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在读完每本书后能有一个长期的记忆,便用“"把书中的内容简单记录,以便日后回顾!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打开人类认识未来之窗。
第一章: 人类的新议题
几千年开人类的旧议题(战争、饥荒、瘟疫),目前旧议题基本被人类消除,开始寻找新的议题(永恒的生命、获得永恒的快乐、通过生物工程和半机械工程升级智人。
本书结构,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智人征服世界
着眼于智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希望理解我们这个物种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第二部分: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审视智人在过去数千年间创造了怎么光怪陆离的世界,又是怎样把我们带到现在这个十字路口。
第三部分:智人失去控制
描述我们目前的困境以及可能的未来,为什么实现人文主义反而会导致他的崩塌。
本书描述的未来,只是“过去的"未来;换句话说,也就是基于过去300年的思想和希望而指向的未来。然而21世纪将诞生的新想法、新希望而形成的未来,可能与过去的未来完全不同。
第二章:人类世
农业革命促成有神论宗教,人与动物对话变成人与神对话,动物从有情感、值得尊重的生命变成人类恣意对待的资产。
科技革命催生了人文主义宗教,神的台词被删掉,人取代了神。
第三章:人类的特质
智人为什么会进化出"心灵",它有什么意义?从生物学层面来说,智人和动物的差别在哪里?
智人能统治世界是因为智人能编制成互为主体(这种互为主体的现实,并不是因为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的沟通互动而存在)的意义之网。
第四章:虚构的力量
智人构建了哪些虚构故事(宗教、货币、公司、国家……)
文字催生了强大的虚构实体
第五章:宗教与科学
虚构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但遗憾的是,盲目相信这么故事,也就意味着人类往往为某些虚构实体(例如神和国家),的荣誉而努力,而不是让真正拥有感受的生命过得更好。
宗教是一种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组织人类进行大规模合作的工具。
在人生旅途中质疑着各种世俗的惯例和契约,并前往未知得目的,我们都称为灵性之旅。
宗教最在乎的其实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护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就个人而言,科学家和神职人员可能很在意真理;但就整体而言,科学和宗教对真理的喜好选不及秩序和力量,因此两者一拍即合。
对真理毫不妥协的追求,其实是一次灵性之旅,在宗教或科学机构之内却很少见。
科学与宗教就像是一对夫妻,进行了500多年的婚姻咨询,仍未真正了解彼此。
第六章:与“现代"的契约(本章讨论现代社会对力量的追求)
整个宇宙是个盲目而没有目的的过程。
现代契约 : “放下意义,获得力量"。
资本主义信条:“投入利润,促进增长"。
如果没有某些神、国王或教会也伸出一只看不见的手,别说整个市场,就连一个集市也难以维持。如果万物真的可以买卖,包括法院和警察,那么信任就会烟消云散,信用也会荡然无存,商业则会无以为继。究竟是什么让现代社会免于崩溃的命运?拯救人类的并不是供需法则,而是因为兴起了一种革命性的新宗教-人文主义。
第七章:人文主义革命
人文主义的主要训诫: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人文主义人为:知识=体验×敏感性
人文主义3大分支:
1 、 自由人文主义(包含民族主义)
2、社会人文主义
3、进化人文主义
1914年到1989年,三种人文主义流派掀起了一场残酷的信仰之战。(代表自由主义的西方民主阵营、代表社会人文主义的社会主义阵营、代表进化人文主义的纳粹阵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苏联解体是自由主义阵营胜利的标志。自由主义后来像社会主义和法西斯这些竞争对手学习了各种观念和制度,特别承诺向大众提供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
第八章: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自由主义像其它宗教一样有自己的伦理判断,同时也有它深信不疑的事实申明,这些事实声明就是过不了科学审查这一关。
人真的有自由意志吗?
