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硕德乡饮耆宾贠尚忠翁芳行碑

在朱牛的贠家塬村边上有一通石碑,这通石碑不同于洛川塬上的任何一通石碑,也不同于我这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所看到的石碑。它不但有石碑,还为石碑建造了一座非常精美,不同于别处样式的石碑亭,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四铃碑。

这座四铃碑在贠家塬的村边,就那样孤独地站立着,周围除了苹果园还是苹果园,再也没有一处与四铃碑相和谐的东西,与之相伴或者唱合。四铃碑也只能硬撑着,在朱牛这块平阔的塬面上,站立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我已不知道从四铃碑跟前过过多少次了,每次从这里经过,都会站在碑下端详许久。心里一直在问:四铃碑到底承载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今天,我再一次站在四铃碑下,再次细心地去看这座石碑亭的造型。石碑亭是四柱房殿顶式,四根直竖着的石立柱顶起亭顶,碑亭全为砂石质。整个碑亭通高4米,是一个边长为2.2米的正方形。最为奇妙的是那顶起的亭顶檐下装饰石质的斗拱,斗拱上浮雕着瑞兽、渔樵耕读、八仙图、牧童遇仙图案。虽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图案仍然不失精美。在南侧的亭檐下那根石梁上,饰一面如同扇面样子的石匾,石匾上雕有“玉楼”二字。垂直在两边的石立柱上,刻有一幅 “大雅云亡泽流洛水,哲人其萎望重柯山”的楹联。北侧亭檐下石梁上也饰一面如同扇面样子的石匾,石匾上刻有“辞仙”二字,两根垂直竖立的石柱上,雕有 “树称甘棠思恩召伯,碑夕堕泪德感羊公”的楹联。碑亭的正中间立一通高2.3米,宽0.7米,厚0.15米的石碑,碑首额题“皇清”二字。认真阅读碑阳的正文,内文记载了一位叫做贠尚忠的人的生平事迹。在碑阴部分刻有:“乡饮耆宾尚忠公贠老先生之道碑”的字样。年款为:“大清光绪二年岁在柔兆困敦丞月上浣之吉”。读到“大清光绪二年”的字样,我知道石碑在这里已经屹立了一百四十多年了。

在这一百四十多年里,四铃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世事变迁,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人询问的目光呢?可是,四铃碑除了本身的造型,除了碑上记述的文字,是不会开口对你讲述石碑以外的任何故事的。四铃碑只是静静地屹立着,一言不发。

听村上的人们说,石碑的亭檐下原来挂有四只铃铛,为此人们都称其为“四铃碑”。人们对铃铛解释有多种,一说是 “风铃”,当风吹过时风铃叮当作响,用来惊吓鸟类,保护亭内的物件。二说是祈福、辟邪之意。微风吹动,铃铛发出和鸣之韵,是西方极乐世界演畅妙法的清和雅音之一。三是圣洁之地,不容打扰,不干净的东西是不敢靠近这些响动的东西和地方的。四铃碑上的铃铛,我想也有这些意思。听村上的人们说,一但稍有风起,四铃碑上的那四只铃铛就“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即就是在很远的地方人们也能听得见。虽然四铃碑竖立的位置,距村子有四百多米的距离,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顺风时,村上的人都能听到四铃碑上铃铛鸣响的声音。也许,这四只铃铛在给人们讲述着什么,也许这四只铃铛想提醒人们些什么,可是,人们只能听到那清脆的声音,铃铛的暗示人们是不知道的。

可是,不知道在哪一年,石碑上的铃铛不知让谁偷走了,从此四铃碑就不再将那悦耳的铃铛奏响,洛川塬上也从此没有了让洛川人熟悉的声音。四铃碑这下彻底闭嘴了,只是静静地屹立着,再也发不出一丁点声音。四铃碑是不是从此深陷孤独之中,除了站立还是站立呢?也就在多年前,四铃碑顶上的好几块雕有精美图案的石雕,也被人盗走了,现在的四铃碑残缺不全,失去了原有的风采,在风风雨雨中摇摇欲坠。望着四铃碑今天这种样子,我心里不由得生发出一种难以名状的酸楚。前一百年四铃碑都完好无损,后四十年就残遭破坏,四铃碑招惹谁了?

我在四铃碑跟前久久徘徊,不肯定离去,心里一直想,这个叫做贠尚忠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要为他建造这样一座造型别致、精美的石碑亭,竖立在道路的旁边。让每个从路上走到的人,都要好奇地停下人脚步,来观赏石碑亭的造型,细心地阅读碑上记载的文字呢?我也不由得认真地阅读碑上的文字,试图了解这个贠尚忠的生平。

石碑的内文这样写到:

       恭表

       大硕德乡饮耆宾贠尚忠翁芳行碑

       公讳建寅,字尚忠,夏庭其号也。生而聪敏,气度不凡,人咸以大器目之。惜乎弱冠即抱陟岵之伤,岁方冲龄,未免独木之虑。而公茕茕独立,不失持筹握算之机。公初事诗书,继习弓马。叹命运之多舛,慨两事之无成,不得已业马曹遊局博固。大丈夫不得志於时者之所为乎。迄配郝孺人,后得贤内助,而始改前非,劝农问桑,披星戴□(月),课训子孙,肆武修文,而且耿介原於性生,诺不留宿,果毅本乎天授,忿则必惩。故一时之邻里宗族纷争者,讼氓角雀,流离者怨免哀鸿。虽古之廉泉,让里亦不足过也。由是作善者,降祥积德者,余庆乐陈陈相因。粟红贯朽,夸济济多士,衿青连衣。故四配孺人,桂逾燕山之一十九孙,族添几凯之三四。每作祖□,试啼而人歌振振。七十得玄,点额而蠡斯揖揖。此殆天之所以佑吉人,亦德之所由自致也。独憾九如方祝,一叶长飘,隧道有铭,殁独未殁。亲族等属文以余,余以世谊至重,遂忘藏拙,因少櫖其实,以待輶轩之采云耳

