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工匠精神”只在日本

在中国有一家大名鼎鼎的餐饮连锁叫“新荣记”

新荣记成立20多年,从最初的街边小馆到如今的品质中餐美食龙头。在创业之初,新荣记的定位就非常清晰,要做高端餐饮,要做品质中餐的民族品牌,并确立了「美食让人生更美好」的使命。

新荣记是中国餐饮品牌里面,拿到米其林评级最多的餐饮公司。截止到2021年,新荣记旗下餐厅一共摘得11颗星——其中包括北京第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新源南路新荣记。2019年这家店入选米其林三星餐厅时,新荣记也是中国内地唯一一家米其林三星中餐品牌。一家公司的同一品牌在不同城市都能摘得米其林,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因此,餐饮行业人开玩笑称张勇和新荣记是“米其林收割机”。

张勇在1995年创办了新荣记,到现在为止这家公司已经发展了26年,但是在全国,新荣记包括新荣记旗下的各个品牌,加起来也只不过开了三十多家店。

从创始人张勇身上我们看到了三种值得学习的品质:第一极致的产品精神。举一个例子:一次张勇在京季餐厅试菜,特别是他试米饭的情景。服务员把三碗米饭标上记号,端上来摆在他面前。张勇拿起米饭,放到灯光下去看米饭的色泽,然后再放到鼻子前仔细闻一闻,接下来会把米饭用勺子扒开,再仔细看一下。然后他跟同事说:“这米饭盛得也太少了,一口饭,根本看不来啊,还是应该上一碗。”于是同事下去再上三碗不同的米饭上来。他是同样的先看、再闻,然后用勺子扒开米饭看里面的米饭的色泽,接下来盛一勺饭尝一下。

挨个吃完,他开始问放了多少水煮的饭,每一种米分别是哪里的米。其中有一种米还是他前一天专门从东北背过来,交给后厨试的大米。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试一试当地的食材,看能不能发现更好的食材可以用在自己的餐厅。

第二个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是,在质上进取,而非在量上贪婪,同样是一条有效地通往卓越的路径。这其实是一种路径选择,你是要追求数量和规模,还是追求质量和极致。

海底捞的张勇曾经讲过一句话:顶天立地永远不如铺天盖地。新荣记的张勇则说:我就负责顶天立地,铺天盖地交给其他人。但是,如果未来有人写中国餐饮的历史,写海底捞,也一定会写新荣记,因为新荣记是中国内地中餐第一家拿到米其林三星的。

第三个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是:哪怕是孤注一掷地去做产品和口碑,也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张勇经常调侃说,他的开店风格是“拖拉机”,大概率都是开业日期不断推迟。即使同时在付着昂贵的房租和人员工资,一家店没有调到他满意,他就一直往后推。他只是朴素地从菜本身出发,因为要把菜做好,所以就开始注意好的食材,当然也想让食材的供应链稳定一些,那就开始慢慢建自己的供应链。因为要把菜做好,所有食材都用得好的,自然菜的价格也贵了些。理论上定价太高是个门槛,但是也没有妨碍新荣记开一家火一家。

对于米其林餐厅而言,食物其实只是整个用户体验的一部分。一个米其林餐厅的主理人,要考虑顾客从进入餐厅再到用完餐离开餐厅整个过程的体验。从点餐开始,到食物如何呈现出来,再到餐厅的光线、音乐和声音,所有细节都要考虑在内。

在餐饮界有一个很有名的餐厅评级标准,叫《米其林指南》。能够获得《米其林指南》的认可,拿到米其林星级,是很多主厨和餐厅主理人毕生的追求。米其林指南给出的最高荣誉是米其林三星餐厅,被认为是值得专门为了吃这家餐厅安排一趟旅行。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还有如此“工匠精神”的商人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我想有机会到北京一定要去体验一次,也希望让越来越多想简单认真做事的人也能达成所愿,继续保持并发扬这种最底层也最可贵的工匠品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说“工匠精神”只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