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郭麒麟简直霸屏热搜,处处圈粉。初中就辍学的他并没有变成一个学渣,在《密室大逃脱》里展现了他超高的智商,不管是算术题,地理题还是古诗题,都一一破解,引得大张伟直呼“你当艺人真的是可惜了,你应该是个科学家”。
演员田雨评价他:是个文艺青年,和他特别谈得来,家教特别好。
在《我就是演员》这档节目中,章子怡直言:“麒麟,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和你合作。跟任何人没有关系,你是一个好演员。”
类似的好评还有很多,总的来说,郭麒麟就是一个三观很正的,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的年轻偶像。
郭麒麟作为一个星二代,在娱乐圈这个黑子无处不在的圈子里,仍然获得一致好评。这值得我们思考。
在一档节目中,郭德纲说起儿子郭麒麟:“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文化;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郭德纲还说:“我家的书房比剧院还大,说得上来的书我家都有。”
可见,郭麒麟的成功跟他阅读了大量的书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周岭关于读书的那些看法。
01.读书不能是心血来潮
我们同处于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看到别人读书读出了成功,我们自己也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书本。
很快,差距出来了。有的人买书时欣喜万分,读书时兴致缺缺,一段时间后看到书就觉得面目可憎。
有的人同样是买书时欣喜若狂,读书时兴致勃勃,书一本接着一本,手不释卷。可是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任何改变,甚至脑子更乱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别人读书能成功,我们读书要么坚持不下去,要么读了也没用?
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读书,另一个是读书为了什么。
先来说说为什么读书。看到别人读书读出了成功,我们也跟着开始读书,这是情绪决定的读书。年仅13岁的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经过深思熟虑、多番思考的理智决定。
也就是说,读书应该是理智选择,才会真正爱上阅读。否则,就会容易陷入读书无用的“假阅读”当中。
读书毋庸置疑是件好事,可关键是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成长?
或许都有,但是当我们为了成长而读书的时候,书本的内容是枯燥乏味还是有趣实用?这取决于内容本身吗?
周岭认为,应该是取决于我们对阅读的态度。关于阅读,我们很容易陷入误区,说是为了成长而读书,其实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以至于别人读书成功了,我们读书一事无成。
知名的知识管理研究者成甲,在他的《好好思考》一书中提到,我们要学会用“超一流学习法”学习。其中,“超”就是指向行业的佼佼者取经,尤其是那些出过书的人。
各行各业的大咖们是成功者无疑,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都是巨大的财富。当我们没有条件和他们面对面交流学习时,他们写出来的书就成了交流学习的媒介。
想象一下,站在书架前,眼前不是一排排的书,而是一排排各行业的领头羊。我们即将要和其中的一位行业大咖进行交流,这位大咖的经验能让我们学到某种技能,或许是时间管理,或是断舍离,或是理财致富。
面对这样的一位大咖,我们有什么理由,觉得他面目可憎、乏味无趣呢?
我们无法到达的地方,大咖已经到过了;我们没有见过的事,大咖已经经历过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大咖已经预见了……
跟着大咖交流学习,就能借助他们高明的视角,帮助我们提高选择的能力。我们的命运藏在每一个选择当中,所以阅读能读出成功,就是从改变我们的认知和选择开始的。
02.阅读,让我们高密度思考
与人交流肯定会遇到问题,不同的是,大咖会让我们自己思考。
成甲的“超一流学习法”中的“一”,是“举一反三”的“一”,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一”。
这意味着,记住不能代表理解,只是理解还不够,要懂得举一反三,想到三个不同的应用场景。不思考,能做到这一点吗?
显然不能。
人,天生喜欢安逸舒适,这是由我们的情绪脑和本能脑决定的。思考这种高能耗的行为,是被绝大多数人抵触的。只有目光长远的人会主动且刻意地,磨练自己,提高思考的密度。
查理·芒格就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比如《好好学习》一书的作者成甲,就非常注重反思,他每天早上大约要花2小时进行复盘反思,还要求自己的员工也这样做。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有书副总刘主编,通过康奈尔笔记提炼出了更精简、却更高深的“三栏笔记”,分别是内容、感悟和行动。他说:“读书就是要内感动,内在要感动。”其中行动分为思考行动、阅读行动和实践行动。感悟和行动无一不需要思考。
这些巨人用实践证明了思考的好处,阅读,就能让我们拥有高密度的思考。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思维能随时与顶级的思想交锋,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度全面的理解,并与自己的实际充分关联。
但阅读,其实是个技术活,技术不佳,只会让我们事倍功半。
03.阅读是个技术活
只要识字,我们拿起书就能读。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读书,这里要强调一个“会”字。如果人人都会读书,就不会有一本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了。
读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书。周岭认为,选书比读书更重要。
奔着让自己有所成长的目的去选书,我们通常会看大咖们读什么书。就像在学生眼里老师总不会错的一样,跟着大咖选书总没错。这其实无可厚非。
只是,这就犯了一个错误。在王世民的《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一书中,把这种错误归结为忽视了“显性化问题隐藏的假设”。大咖们早已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历,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我们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读书少,经历少,认知跟不上。
所以,跟着大咖选书,可能会读不懂,或者提不起读书的兴趣,甚至是为读而读。
在选书前,我们要问问自己:“我现在最需要、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根据这一问题,选出难度、需求和兴趣最匹配自己的书。
选好了书以后,就要想清楚,读书是为了改变。
可能会人说:“谁读书不是为了改变呢?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谁不知道!”
是的,都知道。那么,一本书,读完了是不是读书的过程就结束了呢?如果是,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读了满屋子的书还是一事无成,反而越来越焦虑了呢?
关键还是在“改变”二字。读一本书,阅读只是整个过程的开始。
在读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让我们觉得“哇,好有道理”的语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实践。然后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又或者是养成一个习惯。
所以,读一本书,不需要完全记住书中的内容,只要书里有一个点、一句话让我们运用到了实践之中,并且让我们发生了改变,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也就是说,读书要紧盯着“改变”这个目标,就像王世民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倡功利性读书一样。改变就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知道了如何选书和阅读的目的之后,我们就算是跳出了阅读的陷阱。想要进阶,还要懂得高阶阅读法。
在读书的过程中,只要不是阅读人生中的第一本书,那么我们总能在读到某个句子时,想起另一本书当中语句,或是生活当中的某些场景,这就是关联性了。一旦产生关联,一定要马上把它们写下来!
记住,是马上!因为知识产生关联,说明知识网络正在形成或加固,这么做还会有可能创造新知识,这正是学习的核心方法之一。
进阶阅读的第二个技巧是读写不分家。周岭就是在阅读成甲的《好好学习》一书时,受到成甲“每日反思”的触动,开始写反思文章。这些反思文章最后集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可以说,周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读书读出成功来”这句话。
也许,现在的我们做不到像董卿那样出口就是金句,像郭麒麟那样博学多才,像查理·芒格那样出手即中。
但是,世间最美好就是还有一个“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选一本你需要的好书,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用于行动。
种树最好的时机,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阅读也是一样。阅读,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