根据进化论,动物所做的所有选择(选择栖息地、食物、或伴侣)都是基因密码的反映。
我之所以觉得脑中浮起某个愿望,是因为大脑里某种生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感觉。这些过程可能是生物预设,也可能是随机发生的,但绝对不是自由意志。
问题不在于人类能不能根据内在欲望采取行动,而是能不能选择要产生什么欲望。
人的“欲望"不是一种选择,我们只能“感觉"到欲望,再据以行事。
如果我们真的是自己思想和决定的主人,能不能决定在接下来60秒内不要想任何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单一的、不可分割的自我?
体验自我、叙述自我是怎么影响我们选择的?
我们对一个想象故事做出的牺牲越多,就可能越坚持,只为了让我们的一切牺牲和痛苦有意义。
第九章:大分离
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因此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在继续认同人类有太多价值。
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
社会系统仍然会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个超人类的精英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无人机和蠕虫病毒组成的高科技部队取代士兵,指挥也将交给算法处理。
“ 智能"即将与“意识"脱钩,非意识“算法"替代个人的意识。(比如计算机能正确诊断90%的肺癌病例,人类医生的正确率只有50%,CT、X射线能发现医生发现不了的问题)
生物只是算法
算法不受组成物质的影响。(算盘是铁质还是木质都一样)
因此没有理由相信非有机算法无法取代或超越有机算法做的事,只要运算有效,算法是以碳为载体还是以硅有何差别?
算法可能称谓所有人“法人"。(丰田、阿根廷)
科技一旦有能力让外部算法有能力“爱我更了解自己",个人主义力量崩溃,权威也会将个人转向由算法构成的网络。人类将习惯把自己看作一种生化机制的集合,由电子算法网络实时监控和指挥。
如果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将人类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大多数无用的普通人,另一类是一小部分经过升级的超人类,又或是者各种决定权已经完全从人类手中转移到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主义都将崩溃。什么样的新宗教或意识形态,能够填补这样的缺口,并且指导我们如神一般的后代?
第十章:意识的海洋
新科技宗教可以分为两类: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
科技人文主义仍然认为人类是造物的巅峰之作,也坚守许多传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科技人文主义也同意智人已经成为历史,因此应该运用科技创造初智神:一种更优秀的人类形式。
数据主义认为人类已经完成了自己伟大的宇宙任务,应该把接力棒交给不同的实体。
七万年前,智人的DNA发生了一点儿变化,让人类能够接触主体间的领域,也让智人成了地球的统治者。
科技人文主义只需对人类的基因组再作些改变,也就能促成第二次认知革命。
而第二次认知革命则可能会让智神接触到目前还难以想象的领域,让智人成为整个星系的主人。
人类曾经是升级版的大猩猩,未来人类则可能变成放大版的蚂蚁。关掉怀疑、忧虑、恐惧等不好的开关,让社会大机器里的“人类小齿轮"沟通和处理数据的效率更高。
科技人文主义两大困境:
1、目前我们还没有一张健康强健的心智图谱,我们只知道自己处在意识海洋中的一座小岛上。
2、科技认为主义认为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重新设计意志(心智)则让人类成了另外一种设计品,反而让科技人文主义不知何去何从。
第十一章:数据主义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
根据数据主义的观点,可以把全人类看作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而每个个人都是里面的一个芯片。这样一来,整部历史进程就要通过4种方式,提高体统效率:
1、增加处理器数量
2、增加处理器种类
3、增加处理器之间的连接
4、增加现有连接的流通自由度。
数据主义第一条戒命,就是数据主义要连接越来越多的媒介,产生和使用越来越多的信息,让数据流最大化。
第二条戒命,就是要把一切连接到系统(街上行驶的车、厨房的冰箱、鸡舍里的鸡、树林里的树)。以后,冰箱就会监视鸡蛋还剩几颗,并在需要补货时通知鸡舍。汽车能够相互交谈,树木则报告天气和二氧化碳含量。
一旦人类对网络不再能发挥重要功能,最后只会成为宇宙数据流里的一片小小涟漪。
书本最后留下三个问题给读者思考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