      古桥儒学廪生世愚在晚李逢震顿首拜撰

      例授徵仕郎候铨直隶州分州癸酉科选拨贡生世愚在晚缑荫椿顿首再拜

      敕授修职郎例加翰林孔目衔部选兴安府汉阴厅儒学正堂廪贡生眷姻傅廷泰顿首拜阅

认真阅读了碑文,心里疑惑还没能解开,这个叫做贠尚忠的乡饮耆宾,有多少财产和多大的功德,逝世后人们为其修建了这么豪华的行碑,竖立在道路的边上,让过路的人们阅读其德行呢?这座不同于别处的行碑,是参照哪里的石碑样式修建的呢?

      我不由得认真细致地将碑文再通读一遍:

贠尚忠名建寅,字尚忠,号夏庭。从小很聪明机敏,与一般孩子不同,人们都认为是个能成大事的孩子。遗憾的是尚忠刚成年(二十岁)就遭遇父亲去世的打击,年纪轻轻就要考虑怎样独立承担家庭责任。尚忠虽然没有什么依靠,但能独立思考,运筹帷幄,也能抓住机遇,他起初学习诗书,后来又学习武艺,以求文武兼备。然而命运不济,两件事没有一件遂心如意。不得已谋个卑微的小差事干。难道有雄心壮志的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也要忍辱负重,屈服于命运吗?直至娶了郝氏这个贤内助,原来的境况才大为改变,夫妇相携,重视农桑,披星戴月,不辞辛劳,更加重视对子孙文武兼备的教育。尚忠本人依然秉持果敢刚毅耿直的生性,与乡邻相处,爱憎分明,惩恶扬善。邻里宗族之间矛盾纷争越来越少,更没有流离失所或被饿死的现象出现。世上廉洁清明的官员也不过能做到这样罢了。一个人只有积德行善,伸仁举义才有善报,祥和之气才能降临你的门第,子子孙孙才能因承前启后而生生不息,积庆有余。由于尚忠老先生功德无量,子孙萌庇厚福,光景富裕,门庭兴旺,人才济济,后代又多读书为仕之人,孺人(妻子)对家庭及家族的功德更是无以言表,堪享四配之待遇啊!

这下我知道了碑文记载的大概意思了。

看来,一个人无论出身贵贱,官职大小,本领强弱,只要能为乡亲邻里们挺身而出,主持公道,那怕就是一个小老百姓,人们对他也是赞赏有佳的。贠尚忠是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人,也没有多大的官职,更没有多少财产,他就是做了些善事,主持了公道,惩恶扬善,并非是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人们就记住了他。不但那时候的人们记住了他,一百四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也能记住他,这就是做善事、做好事的威力所在。而且贠尚忠做善事、做好事的行为也感动了上帝,得到了门庭兴旺,人才济济的好处。“此殆天之所以佑吉人,亦德之所由自致也”就说明了一切。

这座四铃碑在贠家塬村边上,屹立了一百四十多年了,而且从非常完美的姿态,直立到今天的残缺不全,摇摇欲坠。连碑亭顶上的那四只铃铛都不知所踪,也不知道铃铛现在在何处鸣响。但四铃碑还在那里站立着,与每个从这里通过的人对视。虽然石碑上的文字正在风化漫漶,字迹渐已模糊。但现在还好,还能让人阅读得下去,知道其中的表述。我想,碑中所讲的人和故事,或多或少会对当今的人有所警示吧!

我多么希望,四铃碑再不要遭到不幸,下次来看它,还是这样一幅沉稳的样子。还能将做善事、做好事的故事讲给人们听!。

杨同轩:已出版有《面对菩提》《修复生命》《九月鹰歌》《洛川民俗览要》《洛川古经》《城中之城》等著作。

文章声明 以上文字部分征求作者本人同意,不存在版权纠纷。

注:

清光绪二年(1876)制,碑楼顶部为仿木结构歇山顶,四角有垂连柱,雕八仙等图案,为现存古代碑楼中保存最完整最精美者。《洛川县文物古迹》

后人以“大雅云亡”代指有崇高威望的学界泰斗或家中能诗文的长辈去世,通常用于悼亡。

《辞源》:“乡饮耆宾,清制,每岁由州县遴选年高有声望的士绅,乡饮宾非地方官员,但他协助地方官员推行教化;任命乡饮宾的条件是州、县境内年高而有声望的,手续是严肃郑重的,选定后要详报总督、巡抚批准,还要把名册送礼部备案。如其中发现有过犯的,除褫革之外,还要追究原举荐官员的失察之责。因此,各乡的乡饮宾,每年都会循例参加各地学宫的“乡饮酒礼”,帮助有司(官吏)推行地方教化。有司(官吏)要推行什么,往往要征询他们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所以一个宗族里的“乡饮宾”就是这个家庭社会地位的象征。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大硕德乡饮耆宾贠尚忠翁芳行碑)