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情——520读《恋人絮语》有感

在爱情这个痴迷的国度里,言语既过度又过少,既过分又贫乏。

一、“因为是我,因为是你”

人为什么需要爱情?因为它如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得以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要件?还是因为人生譬朝露,居室多囤艰,而爱情就如这一针兴奋剂让我们在人生这趟修行之旅不致过于孤苦?

我们更愿意将高尚赋予爱情,而避免承认爱情背后的生理欲望。正如每个人对爱情的源起都有着自己的解释,每个人所体验的、向往的、理解的爱情也独一无二:有别出心裁的爱情、巧妙的爱情、尴尬的爱情,也有不懂感情的爱情。无论爱情呈现何种形状,我们都同样能从中感受到心酸、悸动、嫉妒、兴奋、狂喜。沉迷于一段感情中双方,会渐渐迷失了自我,当我们为兴奋而激动,为嫉妒而神伤时,让我们欲罢不能的已说不清是这种种感受还是对方的存在。

我们不敢承认的是,爱情爱的最终是自己,满足的是自身的欲望,而另一半仅仅是这份欲望的附属品。

为了将自己的欲望得以充分满足,我们会亦步亦趋地寻找另一半。他可以懒惰、勤劳、聪明、善良、踏实,他可以具备这些特质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但我们却很难去界定所迷恋和爱慕的对方,难以将其归类,因为他是唯一的,是一个奇特、独一无二的存在,但却可以与自己的欲望遥相呼应。就像蒙田所述“因为是我,因为是你”。

归结到底,爱情是各取所需的一场交易。

二、“我爱你是以悲剧的形式肯定人生”

爱是官能驱使,不爱是理性选择。爱而不能,爱而不得,即为少年维特之烦恼。爱是单行道,如果我爱他,我难道不应该将这炽热的爱瞒着对方吗?一旦坠入爱的深渊,我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爱还是不爱。如果向对方表露爱意,这也就是逼迫对方陷入这场双重矛盾的境遇之中。所以,为了不引起对方的反感,不让对方陷入抉择,真正的爱是犹豫而反复的,在无数次的推演和踟蹰之后,方能小心翼翼地做出试探和选择。

那么,那些勇敢去爱的人又是为了什么?

爱是一场过程而非结果,勇敢去爱的人,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了尽早融入一场世俗规定的制度(即恋爱关系、婚姻关系)之中,因为这场世俗之战冥冥之中如同抢椅子的游戏,人人都想夺得。但是人们弄错的是,以为在这稳定的关系之中才能获得幸福,才能获得归属感,其实任何存在的形态都可栖息,并不存在一定所谓的幸福结构。哪怕我们一边抱怨也可以一边从中获得幸福,感受到爱情所带来的快乐。

所谓的结局也无法定义是爱或者不爱。任何因为理性而爱的选择,是对爱的亵渎,注定是一场悲剧。即便你可从中得到安稳,也难以掩盖对爱的亵渎和无视,从而被爱抛弃。如果说,通过借助理性来克服人生的痛苦,会分化人的自然力量,导致人的衰落,那么”我爱你是以悲剧的形式肯定人生“。

三、”人可以没有友情,但不可以没有爱情“

爱情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最为丰富,博尔赫斯说过,“人可以没有友情,但不可以没有爱情”。深陷爱情中的伴侣总是难以自拔,会因为一通电话、一个语气词、一声问候而发出强烈的生理信号。一个莫名其妙的等候,就会让伴侣体验过山车般的心情跌宕,内心上演一出出暴风骤雨。所有的细枝末节、无关紧要都会引发一系列的想象与猜疑,爱情所带来的快乐、忧伤因为对方的存在也会是原来的双倍,甚至更多。

人们总希望能够从一段爱情中获得心满意足,希望恋爱关系可以永远完美、至善,但是往往在关键的时间点上会出现不期而遇的阻挠,给恋爱的双方平添许多困扰。

恋人们会吃醋、会嫉妒、会恼火、会踟蹰、会痛苦、会自责、会内疚,这些情感的负面表现让人往往难以抽身,反而成为这段感情的“第三者”,时刻提醒着这段关系岌岌可危,周围埋伏着伺机而动的竞争对手。

恋爱的双方应当抱有“同谋”和“共犯”的决心和勇气,也就是在恋爱中拥有极高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为对方感到痛苦,为对方感受快乐,因为恋爱的双方既是竞争者、队友也是镜子里面的另一个自我。

所以我们在面对自我时,往往将内心表露无遗,即便是言语上的”欺骗“,但行动的四肢却完美演绎了遵从内心的诚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爱情——520读《恋人絮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