较好的朋友。


再后来从程晖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他们领着孩子一起去中山的各个风景秀丽的公园,和周老师一起去参加户外读书会的照片。那时候很是赞叹,有这样一群家长能够在周末的时光陪同孩子一起去参加户外读经,同时又能够跟孩子与大自然接触,一起玩耍,真是一个非常好,很是羡慕。因为感觉现在能够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长真的是越来越少了。但是当时对于所读的内容我还真的没有深入去了解,直到有一天再看在程晖老师的QQ空间的读经日记,里面写着今天读了《易经》,《黄帝内经》和《笠翁对韵》。我不禁惊叹了,天呐!他们现在就读在读这么大部头的,有大学问的国学经典。他们是到底是怎么读的?怎么能读到这么高深学问的书的?当时在我印象里,我认为能读到这样的书的人,应该是起码是读到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吧!因为按照常规的中小学教育内容,基本上到高中都不会学到这些内容。我开始对此特别感兴趣,他们是怎样的一种方式去读的呢?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仅限于《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唐诗宋词》等。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及我的外婆。


记得小的时侯(四五岁),因父母田间劳作繁忙,没有精力照看我,经常在农忙季节被爸记得小的时侯(四五岁),因父母田间劳作繁忙,没有精力照看我,经常在农忙季节被爸爸妈妈送到外婆家,让外婆带我。外婆就带我读《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外婆是很爱书爱学习的人,幼年时读过私塾,在那个年代可谓是大家闺秀, 外婆的母亲早年因病过逝,后因年代动荡的年代,在抗日战争中失去了父亲,外婆和外婆的哥哥相依为命,生活很艰苦,以前从来没有干过重活的她也要在大冷天下水去挖沟清渠,但外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止学习,经常半夜里挑着灯学习,从同学那里借来书和笔记,自己抄下来,那时侯的书特别珍贵,想买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那时侯,外婆自己买来一捆捆大开的白纸裁成一小张,对折后用牛皮纸做封面,然后又用针线将一沓白纸钉起来做成一个小本子,然后用毛笔在上面抄书。从94年之后,妈妈把外婆接到了我家一直到前些年外婆离开我们。在我的记忆里,外婆一直就是戴着眼镜立坐在桌子前,认真的写着,抄着,沉静在自己世界中的人。每天她很早起来,读书,看书。每天上午雷打不动,每天至少要看书学习写字抄书一小时。如果哪一天没有他会觉得这一天又是虚度,几十年如一日。村里但凡认识外婆的都说如果外婆在现代的话绝对是名牌大学生。在我看来,自强不息是外婆的生命的最好诠释。我从小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之外,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我的外婆了。外婆喜欢读书,也喜欢给我们讲书。特别冬天天气寒冷,家家户户都要在做早饭时准备火钵子(农村简易取暖用)。忙完家务后左右邻居的伯伯婶娘这会聚到我家,边烤火取暖边听外婆说书,讲古代民间故事,从西厢记讲到红楼梦,从聊斋志异讲到梁祝,从花木兰讲到穆桂英挂帅,各种中国古典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应有尽有。那时候真听得我也是如痴如醉流留忘返,能让人听出评书的味道。从这些故事中,总会渗透着很多做人的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